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伴隨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數據的儲存顯得至關重要,尤其是未來大數據、雲端存儲和個人終端的日趨成熟,數據存儲會在整個產業中佔據重要位置。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就存儲芯片而言,分為易失性存儲和非易失性存儲兩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我們所熟知的RAM和ROM,它們的區別在於前者斷電數據會丟失,後者則相反。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據悉,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大批量採購芯片,僅2018年進口芯片數額就有3000億美元之多,其中DRAM內存芯片佔比最高達到百分之20,究其根本還是我國此前無法量產該類型芯片。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全球內存芯片市場百分之97基本都被三星、海力士、美光佔據,而閃存芯片市場更是有英特爾和東芝兩家大廠加入。

從市場佔有率來說,美日韓三家幾乎處於壟斷地位。不過好消息是,我國的存儲芯片量產即將引來重大突破。有數據預測未來中國生產的存儲芯片將佔據百分之5的市場份額。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這一切要歸功於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紫光集團為30年前清華大學校辦企業,經過一路深耕這成長為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企業,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

長江存儲創立初期就把閃存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2016年紫光投入10億美元,建立起這支千人規模的研發生產團隊,2017年11月份初見成效,當時推出了我國首款32層堆棧3D閃存芯片。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今年的5月份,好消息又接連傳來,長江存儲成功研發出64層3D NAND閃存芯片,距離三星研發的96層僅相差一代技術。

雖然和頂尖的閃存廠商相比,我國的存儲芯片仍然有2年差距,但是在相同水準的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中,長江存儲生產的芯片有更優良的性能以及更高的存儲密度,並且生產週期也會更短,這一切都來源於紫光自研的Xtacking架構。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這種全新架構下生產的存儲芯片,未來將為我國節省上千億。目前紫光集團的64層3D NAND閃存芯片,已在小規模量產商用,並通過企業級驗證,主要用在U盤、SD卡、機頂盒及固態硬盤等設備。

此前,中國的存儲芯片依靠高價進口,國內市場也是由外資企業佔領,而現在有了長江存儲自主研發的芯片,不僅比同代產品價格更低而且性能也更加優秀,這將節省我國大量進口費用。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其實2016年我國除了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還有兩家芯片廠商也在進行相關研發,他們分別是晉華集成電路以及合肥長鑫公司。長江存儲主要業務是生產3D NAND閃存,而晉華、長鑫主要生產DRAM內存。

據悉,這三大研發基地總投資規模超5000億。令人痛心的是晉華公司研發之路遇阻,於2018年受到美國指控並制裁。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好在長江存儲與合肥長鑫公司在存儲芯片領域的研發能力超群,目前長鑫已有1萬6千項專利技術,其自主研發的10納米級別8GB內存,已經趕上三星公司10納米級別128GB內存。且長鑫公司計劃2020年底提高內存產能,佔領全球百分之3的市場。

芯片廠商齊頭並進,未來不再受制於人,預計為我國節省千億進口費

可能長江與長鑫的百分之3和5聽起來並不多,但是面對起步比被人晚,技術又被封鎖壟斷的局面,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是這幾家國產芯片廠商讓我們的中國芯走向世界,在存儲芯片領域能夠抬起頭,掌控更多的話語權。

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一定會成為世界芯片領域的強者,不再受制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