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顫日」馬長生剖析房顫治療“三對策”

「中國房顫日」馬長生剖析房顫治療“三對策”

房顫被稱為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但公眾對它的認知程度遠遠不及高血壓及冠心病。今天,6月6日,中國房顫日。今年是第六個中國房顫日。近日,中國房顫日特別活動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召開,馬長生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房顫患者及媒體朋友普及了房顫診療的基礎知識。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馬長生教授在講解房顫診療知識。

一. 什麼是房顫?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之一。人的心臟有兩個心房、兩個心室,正常心跳時依次是心房收縮-心室收縮-心房心室一起舒張,完成一次心跳,人們感覺到的心跳通常是心室的收縮。然而,房顫時,心房無規律顫動,不能正常收縮舒張,有的心房顫動能帶動心室完成一次收縮舒張,有的心房顫動則不能,最終導致自我感覺心跳十分不整齊,毫無規律。

二. 房顫常見嗎?

據估計,2010年全球房顫患病人數約3350萬。預計到2050年,中國房顫患者男性520萬,女性310萬。40歲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顫的風險為26%,女性為23%,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會患上房顫。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三. 房顫的危害如何?

房顫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總體來說,可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心衰風險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風險增加2倍,顯著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給社會和個人造成巨大經濟負擔。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腦卒中患者中約五分之一是由房顫導致的。房顫患者,由於心房不能規律地收縮舒張,血液容易在心房內瘀滯,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隨血液循環,可栓塞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栓塞在腦血管的概率最大,危害也最大,可導致腦卒中甚至猝死。研究表明,合併有房顫患者的腦卒中致殘率明顯大於無房顫患者。

房顫和心衰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美國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衰患者中房顫的年發生率約為54%,房顫患者中心衰的年發生率約為33%。合併心衰的房顫患者,遠期預後差,再住院、住院天數和住院死亡均顯著增加。

近些年來,房顫住院率的增長甚至超過了心梗和心衰。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四. 如何發現房顫?

房顫相關症狀主要是心悸、氣短、頭暈,嚴重者在房顫轉復時伴有長間歇,還可導致黑曚、甚至暈厥。然而,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顫發作是沒有症狀的,使得房顫極具隱匿性。數心跳、摸脈搏可幫助早期發現房顫跡象,常有患者描述為“有時快,有時慢,一點規律都沒有”。

發現異常跡象時,及時就近檢查心電圖即可確診房顫。老年人,尤其合併疾病較多的人,更應重視每年體檢,幫助發現隱匿性房顫。除此之外,隨著科技進步,一些便攜式、穿戴式心電監測設備也可幫助及時發現隱匿性房顫,更有助於早發現早治療。

五. 得了房顫怎麼治?

1. 長久之策——預防房顫的腦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併發症

抗凝治療可使腦卒中風險降低60%~70%。國際上公認的CHA2DS2-VASc積分可以用來指導患者抗凝治療。CHA2DS2-VASc積分中,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年齡65~74歲分別積1分,既往栓塞史、年齡75歲及以上分別積2分,總分≥2分的患者,就是腦卒中高危患者,應該規律服用抗凝藥物。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這裡所說的抗凝藥物主要指華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藥(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不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相關腦卒中,其胃腸道出血和顱內出血風險並不低,房顫腦卒中高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無效,低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風險大於獲益。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華法林作為口服抗凝藥物有很久遠的應用歷史,但該藥與很多食物、藥物有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在服藥期間需要經常抽血化驗,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調整劑量,控制INR在2.0~3.0之間,才能既減少出血風險,又能有效抗凝。因為這一弊端,導致華法林的服藥依從性不佳,統計發現,接受華法林治療房顫患者1年內約30%停藥。

與華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具有起效迅速、劑量固定、與食物藥物相互影響小等優點。此外,目前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相比華法林出血風險小,尤其是顱內出血風險降低。但是,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中除達比加群酯有研發的有效拮抗劑外,其他藥物尚缺乏臨床應用的拮抗劑,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雖然抗凝藥物是把“雙刃劍”,存在出血風險,但是對於腦卒中高危患者而言抗凝利大於弊。然而,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房顫抗凝的現狀堪憂。全球房顫患者抗凝藥物的應用率約34.4%,而中國僅達到13.5%。讓房顫患者儘早意識到自身危險,建立起抗凝意識,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顫90%以上的血栓來自左心耳。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可通過預防左心耳血栓形成,達到預防腦卒中目的,可作為抗凝藥物的補充替代治療。但是目前經驗尚不足,證據不充分。

2. 治標之策——控制房顫發作時的快速心室率,改善生活質量

控制房顫發作時的快速心室率,可消除急性血流動力學障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運動耐量,預防心動過速性心肌病,減少血栓栓塞的機會。

常用的藥物有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類、胺碘酮、索他洛爾、普羅帕酮等。非藥物治療可考慮房室結消融+起搏治療,但該治療損傷大,往往不作為首選。

3. 治本之策——轉復房顫心律,使之恢復並且長期維持正常竇性心律

轉復房顫的方法籠統分為兩大類,即藥物轉復和導管消融治療。

目前國內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包括胺碘酮、普羅帕酮、索他洛爾等,藥物副作用較大,長期服用可導致心臟或心臟外副作用。比如,胺碘酮長期服用可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肺間質纖維化、心動過緩等。

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房顫相關症狀,但是維持竇性心律的效果有限,主要表現為減少房顫發作,而不是消除房顫,藥物的促心律失常效應和心外不良反應也很常見。與療效相比,更應重視抗心律失常藥物應用的安全性。

導管消融術可以根治房顫。研究表明,導致房顫的異常電活動絕大多數來自肺靜脈,通過導管消融可隔離肺靜脈傳導的異常電活動,達到根治房顫目的。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馬長生教授被稱為“中國房顫導管消融第一人”。他開創了我國心房顫動導管消融事業,在1998年完成國內首例房顫導管消融術,“十年磨一劍”,帶領團隊系統建立起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房顫消融技術和方法。2015年團隊受邀在美國波士頓國際房顫年會上進行手術直播,中國術式,驚豔國際。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馬長生教授帶領的北京安貞醫院房顫中心是全世界完成房顫導管消融例數最多的中心,還為不少高齡和重症患者實施了手術,包括92歲的老人和懷孕3個月的孕婦。他認為,無論手術風險多大,只要患者獲益大於風險,醫生就應該勇挑重擔,盡力為患者施治。

從醫30多年,馬長生始終堅持“810”、“360”。“810”就是早上8點開始工作,晚上10點結束工作回家;“360”就是一年365天,除了春節休假5天,其餘360天都是工作日。馬長生認為,勤奮可以使一個人徹底得到改造,志向遠大,精益求精。他是一名不斷追求卓越的醫生,他讓世界的眼光聚焦中國。

六. 房顫可以預防嗎?

雖然目前房顫的發生機制尚不明朗,但是綜合管理合併症,健康生活方式可起到預防房顫的作用。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糖,戒菸戒酒,減輕體重,有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的患者接受氧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房顫。

「中国房颤日」马长生剖析房颤治疗“三对策”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王雪萍

┆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