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醫生“24小時日記”,在湖北武漢抗疫前線的日子裡

2020年3月1日,是國家(河南)中醫醫療隊、河南第六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到武漢工作的第21天,也是醫療隊隊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王明航教授到武漢的第21天。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漸控制,王明航工作的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內,每天都會有病情好轉的病人出院。病人逐漸出院,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是否減少呢?通過王明航的24小時日記,我們來了解一下武漢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的一天。

7:00

早上7點起床,簡單洗漱之後吃早餐。由於在方艙醫院要連續工作6個小時(加上出艙入艙至少7個小時以上),而穿戴防護服後就不能喝水、不能去衛生間,因此,入艙前的一頓飯,我們大多數會選擇高熱量、高蛋白、少流質的飲食,最常吃的就是壓縮餅乾、雞蛋、牛肉、巧克力等,儘量不喝水,有的會戴尿不溼以免出現意外情況。

8:00

上午8點,開始準備進艙需要的物資,包括N95口罩、繫帶式口罩、手套、帽子、鞋套、靴套、頭套、護目鏡、膠布、水膠體敷料等。

長時間佩戴口罩和穿防護服,加上沒有合理預防,鼻樑已經開始出現壓力性損傷,部分開始化膿感染。我只好給鼻樑消毒處理後,每天使用水膠體敷料,以免進一步加重,耽誤工作。

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前處理護目鏡。對護目鏡的處理方法,各醫療隊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用碘伏的、有用洗手液、洗潔精的,還有用專用防霧鏡布的,前期收效甚微,後來大家不斷總結經驗,效率和效果也有很大提升改善。

處理護目鏡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需要提前處理並晾乾。而膠布的作用主要是補救護目鏡出現縫隙,同時也可以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

9:00

戴好口罩、戴上圓帽,穿上隊服,做好一級防護後,坐上從東湖學院到江夏方艙醫院的專用公交車,出發上班。

9:30

目前,方艙醫院實行每隔兩個小時左右、間隔錯峰上下班的方式,緩解了出艙擁擠的狀況。到達方艙醫院後,開始穿戴防護服,整個流程需要大約20-30分鐘。N95口罩加外科口罩、雙層帽子、雙層鞋套靴套、雙層外科手套、隔離衣加防護服、頭套加護目鏡,整個過程都在感控老師的監督指導下進行,防護服穿戴完成,感控老師需要再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測,以免出現縫隙漏洞。

剛穿好防護服還沒進艙,身上就已經開始出汗,有些人甚至就會出現呼吸不暢的感覺。這時候,感控老師就會讓醫療隊員原地休息、調整呼吸,直到完全適應了才可以進艙。

10:00

通過醫護人員專用通道,準時進入江夏方艙醫院豫二病區。

進入病區之後,首要任務就是交接班。針對上個值班期間發現的問題、解決辦法和效果等,都要詳細進行交接。對於特殊的病人病情變化,有時候要進行床邊交接班。

交班後,開始進行病房查房工作。

江夏方艙醫院實行專家帶組分組查房的方式,每組大約十七八名病人,除了要查自己負責的分組病人,還要負責夜班10點到凌晨4點不能查房醫生的分組病人,再加上有特殊病情變化的、中間臨時要求查房的和開藥的等情況,每次查房至少要查近40多名病人。

加上部分病人由於對疾病了解較少,會出現恐懼、焦慮緊張、失眠等情緒障礙,醫護人員還需要耐心地解釋和進行心理疏導。因此,即便方艙醫院裡都是輕症病人,但整個查房結束也差不多快到中午12點了。

由於病人較多,醫護人員查房時都會隨身佩戴自制的萬能小包包,裡面有內部專用手機(為了減少感染,進入方艙醫院裡面不允許攜帶個人手機)、傳呼器、圓珠筆、紙等物品。病人的病情變化和需要調整的治療方案都要詳細記錄下來,以免下醫囑時出現遺漏。

12:00

查完房後,我來到汙染區的醫生辦公室,開始下醫囑。

由於穿戴著厚重的防護服,加上雙層外科手套,基本上只能使用一指禪的功夫,再加上朦朦朧朧的護目鏡,下醫囑的難度就更大了。

常規醫囑完成以後,接下來要按照出院標準逐一篩查符合出院標準的病人:體溫連續正常3天以上,臨床呼吸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明顯改善,連續2次核酸檢測陰性,外周血氧飽和度>95%。

滿足以上條件的病人,經病區專家組會診後進行上報,方艙醫院專家組審核確認後就可以出院。

其實,在完成臨床救治工作時,我們還需要開展相應的科學研究,要記錄科研數據,希望將來能夠進行科學總結,為減少類似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治療積累一些經驗和教訓。

15:00

下午3點,整個基礎工作差不多基本完成,這個時間點,基本上到了病人康復鍛鍊的時間了。

為了提高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臨床康復,作為有中醫特色的江夏方艙醫院,一般會在早8點、下午3點、晚上8點左右,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進行太極拳、八段錦、六字訣等呼吸康復鍛鍊,有時也會開展穴位貼敷、耳穴壓豆、穴位按摩等中醫特色治療技術,緩解患者咳嗽咳痰失眠等臨床症狀。

呼吸康復鍛鍊完成後,基本上是雷打不動的跳舞唱歌時段。

16:00

下午4點,完成交接班,我準備出艙了。

對於醫護人員來講,脫防護服比穿防護服更重要,因為脫防護服時是最容易暴露也是最容易感染的時候。

為了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感控老師也和進艙醫護人員一樣,在穿戴防護服的情況下身處汙染區,全程監督指導脫防護服。

整個脫防護服的流程,需要我們做20次手部消毒,每一步操作之後,都要進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消毒,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

脫掉外面最受汙染的外科檢查手套、摘除護目鏡、去掉外層口罩帽子後,就是最為重要的一起脫掉防護服和外層鞋套靴套,這一步也是最考驗技術和體力的步驟。

完成這一步再次洗手後,我要進入緩衝區,在這裡脫掉隔離衣和內層靴套鞋套。

再次洗手後,我們進入清潔區,在這裡脫掉頭套、N95口罩和帽子。

再次洗手,佩戴好外科口罩後,我們就能離開了。

整個過程至少需要30分鐘的時間。

由於出艙的通道空間有限,每次只能進入一個人,因此,每次值班人員全部出艙時間至少需要90分鐘的時間。

17:30

所有值班人員全部完成出艙,再次酒精噴灑全身後,乘坐專用公交車返回東湖學院駐地。

18:00

回到駐地東湖學院,在正式進入房間之前至少還需要經過駐地門口、樓層門口、房間門口三遍的殺消處置,酒精噴灑全身,包括鞋底。

從醫院穿回的外衣和鞋子要放置室外。隨後用洗手液洗手後,更換拖鞋,進入室內汙染區;脫掉口罩帽子後再次洗手,脫掉手術衣及內穿衣服,更換拖鞋,進入半汙染區;用抑菌洗衣液或84消毒液(很少選用,會對皮膚有刺激)浸泡衣物30分鐘以上,鹽水漱口,酒精棉籤清理鼻腔及耳廓,充分洗澡30分鐘以上;洗完澡後更換拖鞋進入清潔區,更換潔淨衣物,才可以進入正常的生活狀態。

這個流程基本上需要1個小時,時間已經到了晚上7點。

19:00

這個時候也是晚餐時間,到達武漢以後,每天一日三餐都有專人送餐,葷素搭配,營養合理。

21:00

準備休息前,我突然想起來看一下孩子的網上作業情況,除了一些日常作業之外,我無意間看到,兒子上傳了一段的給武漢抗疫人員的加油視頻。

視頻裡邊,兒子說,“向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志願者們致敬,感謝您們,您們就像戰士一樣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在這場與病毒的戰爭中我們一定贏,武漢加油,河南加油,中國加油!”

到達武漢3周以來,我的情緒等各方面一直控制得很好,可看見兒子的視頻,我第一次落淚了。

慷慨赴荊楚,白衣作戰袍。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到武漢,讓病人儘快早日康復、安全返家就是大家最大的目標和心願,我們相信疫情會早日解除,讓英雄的武漢城市再現繁華。(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