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行業三大運營模式,拿走不謝

華實幫招教您如何掌握教育培訓的重要方式

過去的課外輔導需求,公立學校教師即可滿足,突然擴大的需求一下就提高了公立學校名師的價格,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開始限制公立教師的課外輔導活動,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不得不從別的地方尋找課外輔導資源。

教育培訓行業三大運營模式,拿走不謝

教育培訓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這個行業不穩定的因素就是師資力量的流動,如果從招生到授課全是教師自己完成,那麼他憑什麼受機構控制,機構培養起來的優秀教師可能就會自己去創業。因為師資力量的流動,教育培訓行業很快就從市場上消失了。

一個教育機構要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建立一種模式保證師資力量不會輕易流失,或者降低教師的重要性,就算是教師流失也不會影響機構的運營。許多機構研發出屬於自己學校特色的運營模式,來解決教師流失的問題。

有人想通過建立平臺讓教師和學院自由選擇,機構只收中介費用,中介機構為了提供優秀的教師,就對教師進行一系列的審核、培訓,因此就發展成學大一對一模式。

中介模式

把教師的重要性降到最低:業務的核心是教學顧問,由教學顧問進行諮詢、銷售、教師匹配,最後再由教師授課,若學生對教師有不滿,教學顧問可以立刻調換教師,學大擁有的是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劣勢是該模式容易被模仿和抄襲。

教學顧問模式

有人把錢砸在了諮詢顧問上,有人把錢砸在了教材研發上。要求所有教師都必須使用統一的教材,其實大大降低了教師的門檻。教師不需要有極強的講述感染力、也不需要有極強的課程設計能力,只要按教材授課,就能成為讓學生和家長接受的教師。這就造成了教師很難脫離機構去單幹,即使出去了也很快能找到一個一模一樣的老師,不會影響教學質量!

標杆和教師搭班模式

樹立標杆:(1)、教師在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可以獨當一面時,才有可能離開。而是否能獨當一面往往缺乏準確的標準,於是教師通常會把自己跟機構裡面最出色的教師做比較,如果認為自己還有很大的差距,就是說自身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樣的教師往往是願意留下來的;(2)、如果認為自己已經到了這個機構的頂尖水平了,那這個老師就有離開機構的可能了。許多機構往往缺乏教師之間衡量比較的標準,常常導致教師錯誤估計自己的實力而跳槽。

教師搭班:不同課程之間教師搭配早已有之,但是單獨的英語課程中讓不同的教師搭班授課,是新東方的創舉,這樣的搭班使得老師離開了新東方,他既帶不走學生,也帶不走口碑。

很多人以為,優秀的師資力量是教育培訓的生存之道!其實不然,任何行業要想發展,高素質的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吸引人才的背後真相是合理化的制度和優秀的文化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