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八骑”是指哪些人物呢?他们的命运如何呢?

铁男春秋


燕云十八骑虽是小说家、电视剧的编造,但历史上也有原型。电视剧中什么十八人斩杀两万人自然都是虚构,然而,以十八骑开创一个称霸中原的帝国却是实事。星火辰只与朋友们说说历史上的十八骑。

一、燕云十八骑的原型应该是后赵天王石勒的十八骑,然而,这十八骑叫燕云十八骑是不准确的,叫河朔十八骑恐怕更恰当些

石勒开创的后赵政权,曾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称霸中原的势力,应该说在前秦统一北方之前,后赵已经完成了一个北方的小统一。后赵崩溃,才使得慕容家的前燕、苻家的前秦得以崛起。

石勒的最初班底,就是十八骑,历史记载是“遂招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为群盗。后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又赴之,号为十八骑。”这里没说十八骑是哪里人。实际上,石勒长期活跃于河朔地区,以河北邢台附近为其帝国的中心,又以河北临漳附近为另一个中心。石勒起兵,也在河北地带,算上石勒的老家山西西南部一带,这些人多半是河朔人,而非山西最北部以及往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云州、或是北京附近的幽州人。

二、石勒及其十八骑,及石勒掌控幽云的故事

历史上的石勒,开创了后赵帝国,但是因为是羯人,属于五胡十六国之一,大家对他缺乏了解。其实后赵帝国十分强大,是前秦之前的北方霸主,石勒攻灭幽州王浚、并州刘琨等多家势力,因此掌控了幽云,然而幽云北部是强大的拓跋鲜卑的代国(北魏前身),石勒也不能说在幽云的势力就完全巩固,他的中心还是在河朔一带。

大家对石勒的最大误会,就是认为石勒极其残暴,这是把石勒和他侄子石虎(后赵第二代皇帝)搞混了。当然,石勒攻战时,杀的人很多,杀晋朝宗室和大臣更是不留余地。这其实更多不是民族矛盾,而是阶级矛盾。话说石勒身为上党(山西东南部)羯族部落小帅之后,却被迫与人佣耕,早年间地主对他好点,他就力耕报答他们。然而,西晋的统治极为腐朽,上层残暴贪婪,石勒即使再努力,依旧和他的族人吃不饱饭,乃至于有饿死的危机。晋朝官员郭敬给他口饭吃,他就感激涕零,乃至于对郭敬说出:“不如把我们胡人们掠卖为奴隶,这样并州政府也有收入,胡人也在主家有口饭吃。”这种建议看着都叫人感慨。果然,西晋并州政府还真把胡人掠卖为奴,两个奴隶戴一个枷锁,被卖到情况稍微好点的河北地区,石勒也成了奴隶。

不久后,西晋八王之乱搞得天下鼎沸,石勒遂召集十八人而起兵,这十八人名字上面都有,其中很多人成为了石勒手下大将,甚至开国功臣。

石勒的军队曾长期活跃于黄河南北地带,甚至南下江汉,威胁东晋的统治,但最后,他北返河北,建都于襄国(河北邢台附近)。那个时候,幽州是王浚的地盘,并州是刘琨的地盘,刘琨还算是个好官,王浚残政害民、妄想当皇帝就和东汉末年的袁术差不多。石勒攻灭了王浚、刘琨,大约将幽云收入掌中。

三、十八骑最终的结局,因为石勒混得好,大部分还是可以的

历史记载,石勒“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余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乃引张宾为谋主,始署军功曹,以刁膺、张敬为股肱,夔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王阳、桃豹、逯明、吴豫等为将率。”此处可见,石勒势力壮大后,十八骑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其将帅。

到太兴二年,石勒建国称赵王时,以“中垒支雄、游击王阳并领门臣祭酒,专明胡人辞讼,以张离、张良、刘群、刘谟等为门生主书,司典胡人出内,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华族。加张宾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支雄、王阳都为十八骑中的人物,此时已经成为裁决胡人纠纷的专门官员。从这条史料还可以看出,石勒并非放纵胡人凌辱汉人,特别对汉人的高层,所谓的衣冠大族,他是保持克制的。

以上两条史料,两次提到张宾,他是汉人,是石勒帐下类同张良、诸葛亮似的谋臣。石勒能建立大功,绝非只是依靠武力,张宾的智谋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石勒自称天王(相当于皇帝)后,张宾已经死,以“左司马夔安、右司马郭殷、从事中郎李凤、前郎中令裴宪为尚书,署参军事徐光为中书令、领秘书监。”十八骑中的夔安已经从将军而掌控帝国机要了。

石勒死时已经六十余,和他同起兵的十八骑大多数结局不明,但是多半不是战死,就是病死。十八骑中的夔安,到石虎时期成为侍中、太尉、守尚书令,这个官已经不能再高了。而另一个十八骑人物郭敖,据说被石虎杀掉,因为石虎要篡位(石勒儿子的皇位),而郭敖成为障碍。

历史上的十八骑,战争中没死的,大多成为了后赵的文武官员、开国功臣。石勒这人还是有情有意的,当初给他一口饭吃的郭敬,石勒不但救了他一条命,还任命他当了大官。即便是石勒当奴隶时的主人师欢,因为对石勒还算不错,也被任命为茌平令。


星火辰


相传,罗艺除了弯刀长枪外,还有一支颇为神秘的大杀器,那就是令人心惊胆寒的“燕云十八骑”。相传,这十八人是靖边侯罗艺训练出来的精锐骑兵,他们都是胡人,脸戴面罩,头裹黑巾,只露双眼,身着黑色长披风,脚踩胡人马靴,背负长弓,腰配弯刀,个个骁勇善战,令人心惊胆寒。

燕云十八骑的战斗力惊人,据说察哈台曾率军侵犯,而罗艺率领这支精锐骑兵夜袭,曾一夜之间斩杀了三千多人,等敌军退败后,燕云十八骑又穷追不舍,在察哈台的老窝杀了个酣畅淋漓,屠戮了两万多人,并取回了察哈台本人的首级。相传,此战后,北方游牧民族大多远走隔壁,不敢犯境。

这一说法是《隋唐演义》中的描述,后被搬上银屏,在《隋唐英雄传》中渲染地更为传奇。不过,剧中罗艺负伤身亡后,罗成觉得燕云十八骑太过凶残,杀戮太重,称之为“从地狱来的魔鬼”,便将他们解散了。看此情节时,我正读高中,心中颇为惋惜,觉得瓦岗寨失去了一支所向披靡的精锐之师。

然而,后来得知,其实燕云十八骑不过是历史小说演绎的情节,历史上并不存在。试想,以十八人之力,何以能够屠戮敌方两万余人?即便是两万支羔羊,也需要擒拿一阵呢。不过,也有人提出,《隋唐演义》中的燕云十八骑,是由“燕云十八旗”演绎而来,所指的是十八个“旗”的骑兵。

按照这种说法,隋末时在北方戍守有十八支骑兵精锐,每旗有四五百名骑兵组成,统归幽州太守罗艺指挥。罗艺是隋末时北方要员,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握有重兵。不过,罗艺却选择了归顺李唐,并未参与逐鹿。据说,罗艺归顺后,这十八旗的军队,也被收编,成了李唐统一天下的主要军事力量。不过,此说是否准确,一直存有争议。

另外,正史中尚有“十八骑”之说,是指后赵建立者石勒早期的支持者。石勒是羯族人,出身贫苦,曾卖身为奴,生性豪爽。后来,不少人归附了石勒,帮助他起事。此事在《晋书》中也有记载:

最先归归附石勒的,主要是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鹰、桃豹和逯明八人,号称“八骑”;后来又有郭敖、刘征、刘宝、张噎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十人加入,加上此前八人,统称为“十八骑”。——据《晋书·石勒上》整理

石勒的十八骑,最初多是流民,身体强健,善于骑射,成为了他起家的资本。由于石勒身处幽燕之地,后人或以此演绎出了“燕云十八骑”的故事,并将其安插在了罗艺的身上,并被影视剧大家渲染。不过,历史上的罗艺并无“十八骑”这样的特种兵。

大体来看,关于“燕云十八骑”的传说,最初当是从石勒的十八位心腹“十八骑”演绎而来的,他们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不过,相对于中原士兵来看,羯族出身的后赵建立者石勒及其军队,还是有着很强的战斗力的。而后人又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燕云十八骑”的传说,将其作为罗艺的“特种兵”,便传得神乎其神了。


史海烂柯人


燕云十八骑本名是燕云十八骑旗,是指当时驻扎在北地的十八支游牧建设兵团,总共是燕元十六州加代郡、云中郡两地。每个地方驻扎一个骑兵军旗,编制大约在435名~595名,这是隋唐时期的旗牌军制度,18个骑兵旗总兵力大约是9000多人,这支部队当时归幽州太守罗艺所有。由于罗艺是李建成的人,因此在李世民登基后,罗艺担心受到诛连,便于当年起兵谋反,结果被李世民镇压下去,罗艺被杀,燕云十八骑旗被收编,李世民在当时起用苏定方作为骑将,接管十八骑旗并调离幽州,并入李靖的军团里。

燕云十八骑旗在大唐历史上建立了很大的功劳。苏定方在接管燕云十八骑后,把总兵力扩编到11000人左右,苏定方带领这支部队向西最远的时候打到了里海边沿的土库曼斯坦;向南平定了吐蕃国的军事入侵;向东则打到了海参崴朝鲜等地。大唐帝国在最巅峰的时期总国土扩大了四倍,就是燕云十八骑旗打下来的。而其统帅苏定方也是我们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骑兵战将。

所以呢,燕云十八骑只是被写小说的书呆子给传神了去,那些写小说的都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人,从来没有到过战场,甚至连打群架都没见过,就是自己瞎掰意淫的,再厉害的18个人也不可能做到刀枪不入的。


优己


燕云十八骑是评书中靖边侯罗艺帐下的一支神秘的力量。

当然,在正史中,这支部队是不存在的,他只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中。

相传这支部队总共只有18个人,然而这18个战士都是由罗艺亲手调教,每个人都具备《战狼二》中冷锋的水准,都是冷酷的杀人机器。


这18名战将,具备以下特点:

一,绝对的忠诚,这里的忠诚不是只对大隋帝国或者大唐帝国的忠诚,他们的性质就有些像明朝末年将领的家丁一样,属于罗艺的私人军队,只对罗艺一个人忠诚!

二,武艺绝伦,这18个人都不是我们汉人,通通都是胡人子弟,胡人悍不畏死的血统,再加上汉人的韬略兵法的熏陶,再加上长时间的集体生活,这就打造出来这18条汉子,不仅精武绝伦,同时还头脑特别清晰,注重团队配合,作战中讲究互相掩护。

三,又酷又帅。这18名超级战士,个个身高马大,体格健壮,每个人都有八块腹肌,不仅如此,他们作战时头戴面具,身着黑色长披风,脚上蹬着一双马靴,作战之时就如同黑旋风一般,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冷酷无情的收割着生命。   

当然,作为能够决定战场胜负的决战力量,燕云十八骑的使用也很有讲究,毕竟部队再精锐也只有18个人,罗艺没有让他们每一场战斗都上场拼杀,毕竟好钢得使在好刀上!不到万不得已,罗艺绝不会动用这支王牌小队。   


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蛮族前来进犯,罗艺决定打一次夜袭战。

夜袭作战,特别考验士兵的精锐程度,因为夜袭不同于白天作战,更加讲究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互相配合,这种特种作战当然需要特种部队出动,燕云十八骑首当其冲!

在罗艺的带领下,一共十九骑,骑着骏马,马摘铃人衔枚,直扑敌人营帐。这支军队杀入敌营,利用黑夜作为掩护,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敌人不知道来了多少隋军,不敢贸然行动。结果被这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冲动阵脚,使得敌人立脚不住,丢下三千人头,连夜撤退,没想到这十九个人就如同地狱来的使者一样,紧追不舍,不仅获得了斩首两万的战绩,还俘虏了敌人的首领。可以说立下了不世之战功。

这个故事应该也是虚构的,十八个人加上罗艺也就不到二十个人,一夜完成两万杀戮,这几乎不可能,最神奇的是还无一伤亡,这个成绩哪怕是十八个兰博抱着十八挺不限子弹的轻机枪,口中不断念着“南无轻机枪菩萨!”也办不到吧。

换句话说就算两万个馒头,十九个人捡起来也要一晚上吧!更何况还要骑马作战,这已经超过当时人们作战的极限了。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十八骑,最早出现的在后赵天王、努力的奴隶皇帝石勒身上,他在起家的时候就是靠着十八员大将得以驰骋草原,建功立业,挣下诺大家业,很有可能后人将这个事迹通过艺术加工移植到了罗艺身上。

其实真实的罗艺可没有这种堪比狼牙特种部队的强大特战队,也没有罗成这个儿子,他打仗的水平也很一般,和窦建德作战只能说互有胜负,而窦建德在隋末群雄中,军事能力只能排在中下游,和王世充、李密这些同时代的人相比,差了一个档次。

在罗艺这个时代,存在一支真正的特种部队,那就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玄甲军,将罗艺的老对手窦建德活捉的,就是这支玄甲军。

而在石勒那个时代,在中国也活跃着一支非常强大的特种部队,那就是北府军,伟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就是这支部队的封神之作。  


 

有没有发现中国的古人爱用十八这个数字?看来他们很早就发现了18是个吉祥数,很多传说都和18有关:少林寺18铜人,动不动就是十八条好汉或者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不过,基本上和十八有关的传说都只是传说,当然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能作为正史来对待。


历来现实


【文.羌人山里汉】

“燕云十八骑”,顾名思义:是十八个幽燕之地的豪杰,号称十八骑燕将。

说起“燕云十八骑”,山民最早见于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中罗艺麾下的一支部队。同时,“燕云十八骑”是漫画《偷星九月天》中的组织,是夏达漫画《长歌行》中角色,是《三国演义》里张飞帐下十八燕将,是《天龙八部》中萧峰手下骁勇善战的十八骑……

记忆深处“燕云十八骑”:

如《隋唐英雄传》中罗艺麾下的“燕云十八骑”:他们个个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但世人且从来没看过他们的真实面目……。

如《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书中写道: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 这可算最早的燕云十八骑的记载了。

如《天龙八部》第四十一章“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骏,每一匹马都是高头长腿,通体黑毛,奔到近处,群雄眼前一亮,金光闪闪,却见每匹马的蹄铁竟然是黄金打就。来者一共是一十九骑,人数虽不甚多,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前面一十八骑奔到近处,拉马向两旁一分,最后一骑从中驰出……”

以上所述,均为小说家们的艺术加工,他们只存在小说、影视剧中的魔兵悍将!

追溯历史,真相只有一个;

据《晋书·卷一百四·载记第四·石勒上》记载:两晋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在起事之初,曾召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鹰、桃豹、逯明等八人,称为“八骑”。后来,通过这八人相互引荐,又招来了郭敖、刘征、刘宝、张噎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十人,号为‘十八骑’。

虽《晋书》中,对十八骑的描述,并没有“燕云”两字出现,但石勒所处范围,正是燕赵之地。种种痕迹表明,“燕云十八骑”的原型,就出自石勒所率领的这支凶悍部队。

其实,无论是小说、漫画、影视剧,还是《晋书》中所述,“燕云十八骑”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支由十八个人组成的精锐骑兵部队,他们快如风,烈如火,人既矫捷,马亦雄骏,神出鬼没,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十八骑,一支神秘的组织,最早的轻骑兵。但其忠勇剽悍,着实令人钦佩。


图片,来自网络。我是羌人山里汉,感谢您的浏览,您认为“燕云十八骑”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羌人看世界


“燕云十八骑”,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04版的《隋唐英雄传》,实际历史上在《新唐书》中,也确实有关于“燕云十八骑”的记载。

那么“燕云十八骑”在历史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他们的领袖罗艺,真的存在吗,罗艺又做过些什么呢?

让粉丝失望的历史人物罗艺,确实英勇善战,但不是电视剧中的忠臣义士。

罗艺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过历史上的他和影视剧中的截然不同。

首先罗艺的官位比历史上的高,而且他并不忠心,反倒是有些卖主求荣。电视剧里的罗艺,被隋文帝封为靖边侯,到去世时,也就是个豪爵,历史上罗艺最后被封了王。不过罗艺虽然是大隋的臣子,却不是大隋的王,而是唐朝的王。

电视剧里,罗艺为了忠心,誓死不反抗大隋,可实际上,他并没有忠于大隋,在天下大乱时,他也趁机割据城池,成为一方霸主,最后投靠了李唐江山。

除了不够忠心,罗艺还很残暴。

《隋唐英雄传》里,罗艺去瓦岗时,为了突显他的“燕云十八骑”战斗力强,拿出了曾经的战绩说话。说“燕云十八骑”追击敌人到漠北草原,杀了敌人几万人。这点在史书中也有记载,《新唐书》记载,当时敌人进犯罗艺驻守的幽州,罗艺一气之下,让“燕云十八骑”为先锋,自己带着几万人,血洗草原,就是妇女和孩子也不放过。

电视剧里那个大义凛然,宅心仁厚的罗艺,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嗜杀成性的人。

罗艺晚年,再次做了昧良心的事,出卖主子。

《旧唐书》记载:“罗艺归国立功,信妖言而为叛”,这句话说的是,罗艺投靠唐朝后,立下了很多功劳,不过后来听信谣言,起兵造反。这里的谣言是当时一个巫婆说的,说罗艺能够称帝。

李世民在位时,罗艺起兵造反,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前去镇压,还没等长孙无忌的大军到达,罗艺就败了,最后被左右侍卫杀了。

罗艺的一生,富贵至极,但也有很多不光彩的地方。

“燕云十八骑”有多厉害,后来去哪了,罗艺兵败时,他们为什么不保护罗艺?

电视剧里,罗艺在被魏文通杀害时,把“燕云十八骑”交给了儿子罗成,罗成遣散了他们。罗成的历史原型是罗艺的儿子罗士信,不过这个罗士信英年早逝,比罗艺去世还早,所以罗成遣散十八骑的说法肯定不靠谱。

“燕云十八骑”最好的战绩,就是做为先锋,出战草原,不过那次他们斩杀的有很多妇孺,而且身后还有罗艺的大军,所以也不能说他们有多厉害。

其实真正的十八骑,最终被人轻易杀了。

罗艺驻守燕地时,与后汉刘黑闼的军队长年对抗,一次战败,十八骑全军覆没。

无论是罗艺,还是“燕云十八骑”,都没有影视剧里的那么神奇,历史和电视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斯幽说历史


“燕云十八骑”相传由罗成之父靖边侯罗艺组织而成的精锐骑兵组织。

燕云十八骑

“燕云十八骑”属于“特种作战部队”,由罗艺组织而成,共计十八人,人人腰佩圆月弯刀,直跨骏马,脸戴面罩,头蒙黑巾,只漏出双眼,身披黑色披风,穿着胡人战靴,战靴上藏有匕首;每人背负巨弓一张,每人配有十八尾箭矢。属于杀手性质,除了罗艺没人见过他们真实面目,一行十八人暗中在大漠活动。

“燕云十八骑”属于民间组织,并非朝廷隶属,说白了就是一支私人武装部队。好在罗艺忠君爱国,“燕云十八骑”本着绝对忠诚,服从着罗艺的命令,并且在抵抗少数民族入侵时立下赫赫战功。

“燕云十八骑”中的人物起码要做到两点:

一:忠心为主。罗艺建立“燕云十八骑”的出发点便是要拥有一支绝对忠诚的精良队伍,如果其中成员在思想上有了其他问题,这很容易被间谍策反,从而为整个边防事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思想合格是重中之重。

二:武艺精良。“燕云十八骑”各个武艺精良,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不说自身所用之兵器,就按“燕云十八骑”标配来讲,“燕云十八骑”必定会使用长弓且十分精准;人人会使用圆月弯刀,这种弯刀不属于中原武器,掌握起来毕竟没有中原武器那么容易上手,但他们全部精通此等武器;他们的马术一定精湛;他们必定是近身搏斗的行家,否则也不会再胡靴之中藏匕首,这是近身专家必需的手段。

战斗经历

一:抗击辽兵

据说,有一年辽部察哈尔台率领一万精兵进犯雁门关,“燕云十八骑”伺机而动,暗中突袭,一夜之间杀敌三千余人。辽兵大乱,落荒而逃,十八骑乘胜追击,一直追击到察哈合台,灭其全族。从此,辽人只能远走戈壁,不敢南下。

二:抵御突厥

“燕云十八骑”曾经被罗艺带领前去对抗突厥。隋炀帝死后,突厥派使者前来撺掇罗艺,罗艺大义凛然,斩杀使者,带领“燕云十八骑”抗击突厥,屡屡获胜。突厥见到时“燕云十八骑”统统退缩避让,不敢出来应战。

不是历史

所有关于“燕云十八骑”的记载,都来自民间传说或者小说记录,并不见于正史,历史上的罗艺也不曾做过靖边侯,也没有一个儿子叫罗成,至于罗成解散“燕云十八骑”便是子虚乌有。“燕云十八骑”源自民间,表达了人民心目中对于抗击外敌获得胜利的期望,大家只当故事便可!



欢迎看官姥爷赞同、评论~

通俗易懂的解答简单有趣的历史,欢迎关注~


秦风汉韵论古今


此处所说的“燕云十八骑”是指出现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的18个人。这是一支王牌骑兵,由将领罗艺统率,所到之处,无人能敌。

罗艺是隋末唐初的一名将军,隋末时期,他屡立战功,杀敌无数,后居幽州自立,成为一方势力,最终投靠李唐,被李渊封为燕王。公元626年,背叛李世民,公元627年,被其部下所斩。

所谓”燕云十八骑“,顾名思义,由18人组成,神出鬼没,一般只出现于大漠。他们装束非常奇特,脸部被面罩所遮挡,只露出双眼,腰间别弯刀,身上有黑色披风,脚上穿马靴,背部有弓箭,并且每人只备18只箭。如果再具体一点,他们就像是打家劫舍的马匪。

突厥人将”燕云十八骑“比喻成魔鬼。当时罗艺所统率的地方是北部的边疆,有次突厥人大举入侵,被“燕云十八骑”打得落花流水。而后突厥人退兵,“燕云十八骑”仍穷追不舍,居然追到了突厥辽部的大本营,并在此地屠杀几万人。因此,突厥人再也不入侵罗艺的地盘,并视之为魔鬼。

以上所说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从中也能看出“燕云十八骑”的可怕。在一些小说中,有评价过“燕云十八骑”,说其快如风,烈如火,而且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只要”燕云十八骑“经过的地方,必定是腥风血雨。

但是”燕云十八骑“就算再厉害,也有覆灭的一天。罗艺投靠李唐后,攻打刘黑闼,前几次战争时互有胜负,后来被打的大败,”燕云十八骑“也被灭,此次战争只有罗艺一人逃回。


理科男读历史


历史上关于“燕云十八骑”的记载总共出现过两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里曾描写过这样一支部队,他们被称为王牌骑兵,总共由18个人组成,长期在大漠附近活动,神出鬼没,常常令敌军闻风丧胆,但却并没有人确切的见过他们的样子。


他们的每一次出现都代表着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即将开始。这支凶猛无比的军队是由初唐著名将领罗艺组建而成,他们不仅行动无常,就连穿着方面也十分奇特,和敌军作战时常常会看到他们脸上带着面罩,头上蒙着黑色的丝巾,只露出两只眼睛。说起“燕云十八骑”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们这样一个部队,而不是个人,也确实如此,“燕云十八骑”平常都是一起行动,不分彼此,所以他们代表的不是哪些个人,而是一个整体。

《新唐书》中有一段关于“燕云十八骑”大败突厥的记载,史书中记载,突厥一次在罗艺统治的地盘上兴风作乱,大肆烧杀抢掠,后来罗艺率领“燕云十八骑”对突厥进行突然偷袭,给予敌人以重创。突厥兵败之后,准备退出北部边疆,回到自己的领土上,在退兵途中,罗艺再次带领“燕云十八骑”和数千骑兵对突厥进行围追堵截,直接将突厥打回驻地,自己也紧追死后,攻打突厥部落,将几万男女老少屠杀殆尽。从此以后,突厥再不敢派兵来犯,并将“燕云十八骑”称作魔鬼部队。


传说的隋唐时代的“燕云十八骑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在与苏定方交战时被全部消灭,另一种说法是罗艺死后被罗成解散。根据史料来看还是第一种说法比较有说服力,因为罗成去世的时间比罗艺还要早,根本不可能再解散“燕云十八骑”,这么一来,“燕云十八骑”就是被消灭掉了。罗艺在归附唐朝后,曾奉命与唐朝军队一起镇压刘黑闼义军,与高雅贤(苏定方养父)和苏定方进行交战,不分胜负。不过后来,在唐军统帅李神通大败的那次,罗艺也同样全军覆没,于此同时,灭亡的还有燕云十八骑,只留下罗艺一个人逃脱于死。从此,世上再无关于燕云十八骑的消息。


另一个关于燕云十八骑的记载是在《三国演义》中,是由张飞带领的一支精良的部队,它的具体人数可能并不是18人,或者是更多,因为古代的数字大都喜欢用泛指,不过可以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是一些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在三国中,十八骑不单单是指的18人,而是十八个幽燕之地的豪杰,他们受命于张飞,也多次救助张飞于险境之中。一次张飞奉命守城,但在坚守时期却喝的酩酊大醉,此时的吕布趁其酒醉攻占徐州,张飞便在他们的保护下杀出了东门。


在三国中,燕云十八骑的下场是好的,并没有被消灭,而是被扩展成了更多的部队,据《三国》中描述十八骑燕将经过南征北战后已经慢慢的扩充到二十多骑了,再后来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不管是隋唐时期还是三国时期关于燕云十八骑的记载都扑朔迷离,似真似假,我们如今听的也不过是关于的他们的传说,具体的情况还未可知。


小姐姐讲史


小说中对十八这个数字好像很是痴迷,什么降龙十八掌,十八般武艺,十八罗汉等等,还有这次说的燕云十八骑。

其实燕云十八骑在演义中出现过多次。

其一是在《三国演义》中,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 十八个幽燕之地的豪杰,号称十八骑燕将,又称燕云十八骑”。



其二是在《天龙八部》中,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萧峰为了就阿紫,带领十八个契丹高手,组成“燕云十八骑”,个个可以以一当十。

其三是在《隋唐英雄传》中,燕云十八骑作为罗艺的王牌部队,个个都身穿黑衣头蒙黑巾脸戴面罩,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但他们神出鬼没,武艺高强,但凡有异族入侵,燕云十八骑就会现身抵抗,最好的战绩是他们曾一夜之间杀掉2万敌军,自身无一伤亡!但是等罗成接手后,就将燕云十八骑解散,从此再无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但是十八骑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注意这里不是说燕云十八骑。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曾有过“十八骑”,但这些人没有那么神秘,而是有名有姓的军队精英。石勒能够在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这十八个人功不可没。

“欢家邻于马牧,与牧率魏郡汲桑往来,勒以能相马自托于桑。尝佣于武安临水,为游军所囚。会有群鹿旁过,军人竞逐之,勒乃获免。俄而又见一父老,谓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应为中州主,故相救尔。”勒拜而受命。遂招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为群盗。后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又赴之,号为十八骑。”——《晋书·卷一百四·载记第四·石勒上》



这应该是历史上关于十八骑的最早记载,也是唯一有据可查的,后世的燕云十八骑应该也是参考的这里,然后经过艺术加工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