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我看到的七層人性


疫情中,我看到的七層人性

捨身取義:疫情發生後,上海、浙江、四川等地醫療隊開拔武漢,軍人火速就位!不是戰爭勝似戰爭。鍾南山,84歲老者,屬這次疫情最大的風險人群:男性、老人。卻捨我其誰,直入武漢。他們身上有國之大義!令人動容。

舍力取義:有很多真正的公益組織,募捐醫護用品、出人出力。

舍利取義:國難面前,萬達免全國商戶1月25-2月29日租金,雖不如捨身取義這麼高偉,但對很多商人來講,做這樣決定,也不是一件易事。其它商業地產,是該跟還是不跟?

舍義取生:這兩天反覆斟酌這個問題。對於在封城前奔出的武漢人,一度有被“人人喊打”的“錯覺”。圍城內外,如果換位思考,背後的動因不過是求生欲。在那一刻,他們選擇放棄公義,以求保全。

那些拒絕為任何武漢人提供住宿的,是不是也在同列?

為利取利:經濟面的損失,機票、酒店、旅遊預訂平臺、電影行業首當其衝。這個問題剛擺到各平臺決策者面前時:有的選擇了全額退、有的選擇按比例扣除。那麼,旅遊平臺該不該全額退?

趁機逐利:商人逐利天經地義,兩難在於義利相關時。義利之爭,從宋代至今,從未斷絕。口罩趁機漲價怎麼看?大筆買入醫藥股的又怎麼看?

舍義取利:徐崢拋棄院線與頭條結盟是不是有利於電影業的發展?是順天道還是大不義?某地加班製作假3M口罩!此時無異蓄意謀財害命。據說已拘,該怎麼判?

疫情面前的人性,應遠不止這七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