如果你现在穿越到明朝,附身崇祯帝,你怎么挽救大明朝?

李振亚love


朽木难雕,谁附身崇祯皇帝,都挽救不了大明。

明朝到了崇祯这个时代,国家机器已经是烂的根里了,只能大破后而立,自上而下大换血,但自己不可能破了自己的政权,破成了孤家寡人了,谁给比干活?你就是有一百个一千个利国利民的国政,执行不了有什么用呢?

崇祯皇帝执政,就算他性格多疑,自负少谋,难道他干的事情少了吗?崇祯皇帝日日上朝,勤勤勉勉,无一日懈怠,史料记载:

“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就这工作态度就是贤君的行为,贪惩腐败,他也是力度很大,任免官员虽然有失误,但也是魄力十足,内阁惩处撤换了几十次,又什么用呢?贵族吸血虫你敢都杀了吗?显然不敢,都是朱家亲戚,官员士族你敢杀了吗?显然也不敢,还要靠他们干活呢?所以你无论想干什么,想做什么,你都是无用功。

这还不算,当时的明王朝,国库空虚,外敌叩关,天灾人祸,农民起义,士兵涣散。王朝末年,无可奈何,就是南迁南京,偏安一隅,也解决不了,朝廷腐败,内部争权,自私自利的问题,也是早亡晚亡的问题。明朝和宋朝不一样,宋朝南建,是有机会重返中原的,因为宋朝还没烂到根里,只是突然被金兵攻破首都了,军民士气仍在,明朝到了崇祯朝,真是到了烂的整不起来的阶段了。


曹老师xixi


崇祯二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夜,风大雨大。

我看在跪在身前的这个老太监,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看着他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皱纹,不由想起了天启帝临终前的一句话: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

天启帝极力推荐重用的。

我知道以后的历史是:崇祯杀了魏忠贤,劳累了17年后还是被灭了国。好不容易穿越了一次。我不想再重蹈上吊的悲剧。

杀不杀魏忠贤,这是个问题。


下面这段对话节取至《明史.崇祯起居注》——华六年,京都出版社


崇祯:魏忠贤,朕是万岁,你是九千岁。

魏忠贤:老奴嚣张跋扈是有的,但绝无造逆之心,愿意一死以安陛下。

崇祯:李高张之流和北方鞑子,孰轻孰重?

魏忠贤:攘外必先安内。一个心腹之患,一个是肘腋之患。一个虽然能动摇大明国本,另一个却能亡国灭种。

崇祯:很多人认为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是心腹之患;鞑子才是肘腋之患。

魏忠贤:依老奴之见:鞑子,才是心腹之患。如果他们窃取大明江山,大明不但会亡国还会灭种。而李高之流不死,大明内患不除,则不能全力对付北方鞑子。

崇祯:为何李高张叛逆屡屡成事

魏忠贤:我太祖皇帝。起于微末,对百姓始终存着一颗宽容之心。大明的国策:对于造反的是剿抚并用,李高之流毕竟与我华夏同文同种,就导致了李高之流打得过就造反,打不过就投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崇祯:如何做

魏忠贤:下狠手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然后休养生息10年,集全国之力,对付鞑子,杀光鞑子,像我成化帝一样,铁血犁庭。

崇祯:魏忠贤,就冲你说的这段话,你就是朕的忠臣。听旨: 朕封你一等忠义公,两年之内剿灭李高张,朕就允你死后指定子侄继承爵位,世袭罔替。

从此刻起,你杀四品以下文臣不用向朕禀报。让你手底下的太监锦衣卫,全出去给朕弄军费,每年需向朕交纳白银一亿两,不要怕杀人。

魏忠贤:皇上,老奴今年已经59岁了。荣华富贵老奴也都享受过了。老奴是个六根不全之人,不惧死后骂名。可是您不能不想史笔如刀啊

崇祯:魏忠贤,如我华夏正统不在,这花花绿绿的江山朕留他何用?

魏忠贤:老奴虽不知为何陛下如此决绝,但老奴能感到陛下对鞑子的深切仇恨。老奴魏忠贤在此立誓: 老奴不怕留下千古骂名,自今日起,老奴必将竭尽所能为陛下打造一支大明铁军,为陛下杀光鞑子。灭了鞑子后,老奴必自杀以谢陛下知遇之恩。

崇祯:杀光鞑子, 朕封你为一字并肩王。山海关以北的土地给你列土封疆。

魏忠贤:老奴焉敢有此僭越之心,只有一个心愿:在老奴死后,葬于先帝帝陵旁,能常伴先帝左右。

崇祯:准。



下面这段对话节取至《中华历史集》——华十五年,江南烟云出版社


崇祯四年:高迎祥,李自称,张献忠。平。

崇祯十二年:卢象升,魏忠贤,孙承宗,孙传庭率大明骑兵20万,步军40万,征辽东。平。

此役,斩杀鞑子共计10万6659人,男性丁口,几乎杀尽。 史称:崇祯犁庭。

崇祯十四年:魏忠贤死,谥号忠王,葬于熹宗墓旁。

崇祯十七年:农民起义,推翻明政权,崇祯死。

新政权,国号:华。


少校柳下惠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也来凑个热闹吧!

明朝末年,外有边患,内有叛乱,而朝中大臣又纷纷自保,各打各的小算盘,根本不顾国库空虚、国难当头。正所谓内忧外患,如果我是崇祯,要想挽救大明王朝,我想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明朝末年,特别是在崇祯时期,国库空虚,贪污之风横行。朝廷各级官员中饱私囊,个个富得流油。然而崇祯采取“众筹”的方式,希望大臣们捐款作为军费时,所有大臣全都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只有少数大臣象征性地出资了一点点经费应付崇祯。最令人气愤的是,外姓大臣是铁公鸡倒也罢了,可是许多皇室成员,比如某些王爷也置自家江山于不顾,不肯为国出钱出力。这帮目光短浅的蛀虫,最后被李自成抄家得到应有的报应,当然这是后话。

如果我是崇祯,在这个方面首先还是应该发动皇室家族。虽然皇权的竞争可能已导致家族不和,但亲情毕竟血浓于水。先对皇室宗族讲清利害关系,言明大明王朝确实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并为其分析王朝一旦覆灭后的恶果。让所有皇室成员担起出资为国的责任,把家族凝聚力提升起来。然后再以皇室成员为中心,分头劝说各级大臣在紧要关头出资保国忠君。一方面皇室成员自己作为表率带动捐款,另一方面每个皇室成员肯定都会有三五几个铁杆追随的大臣,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劝说,效果应该比简简单单下一道圣旨管用的多。只要能解决军费的问题,那其他问题相对就容易了。

二、其次是火线选将,同时提升奖励机制。

可以发布圣旨至全军,无论曾经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凡是自认为可以独当一面担任某个官职的,可以马上毛遂自荐,直接授予相应的军职。当然,前提是自荐者必须要有勇气和担当。一旦任职即刻派往前线,败了不追究,胜了重赏。同时提升军功奖励机制,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采取战国时期秦国的奖励机制:按斩获敌军数量给予相应的重赏。

三、对势力较大的叛军进行招安。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曾主动上书谈判,要求割地、封王、要钱劳军。 如果我是崇祯,不应该等到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更不应该拒绝李自成的要求, 而是主动对其招安,不但满足他的要求,甚至还可以加大对他的封赏,但必须讲一点条件:那就是封王之后派他镇压其他小股叛军,这就是采取缓兵之计的权宜之策和以毒攻毒的办法。

只要遏制住了叛军,在山海关防守的吴三桂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只需为他备足兵力与粮草、安抚好全体前线将士的家属即可。

四、出台相应的安民政策。

对贫困地区和叛乱较为严重的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比如通过减轻或免除赋税、徭役等。对普通百姓采取平乱奖惩制度,比如抓住叛军或破坏叛军行动等可获得相应奖励。如果参与叛乱或者为叛军提供帮助等必须严惩。通过这些方式安抚百姓,实施奖惩,以防止已有的叛乱蔓延、遏制新的叛乱出现。

如果我是崇祯,国难当头,以上四点便是我应该采取的办法,当然作为后来人,清楚了历史走向,必然比当事人更为清醒。不过,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今天对历史的任何点评都属于事不关己的茶余饭后,是典型的纸上谈兵,把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换做当时的崇祯,估计结局也是一样,甚至更为糟糕,毕竟明末矛盾的严重性只有作为当事人的崇祯本人最清楚。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欢迎大家都来讨论。谢谢!


小天品历史


想要拯救明朝,除非穿越魂穿韩山童或者韩林儿,从头开始,而穿越崇祯大帝身上纯属浪费穿越机会,话说此时明朝已经积重难返,病入膏肓,随时蹬腿瞪眼了,别说你穿越过去,就算朱重八复生也再难有作为!以下就给你整理一下明朝灭绝的几大重点原因:

首先明朝灭亡是因为实在太多的宗室宗亲了,一个个的都是朱重八之后,都是老朱家子弟,比清朝的八旗子弟都不如,八旗子弟好歹是打出生就带着军籍的,别管平日里怎么遛狗架鹰,声色犬马,但是只要有战役就必须上前线的,而且很多旗人子弟之家破败也是因为违法犯罪而家道中落。但是老朱家的宗室除非像是宁王一样的造反,否则谁会去得罪他们?明末崇祯年间在册的姓朱的宗室宗亲就上百万人口了,而明朝拢共也就一亿人口左右,这还不算沾亲带故的,也就是说平均要一百人去供应一个宗室吃喝嫖赌,欺男霸女!

其次就是明朝没有数学,别说应用数学的计算火药、计算射程、计算铸造的时间和用料了,就连计算天文历法都计算不明白,愣是把节气都能给算错,结果连年受灾,不按照农时耕作能不受灾吗?却被现在给洗腚为小冰河,你们家小冰河三年五载的就结束了?小冰河最低没有五十年以内的,别说明朝,就算我们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赶上五十年小冰河也是灭亡的结局,所以明末就是算错了历法自作孽!少跟我说翻译了几本数学著作,几何学就是那时候翻译的,关键除了翻译书的人以外还有谁看?

然后就是说明朝的党争实在是太乱套了,文官和宦官之间狗咬狗,直接受苦的就是民众,少在这里说明朝资本萌芽,资本萌芽的考证是徐一夔的《织工对》结果最后论证《织工对》里面描述的时间节点是元末明初,看看朱重八重农抑商的德性,再看看黄道婆出自元朝,所以资本萌芽出自元朝是没有争议的,跟明朝没有一毛钱关系。明朝的党争直接就掠夺民脂民膏,尤其是看你不交份子钱就说你家或者你家祖坟里有矿,直接敲诈,这也导致天下人人都有反意!

最后说最重点的,就是开国朱重八时代就因为丫当年就是流窜起家的,所以坚决杜绝百姓流窜而制定的路引度牒制度,因为当年朱重八装成和尚四处行骗,所以出家人的度牒也严格控制。而就因为这样,人民不流动,外加上朱重八给定下的世世代代的阶级划分,士兵就是军户,工匠就是匠户,唱曲卖艺的就是乐户,不服朱重八的就是妓户,就算好人家的良善人家,没有路引度牒 出了方圆十里就自动堕入贱籍,谁会跟丫一条路走到黑啊?


老韩推车的韩


明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天灾,一是明末天气异常寒冷,随后全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时期,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二是崇祯年间爆发了大瘟疫。

搞清楚了问题所在就好办了,首先继续重用魏忠贤,把我知道的现代抗旱抗疫知识一点一点的搬给他,让他去执行,估计我穿越过去基本上是一窍不通,我相信他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搞定李自成这个闯贼,女真人那边先稳住,用现代知识发展农商业,这样就解决了内患,军队方面重用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筹,并搬些现代军事知识给他们,最多三年国库充盈,军队战力暴增,有了强大的国力和军队,女真人就不足为患了,后面发展航海业,工业,建立地球村。哈哈,这当然只是大的战略方针,细节就不YY了。




唐凡


崇祯皇帝为什么这么的敬业?最终还是灭亡了。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已经没有办法力挽狂澜了,当时的一个证据就是一个烂摊子,无论是谁其实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再怎么敬业都是没有办法挽回的一个结.

明朝末年真的是非常的动乱内忧加外患,内忧就是很多人开始腐败,然后里面也有李自成的叛乱吴三桂的叛乱。外面又有像清朝努尔哈赤的大军要进入山海关。最主要的就是崇祯皇帝中了离间之计,最终把那个年代里面最好的一位督军叫做袁崇焕给杀害了。如果袁崇焕不死的话,说不定崇祯皇帝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小机会

可惜袁崇焕这样的忠臣都被崇祯皇帝给相信了,离间之计给杀掉了。然而明朝的时候,一些官吏的腐败也导致了明朝有这样的一个惨败的结局,民不聊生,人们也幻想着这个朝代就此灭亡了,有可能新的朝代就能给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再加上吴三桂把山海关的门打开之后,引清兵进来把明朝彻底的给灭亡了,这就是崇祯最终为什么会吊死煤山的最大的原因


这里是邯郸


这个太简单了,崇祯当时的最大问题是:1. 脸皮太薄;2. 看人不明。这两点对穿越者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看什么时候穿越了,朱由校刚死就穿越过去是easy模式,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一是hard模式,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第一步是带老婆儿子去南京。有大臣建议留守的直接给予监国。走海路,近海从天津到南京还是非常安全的,重要的是北京的大臣一个不带,未来的班子全用南京的留守那一套。这样的好处是知道南京那些政治斗争失败的人突然抱上了大腿,必然死心跟着崇祯干。

第二步把北京让给李自成,但要给他下点眼药。要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李自成直到快进京了还犹豫要不要议和,可见他这个人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船在近海需要补给,定期上岸,下罪己诏,说自己失德,望李自成善待百姓,勿伤一人。未来明朝的核心力量是士绅,老百姓还要排在后面。李自成不收税,手下的兵吃什么喝什么,给他一顶高帽子,让他飘飘然起来,进了北京更没钱,那么很自然的就会向明朝旧官吏下手,逼着他失人心。

第三步封吴三桂辽东王遥领五军大都督,这样虽然不会阻止他投降但可以让建州拉他时付出更多的代价。

等到了南京,认准两件事,第一东林党都是垃圾,第二四川张献忠手下有个叫李定国的,是忠心耿耿的铁杆。

和世人认识不一样的是,南明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只不过缺少效忠对象各自为战才被建州各个击破的。现在有了崇祯有了太子,江北四镇不说进攻,自保不足为虑。

这个时候不出意外北京李自成已经进去了,开始大规模的抢劫,建州那边未必拉笼得住吴三桂,就算真的平西王了,让他们双方打去,李自成必败,按照历史必然退守陕西,这时基本上三国鼎立,南明在江南,李自成在陕西,建州占据北直隶,山东河南为无主之地。

在真实历史中,史可法面对上面的局面走了一步大昏招,放弃了山东河南,而现在,崇祯下诏招江北士绅结团练自保,同时宣布所有投降从贼的官员限期归顺不与追求,不归顺者南京的家产充公。如果多尔衮还如历史上一样糊涂宣布剃发的话,我估计建州不要说长江了,就是黄河都未必见得着。

然后就可以安心发展经济了,南洋是荷兰人的地盘,过去和他们做生意,荷兰人做梦都想和大明建立正式贸易往来,找他们买船,雇他们训练士兵,时不时的北上去骚扰,在当时的建州和李自成看来,大海就是世界尽头,完全没有海军海防的概念。这样搞几年,想北伐北伐,不想北伐就安心在南京,北伐交给烺哥儿吧。


甲申17年


那得看到什么时期了,刚继位还是后期,李自成打到北京那就神也救不了了,有人会说李自成只想封王,可以给他封王让他去打满清,真是可笑,如果农民起义军就可以裂土封王那明朝的政权合法性还有吗?其他起义军怎么办,那些为朝廷征战的将军怎么想?我特么拼命剿匪突然匪变王了,那我也造反怎么也得封个侯吧?李自成也不傻,替你卖命想多了。南迁或许可以多活几年,但是失去了根基不过是南方氏族富商的玩物。

那么看看刚登基的时候有没有机会翻盘,第一件事就是灭魏忠贤这点肯定要做,有些人为阉党洗白,说有魏忠贤在大明可以续命,要知道明朝是崇祯十七年灭亡的,魏忠贤的那点伎俩能不能替明朝撑17年真的很难说,崇祯的性格急躁又优柔寡断刻薄寡恩,这点对帝王来说很不合适,这是由于他不是从储君上位的,本来他是与帝位无缘的,他哥哥早死才意外上位,帝王术杀了魏忠贤后还要重新找个听话的鹰犬替代,东厂锦衣卫都可以,不然皇帝就是瞎子聋子,之后需要做的事太多了,第一就是钱,让锦衣卫罗织罪名找几头肥羊大官或者藩王弄钱,然后土地分给农民,先把流民问题解决,攘外必先安内,老百姓都有饭吃了再来收拾女真,或许还有机会。



清风照佳人


崇祯帝从他哥手里结果江山时,面对的是一系列的烂摊子。朝野上下,阉党一手遮天,乌烟瘴气。等到崇祯肃清阉党,想要大展宏图之时,后金已成气候,国内又有各路起义军,内忧外患,明廷无法两面作战,只能拆东墙补东墙,最终被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帝自缢而亡,做到了明君王死社稷的承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明之亡已成定局,无论谁穿越到崇祯帝身上都无可避免。如果你想看为明逆天改命的小说,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一部网文,叫《官居一品》,主人公沈默的殚精竭虑的一生,会让你发现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大明还算有救)[机智]


梦之所起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是送分题…

崇祯的所面对的局面,其实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可惜就可惜在,崇祯这个不是亡国之君的皇帝(两重意思,一是非骄奢淫逸消极怠政,二是最不适合这种局势的皇帝),遇到了一大堆天灾人祸(有自己作的)。

但最大的优势是,明朝其实在崇祯年间,核心骨架还在,人心没有散(在崇祯死之前),国家的整体情况其实还过得去,糜烂的其实只有西北和东北两块儿…

只要不是直接穿到煤山上,哪怕就是李自成包围北京前几天跑路去南京,明朝都完全还有得打…

接下来就以在穿越到崇祯继位之初(或者直到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复起攻克洛阳之前,战略都差不多)为前提,策划一系列战略…

明末的问题,其实说白了,追根究底就是钱的问题,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央政府缺钱,但其实民间是不缺的…哪怕是陕西和北边灾情比较严重,但其实如果调配得当,东南等地完全可以支援维持国家稳定,坏就坏在中央失去了调配能力(税收体系崩溃)。

所以首先是要想办法搞钱,其他都是虚的,有了钱就有兵,有了兵就稳了。

先把锦衣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中挑选一些还堪用的人,在朝中抓几个典型,抄家灭族!(崇祯临终说的,文臣皆可杀,没错,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注意,这一步操作,目标不是整肃朝堂,而是挖掘起家资本…所以范围最好别太大,专门找那种大户,理由找好点(继位之初,趁着魏忠贤案顺带做是最好的机会)。

抄家之后,启动资金就有了。记住千万别忘国库放,放内帑!此时国库亏空巨大,加上掌握国库的人也不干净,几百万两放进去水花都打不起来…

然后用这笔钱,先重新练兵,练一支能打的新禁卫军!底线是凑一百万两,一年之内,练五千人出来。钱粮给够!每次都你亲自去发,顺便说点慷慨激昂的,装备要足量优质,开始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面装备火器,同时要让人教他们文化课(最好是引入类似指导员的机制,你懂的)。“人民的军队”就算用红缨枪照样能吊打当时一切敌人…

同时对前线部队就按照史实布置就行,别管太多。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该防御后金的防御后金,该打民乱的打民乱,别瞎指挥,只用定下大战略,在此基础上任由他们发挥就行。其中尤其要提到袁崇焕,袁都师防守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吹牛太厉害…他说五年复辽,你先把他拖出去廷杖二十,然后再让他去辽东,并且下死命令让他守住辽西走廊,维持均势就行,短期内别想着进攻了…

同时发掘一些靠谱的新人,提拔起来放在掌兵的位置上…

好了,新军练成,大战略基本稳定,兵权没啥问题,接下来是第二步搞钱计划…抄晋商!

虽然晋商确实算不上是明末最大的蛀虫,但所谓枪打出头鸟!晋商集团是个相对独立的团体,财力雄厚,而且确实有卖国实锤!搞他!

但切记第一步搞启动资金的时候别搞晋商,晋商抱团厉害,而且在朝中也是有不小势力的,实力不足的时候最好别动…

同时在动手的时候注意细节:三边总督要用信得过的人,再派三千新禁卫军,以协助剿匪的名义入驻山西、难直隶(其实晋商有两个分支,一个在山西,一个在淮扬,淮扬地区的是晋商的盐商部分),然后突然发难!另外注意要提前把晋派官员调离兵权位置,入阁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能掌兵,以免麻烦…

成功抄掉晋商,你又发财了,这一笔起码能搞到一两千万银子!

然后一分为二,一部分加强给两边前线,继续保持大局稳定,另一部分继续用来练新军!

再过一年,你手上就有四五万新军了…

这下你就可以坐下来慢慢跟人讲道理,先从宗室田产的税收问题开始,非但要收税,还要推行阶梯税制!谁敢反对就是意图谋反!有兵你怕什么?然后这个相当于是试点之后,全面推开阶梯税制,谁不服谁人头落地!先收农税、再收商税!

记住每一部分新收入都要划一部分练兵!农税再优先赈灾,平定民变根基…

注意这一系列操作周期大概是4-6年,这么长一段时间,你还要慢慢培养一批真正忠于你的中层官员(注意暗中切割他们和原本的文官集团的联系),最好是以军吏文书的名义,直接从基层秀才当中招募和培养,尽量别走举人和进士路线,除非少数真正苦寒出身的…

这批人其实完全就足够顶上全面税制改革带来的文官集团大震荡,不至于让你的行政体系直接崩溃…

好了,然后就简单了:办新式学校,引入对传统文官的竞争机制,再慢慢淘汰掉一部分彻底烂了的部分。(切记办学校要等大局稳定了再做,否则过早引起文官集团的集体警觉就完了…)

至于后金,只要把他们卡在东北,等你整顿好内部,他们就是插标卖首…等你有了十万装备精良,并且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近代化军队,打十来万野人,想怎么打怎么打…

当然,如果是时间比较晚了,那初期的战略重心就要变一变…如果是崇祯十四年之后,你首先就是想办法稳住局势!其实也很好搞,无非就是祸水北引,让招安农民军去打女真,你再掉头去发育…没钱招安?好办,老办法!找人抄家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