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手裡小黑的機器不少,X系列用過很過,留下來的不多,只有X41s,X61、X230、X390這幾款了,X1c不算好!之前有空拍了一些照片,整理出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既然要做X61和X390的對比,索性將我收藏的X41(高分、改了SSD和全新外殼)也翻出來一起做一個對比。

X系列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經到X390了,可謂經久不衰,一些經典的機型直到今天還廣為傳唱。但是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傳統的經典機型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已經從當年的單核發展到今天的4核8線程,甚至剛剛發佈沒幾天的6核12線程,經典機型的性能已經嚴重跟不上需求的,各種BGA的X230不在今天的討論之列。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幾款X系列的合影

1、首先來個我手裡從老到新的一個展示,從上往下分別是X41、X61、X390、X1c 2018.可以看到經典的角標發生的變化,預示著時代技術的進步;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前後左右的對比圖

2、先來看各個角度的對比,可以看出老的X41和X61在寬度上和X390基本一致,但是長度比X390窄了很多,大約3-4釐米的樣子,具體沒有拿尺子量,但是厚度上差距很大,後面會有厚度的實際對比;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厚度上,老機器厚不少,大約1釐米的樣子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這個角度看更犀利

3、X61和x390的側面對比,可以看出,X390比X61在厚度上差距很大,基本上兩個X390的厚度和一個X61相當,這個得益於新技術的積累,在發熱和高集成度方面帶來了更輕薄化的使用感受,在性能提高的同時,在重量上也逐步的減輕;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前面看兩者差不多

4、前端的厚度差距就沒有那麼明顯了,但是在直觀的視覺上,X390看起來前端更薄一些,這主要是X390的前端採用了刀鋒的斜口設計,在主觀視覺上給人很薄的感覺,實際上前端並沒有比X61薄多少;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邊框上來見個,X61幾乎做到極致了

5、大家關注的屏框寬度,X390的更窄一點,但是鍵盤寬度,X61勝出,這也無可厚非,畢竟4:3的屏幕,寬度窄了那麼多,而鍵盤的寬度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只能把C殼兩邊的空間壓縮了。然而屏幕的下方還有很大的空間,這點上聯想還不夠用心——至少當年IBM在屏幕下方在更少的區域內將燈條集成進去了,現在技術進步了,那個位置空間更大了,但是該有的功能卻減少了;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X41怡然比X61薄很多,說明X41真的是那個時候的王者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反過來卡,發現X61的散熱器後了不少

6、看完了X390和X61的外觀對比,順便在看看X61和X41在厚度上的差距,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發現大家經典的廣為傳唱的X61居然比X41厚了這麼多,不得不感嘆在IBM年代X41的技術功底,那會兒的惠普、DELL和IBM比真的是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兩款寬度一致

7、燈條方面有略微的區別,屏軸不能通用;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底殼的做工,更喜歡X61的簡潔

8、底殼設計上各有千秋,但是X41的電池空間更大一些,這樣留給D殼內主板的可用面積更少了,說明X41的主板的零件佈線工藝更高;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兩款標的對比,以後就沒有大標和小標共存了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田字格走起

誰是X系列的王者?小黑經典和現代的對峙——幾款X系列的簡單對比

經典和現在組合在一起了

9、最後放幾張隨便拍的角度,大家隨便看看!

總結一下:

1、X41、X61、X390都是Thinkpad的優秀機器,值得擁有;

2、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屏幕的發展,X390走向輕薄化,且由於受到屏幕的尺寸的牽連,使得C殼沒有辦法做到更窄。但是B框的下方還有很大的區域是可以進行設計的;

3、X41居然比X61更薄,這是我一開始也沒有想到的,且X41的電池空間更大,主板面積更小,佈線工藝更高,說明X41在當時確實是IBM的頂級工業水平;

4、X41的鍵盤比X61更值得稱道,甚至功能鍵是用一排灰色的按鈕來區分開,更用心一些;

5、說了這麼多老機器的好,並不是以X390為代表的新機器不好。輕薄和性能就不說了,比如,在鍵盤方面,新鍵盤採用背光式,且兩級可調,實際使用來講,比當年的Thinklight有進步,至少不會半夜夜深人靜的時候那麼刺眼,且燈光分佈更均勻。當然從7行減配到6行,這個還是要罵的,但是聯想打死不改,咱拿他也沒招啊;

6、觸控板的裝備是一大進步,有很多後來的人們無法適應小紅點,但是觸控板大家幾乎都能適應;

7、屏幕雖然從4:3過渡到了16:9或者16:10,雖然直到今天還罵聲一片,但是沒辦法,這個屏幕廠商主導的。另外屏幕的素質提升了不少,比如分辨率,色域,功耗等等。說句大家不太愛聽的話,用慣了16:9的高分(可以豎排放下兩個Word文檔或者兩個瀏覽器),再回到4:3時,還是多少不能適應,畢竟我沒有拿4:3當主力用機,偶爾開機撫摸並無大礙;

大概能想起的就這些吧,以後想起什麼再慢慢補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