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巴金的小說《憩園》講的是抗戰時期成都一家名為“憩園”的公館新舊兩代主人的家庭倫理和悲劇故事。

“憩園”是一座舊式公館,是一座漂亮的大宅子,由前主人楊家老爺親自繪圖建造而成。後來,楊家幾兄弟各自成家,相互感情也漸漸淡漠。本文主要人物之一楊家老三,不務正業,揮金如土,還在外面養了情人,後來與兄弟和妻兒都鬧僵。楊家老爺去世後,大家不顧楊家老三的反對,將祖宅賣掉。而楊家老三,因為與妻子和大兒子反目,最終離家出走,流浪街頭,暴斃身亡。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購買“憩園”的人叫姚國棟,是一個靠祖產生活的人。他為人熱情仗義,卻固執己見,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判斷問題,絲毫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他喪偶後續弦一位善良賢淑的妻子,自認為對夫妻關係非常滿意,然而他卻根本不瞭解妻子的真實感受。同時,他還自以為是地把對前妻所生兒子小虎的溺愛當成一種教育,對小虎放任、縱容,最終間接導致了小虎的溺亡。

其實,不論在任何年代、任何國家,家庭和親情都是永恆的話題。正像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儘管本文的大背景是戰時,但文中沒有摻雜太多的時代背景。主人公的困惑在現代家庭中也普遍存在,好的夫妻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應當留給孩子什麼樣的遺產?不能不說,這些也是現代人的困惑和好奇。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憩園》在用詞和敘事上有一種哀愁的基調,給整本小說鋪上了一層憂傷的底色,令人讀完有一種悲涼壓抑的感覺。然而,正是這種淡淡的、隱忍的悲涼和充滿懸念的寫作手法,令人想要一口氣讀下去。

好的婚姻光有愛情是不夠的,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理解她/他

《憩園》的敘事採取第一人稱的方式,以一位作家黎先生的身份來敘述他所見到和經歷的故事。姚國棟是黎先生多年同窗。抗戰期間,黎先生回到故鄉成都,寄居在姚家的公館,因此得以近距離地觀察姚國棟的家事。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姚國棟的續絃妻子姚太太是一個出身中產知識分子家庭,經濟上算不得富有,卻美貌溫和、知書達禮、熱情善良、悲天憫人的女子。

“年紀不過二十三四,臉上常常帶笑意,是一個可以親近的、相當漂亮的女人。”這是姚太太給黎先生的第一印象。後來,作者很多次用“陽光”來形容這位女子的笑容。她一笑起來,臉上就“籠罩著陽光”,令人感到親切和溫暖。

然而,很快,黎先生就發現,愛笑的姚太太眼睛裡似乎含著一種說不出的哀愁。這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年輕、美麗,嫁給了一個既有錢,又很愛她的丈夫,她還愁什麼呢?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直到黎先生遇見了她的繼子,也就是丈夫死去的前任太太留下的兒子,才慢慢揭開姚太太的心事。這個名叫小虎的男孩子十一二歲年紀,從小就被全家無限溺愛著,特別是他富有的外婆和舅舅。母親去世後,外婆家趙家經常接他過去玩。而他在趙家,並不是學習文化禮儀,相反,經常賭錢,從不學習。

為此,姚太太非常發愁。一方面,繼子小虎那個有錢有勢的外婆家趙家不喜歡她,敵視她,老太太說看見她就會想起死去的女兒;另一方面,作為繼母,她深深地為小虎的品性和成長擔憂。由此可見,她是一個極富責任心的女人。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然而,身為丈夫的姚國棟,對妻子的擔憂毫無覺察。他愛著自己的妻子,也愛著自己的兒子,卻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在他的心裡,妻子應該是歲月靜好、安享寧日,兒子應該是茁壯成長、前途無量。他似乎對這一切很有把握,而對別人的勸阻置若罔聞。“不是我做父親的吹牛,小虎到外面去,哪個不講他好!”姚國棟以不容置疑的語氣繼續著自己的理解。

面對姚國棟的剛愎自用,在規勸無果之後,黎先生髮出了內心的慨嘆:“我不能使他睜大眼睛,看清楚事情的真相;我不能使他了解他所愛的女人的靈魂的一隅。”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其實,姚國棟犯的錯誤,在很多人的婚姻裡都曾出現。結婚只是一個起點。決定婚姻是否長久的關鍵因素在於溝通和理解。而夫妻之間,溝通是否有效又往往取決於一方是否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夫妻兩人,原本就性別不同、出身不同、經歷不同,如果不去考慮對方的立場,只是一味從自己的出發點來考慮問題,就會出現錯位的情況。

正如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所說的那樣:“對於每個人而言,世界從來不是客觀的。我們感知到的事物,從來不是事物原本的樣子,而是經過我們思維處理後的事物。”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你根本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正是這種夫妻關係最難解開的一個結。

今年春節期間免費播放的電影《囧媽》在一開頭就展示了這個結:徐崢扮演的徐伊萬認為妻子很喜歡家裡的一個檯燈,然而,妻子卻直言自己從未喜歡過這個檯燈,一切不過是徐伊萬一廂情願的“以為”。

窺一斑而見全豹。對一件小事,他們之間尚有如此嚴重的理解偏差,難怪婚姻會亮紅燈。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犯了錯的父親成為兒子最痛恨的人,可悲的是,命運沒有給他們和解的機會

《憩園》裡的楊家老三,婚後不務正業,敗光家產,還包養了一個妓女出身的女子,在外租房。由於開銷巨大,他動不動就回來跟妻子要錢、吵架。

因此,處在成長期的大兒子童年時代是在父母接連不斷的爭吵和母親無助的眼淚中度過的,這在他幼小的心裡種下了強烈的不滿和敵意的種子。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大兒子長大一些以後,擁有了反抗的力量,這種不滿就化作了行動。賣掉公館後,已經工作的大兒子買了一處乾淨的院子供全家居住。楊太太和小兒子都希望父親回來一起住,楊家老三也的確回去過。但是,由於大兒子的態度始終非常強硬,而楊老三也沒能做到大家希望的那樣在家安守本分,而是經常不辭而別跑出去。最終,他和家庭徹底破裂,成為了一名流浪者。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油畫《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

楊家父子的反目有心理和社會兩個層面的因素:

在心理層面上,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曾提出“俄狄浦斯情結”,又叫做“戀母情結”,指的是兒子在潛意識裡想要殺死父親,取代父親。當然,這種殺死不一定是身體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外在表現就是仇視和敵意。

若是一個男孩在一個秩序正常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與父親的關係融洽和睦,那麼,他的“俄狄浦斯情結”就會保持一種很微弱的能量狀態,並一直“封印”在潛意識當中。然而,若是他的童年時期遭遇了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特別是在暴戾的父親和軟弱的母親這種組合模式下,他的“俄狄浦斯情結”就會不斷膨脹,直到小男孩長大,擁有了反抗的力量,這種情結還會外化成真實的對父親的報復等行動。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在社會層面上,《憩園》所處的時代是抗戰時期,國家秩序處於混亂當中,倫理秩序也處於打破舊有倫理,迎接新式關係的一個過渡階段。

在傳統的中國儒家倫理秩序當中,父為子綱,為人子者必須絕對服從父親,而父親是家中的權威,說一不二。縱然父親犯了錯,作為兒子也根本沒有反抗的可能。即便是一句反駁的話,都有可能被視為“大逆不道”而遭到道德上的譴責,甚至刑罰。

然而,在經歷過新文化運動等一系列反對舊式禮教的洗禮之後,家庭關係,特別是父子關係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若是父親犯了錯誤,兒子也一樣可以指責甚至訓斥。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楊家老三在離開家以後,先是在一座破敗的大仙祠居住,後來,為了不連累重情重義的小兒子,又輾轉到別的地方流浪,最終被拉去做苦役並染病身亡。他的大兒子血氣方剛,內心依舊被對父親的仇恨佔據,因此對父親的生死也是漠不關心的。

我在想,多年以後,當楊老三的大兒子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結”隨著人生的經歷和年歲的增長而大大弱化之後,回想人生,也許會有那麼一天,突然想起自己曾經有過父親,突然會懷念起從青少年時代就被仇恨掩翳的父子親情,也許會覺得人生有失,希望能找回那份久違的血濃於水的親情卻無處可尋了吧。

世界上有一種毀滅最為令人扼腕,那就是因愛的名義

對小虎的情況,身為父親的姚國棟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對小虎的行為也沒有進行更多的約束和規勸,而是任其發展。直到小虎和趙家的表兄弟出去浮水,再也沒有回來。

我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然而,父母的愛若用錯了,就是害。

富有=幸福?一座公館兩代主人家破人亡,只因沒想明白這幾件事

《憩園》中,楊家舊人李老漢曾說,楊家老三小的時候,清秀、聰明,人又好強。楊家老爺頂寵他,事事將就他。這無疑為楊家老三日後的潦倒遭遇埋下了伏筆。“後來給朋友帶壞了,把家產敗得精光,連三太太的陪奩也給花光了。”

可以看出,楊家老三的人生沒落,也是和楊家老爺的溺愛脫不了干係的。文中,作者也藉著楊家老爺在臨死前對楊家老三所說的話對主題進行了呼應:“我到現在才明白,不留德行,留財產給子孫,是靠不住的。這許多年我真糊塗!”

楊老爺臨終醒悟,可惜為時已晚,他的溺愛已經害了自己的兒子。然而,他的話卻留給讀者深深的反思:兩代主人都是富有的,卻都落得家破人亡的境地,歸根結底,我們留給子孫的應當是德行還是財產?他們都沒有想清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