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敵視印度嗎?

北玄武


孟加拉是一個南亞國家,但它有個特殊的地方——它是一個伊斯蘭國家。

按理說,孟加拉身處南亞次大陸東端,遠離其他的伊斯蘭國家;加上其國土的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接壤,使得孟加拉在人種、語言等方面與印度非常接近。這樣的情況下,孟加拉很難受到伊斯蘭文明的影響,其國家的文明體系應該是印度文明才對。那麼伊斯蘭文明究竟是如何將孟加拉招為麾下呢?

首先,從孟加拉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

孟加拉位於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區(孟加拉灣之北),東南山區小部分與緬甸為鄰,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連,全國國土面積為14.7萬平方公里(交換前),人口大約1.58億。

在農耕時期,因為兩大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之處適合農作物生長,其農耕條件天然優於其他地區。再加上受到孟加拉灣海上貿易的影響,使得孟加拉是南亞次大陸最富庶的地區。

但,孟加拉地區卻是伊斯蘭文明的領地,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從最開始的時候,孟加拉是在印度文明的範圍內。但隨著伊斯蘭文明的東進和興起,中亞遊牧民族受到伊斯蘭文明的影響,逐漸伊斯蘭化。而突厥遊牧民族多次進入南亞次大陸,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擊敗土著勢力,建立一系列伊斯蘭政權——德里蘇丹國、莫臥兒王朝等。

既然伊斯蘭文明取得國家的掌控權,自然要利用政治資本大搞發展,擴大影響。

不過因為印度文明擁有較為龐大的體量,加上伊斯蘭文明的本部核心區在中西亞,因此伊斯蘭文明很難將其完全取代。但是,在部分地區還是能夠實行兩個文明之間的替換。其中,就包括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河流域和恆河三角洲兩大地緣板塊,也就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印度河流域的伊斯蘭文明化,雲石君在前文為大家進行過解讀(地緣政治17:為什麼巴基斯坦必須且只能依靠中國),印度河流域緊鄰中西亞板塊,加上塔爾沙漠的阻隔作用(是印度河流域與恆河平原之間的地緣屏障),導致伊斯蘭文明在此地的影響遠超印度文明。

不過,孟加拉與巴基斯坦不同。其遠離中西亞板塊,加上恆河為印度文明向孟加拉輻射影響,提供了交流渠道,這樣來看,孟加拉不應該被納入伊斯蘭文明的範圍內。

歷史的發展就是這麼奇怪。伊斯蘭政權的都城在恆河平原的德里,但這地區依舊是印度文明領土。反而居於東部的孟加拉改變了文化屬性,成功的伊斯蘭化。這其中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嗎?

這還是要從孟加拉的地緣結構上進行分析。

如果仔細觀看南亞次大陸的地圖,不難發現,孟加拉在南亞次大陸板塊的東北,屬於邊緣地帶。只有西部緊靠印度的本部核心區,而東、北兩面卻是與印度最貧窮最邊緣最閉塞的東北部內陸板塊相鄰。

這樣看來,孟加拉東、西、北三面被印度包圍,即使身處南亞次大陸上的邊緣位置,憑藉印度文明在南亞的實力,也不該被伊斯蘭文明轉換了屬性。

事實上並非如此。

從地緣結構上來看,印度的東、西、北三面雖然包圍了孟加拉,但印度的東北部遠離本部核心區,貧窮閉塞;同時東北部與東亞毗鄰,深受漢藏文明影響。因此印度文明在當地的影響並不強,甚至說得上薄弱了。這樣的一個版塊,不要說去輻射影響強大的孟加拉伊斯蘭文明瞭,其沒有被吞併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而孟加拉西部,雖然有大片國土與印度相連,但是兩者之間的天然通道較為狹窄。

孟加拉西南部與印屬西孟加拉邦的東恆河三角洲接壤,而東恆河三角洲以西就是德干高原。

大家翻開地圖查看恆河的走向,不難發現,恆河北被喜馬拉雅山脈壓制,南被德干高原阻截,恆河呈東西走向,到,德干高原消失處,恆河才轉折流向南方,最後注入孟加拉灣。

德干高原成為了一個阻擋恆河平原向孟加拉輻射影響的屏障。恆河的河道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個大轉折——自西向南發生偏轉。造成的結果是——恆河三角洲脫離東西向的地緣主軸,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因此,西孟加拉邦的主體民族與孟加拉一樣,也是孟加拉族人。

伊斯蘭文明將恆河三角洲的主體部分區域轉換後,將目標轉移到了西孟加拉。

不過,伊斯蘭文明雖然實力強大,在世界範圍內排名靠前,但是在南亞,伊斯蘭文明的實力在恆河下游的三角洲得到體現,其完全無法同以恆河平原為核心的印度文明相比。而西孟加拉雖在三角洲區域,但卻是離恆河平原最近的地區,恆河平原本部憑藉地緣以及體量上的優勢,使該地依舊留在印度文明範圍內。

不過,雖然印度文明憑藉體量上的優勢沒有讓西孟伊斯蘭化,但西孟在板塊屬性上與孟加拉是同宗同源。因此印度文明對西孟的影響並沒有很強烈,該地印度文明實力不足以借西孟影響孟加拉。

在將東恆河三角洲排除後。印度文明繼續向東,只剩下西里古裡走廊(喜馬拉雅與其之間的狹長地帶),但西里古裡走廊最寬不過十公里,非常狹隘。這狹窄的通道嚴重製約著恆河平原本部對東北地區的掌控,妄想以此為支撐掌控孟加拉,完全是天方夜譚。

孟加拉板塊在地緣上的相對獨立,以及自身較為強大的實力抵消了印度文明的影響。伊斯蘭文明政權在推行伊斯蘭化時,這塊邊緣地區反而更容易接受。

伊斯蘭文明分兩種途徑對印度產生影響。一是突厥遊牧實力在陸地上對印度產生影響,二是阿拉伯商人通過海上貿易對印度產生影響。而因阿拉伯商人的影響,孟加拉在抗拒印度文明時擁有了更多的資本。

中世紀,阿拉伯與中國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興起,阿拉伯商人控制北印度洋航線,將伊斯蘭文明傳播到東方。

阿拉伯文明是中世紀人類海洋文明的代表,其在規模和發展程度上都遠超印度文明。而因地緣結構的影響,印度文明在政治上天然存在著分裂的屬性。這就讓其無法將阿拉伯文明阻擋在外。

雖然,阿拉伯半島與印度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阿拉伯沒有實力統治印度,但這不妨礙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島沿海建立自己的基地;而孟加拉作為恆河與南亞次大陸之間的通道,阿拉伯商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極具地緣經濟價值的區域。

雖然阿拉伯商人不可能掌控孟加拉,但是他掌控者海上經濟貿易,通過經濟上的優勢,增強文化的吸引和輸出。這就讓孟加拉的伊斯蘭化進程更為堅實。

而英國人為孟加拉的伊斯蘭化提供了幫助。

英國與南亞次大陸非常遙遠,英國要想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繼續掌控印度,靠自身的實力將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扶植非印度教是必然的選擇。而伊斯蘭教、錫克教等南亞次大陸的少數派,是最好的選擇。

南亞次大陸的伊斯蘭勢力,獲得英國的支持後,在英殖時代依然保持著遠超印度文明的優勢。而這在孟加拉地區的體現是:該地區的伊斯蘭勢力徹底壓倒印度文明。

孟加拉作為南亞第三的次級地緣板塊,因其地緣結構相對獨立,加上伊斯蘭文明的侵襲和英國的有意扶植,最終孟加拉這個被印度文明包圍的地區,被伊斯蘭文明轉化。

而孟加拉被伊斯蘭化的結果是,英國在二戰後實行印巴分治,孟加拉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東巴基斯坦。

不過,英國雖然遏制了印度,但印度對並不滿意這個結果。因此,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佔領東巴基斯坦,讓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孟加拉國。

不過,印度佔領了東巴基斯坦,但為什麼沒有將其吞併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36——印度之第三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談不上敵視,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有一部分孟加拉人對印度懷有好感。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兩國民族和文化相通,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的地區,居住有大量的孟加拉族穆斯林,印度有一個幫就叫西孟加拉邦。兩國接壤地區民間往來十分密切,總體上很友好。其二,有很多孟加拉國人認為,孟加拉國獨立期間,印度給予了孟加拉國很大的幫助。所以對印度懷有好感。



文史小驛站


當然,其對阿三的外交而言是個例外,印度非常重視。因為畢竟當年所謂的獨立是其肢解巴基斯坦的重要舉措,也是為何今天巴鐵誓死都不跟印度和解的原因之一。

而從孟的角度來看,其經濟非常落後,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跟其他國家接觸很少,因為從地緣上,孟加拉被印度圍著,全部都是跟印度接壤,除了跟跟緬甸的百十公里的邊界(而且由於邊界爭議和羅興亞難民問題,跟緬甸常撕B)。所以,孟怎麼會敵視印度?怎麼敢敵視印度?有些心理不滿又能如何呢?看看南亞其他國家,再不爽印度敢跟印度翻臉麼?

話說雖然咱們總是笑話阿三,可是人家在南亞還是妥妥的老大,當年能干涉讓你孟加拉獨立,今天隨便捶一頓也不是太難的事情。而且莫迪上臺後雙方的邊界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雙方走的更近了。孟加拉的工業產品幾乎都是清一色印度的,當然,隨著咱們的崛起,很多工程和產品也成咱們的了,而且似乎也看出來咱們比三哥還是強不少的。所以在經濟領域很想傍咱們的大腿,但是話說沒有軍事和政治,經濟都是扯,所以能跟咱們走多近還要再說了。

更多相關知識,請關注“照理觀知”頭條(以及全網各種)號!


照理觀知


孟加拉國絕對不會敵視印度,畢竟印度當年幫著孟加拉實現了獨立,雖然這種幫助私心甚重,這也使得孟加拉對印度心態複雜,感謝印度幫助獨立,不然現在還是東巴呢,但又不想被控制,卻無可奈可接受被控制。

首先,孟加拉對印度幫助獨立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孟加拉原為巴基斯坦一部分,稱東巴,但自認為長期遭受巴基斯坦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遂有脫離之心。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實現。恰在此時,印度發動第三次印巴戰爭,促成了孟加拉獨立。孟加拉人對此並不否認,甚至感謝。

其次,獨立後的孟加拉在各方面受到了來自印度的“指導”,據傳要害部門都有印度顧問的身影。對此,孟加拉雖然心中不服,但是很無奈,很大程度上接受了這種控制。一來孟加拉與印度國力差距太大,二來孟加拉整個國家被印度“半包圍”,孟加拉完全籠罩在印度的身影之中,所以只要印度不放棄南亞霸權,孟加拉根本沒得選擇。所謂域外大國介入,平衡印度影響,對孟加拉根本是遠水不解近渴。所謂“帝哥太遠,但印度很久”,如是而已。

以上為與一位孟加拉學者交流之總結,不見得代表整個孟加拉民眾,後續如有其他人士更多交流,我也會總結出來。

意見不同可以討論,或者說說你認識的孟加拉人的觀點。


北玄武


孟加拉國是在印度大力扶持下才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的,它不敵視印度。


跪射俑


一言簡答,單純從詞義的程度上,孟加拉有過不服氣,但是達不到敵視的程度。

孟加拉國在印巴分治之後是所謂的“東巴基斯坦”,也就是說,東孟加拉地區根據蒙巴頓方案歸屬於巴基斯坦,但是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的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成為孟加拉國。

因為孟加拉國實際上是在印度的“鼎力相助”之下才得以建國的,獨立初期印度和孟加拉國之間維持了比較友好的關係。但是,自從1975年孟加拉國發生政變,親印度的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孟加拉語:শেখ মুজিবুর রহমান 英語:Sheikh Mujibur Rahman)政權被推翻以後,印度和孟加拉國之間圍繞著邊界、飛地(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領海、河水資源分配、非法移民等諸多問題糾紛不斷,彼此之間存在長期的互相猜忌和不信任。

現任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 )是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的長女,她領導的人盟上臺執政後,印度表示歡迎,相對應的,孟加拉國也重視改善和發展與印度的關係,經過多年外交努力和談判,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能源電子、電力、教育、交通、運輸、防務合作等領域達成多項具體合作成果,2015年,兩國更解決了長達41年的邊界爭議(孟加拉國共獲得111塊共計170平方公里的飛地,飛地區域內的居民已自由選擇國籍)。因此,目前階段印度和孟加拉國兩國關係是比較好的,也是總體向好的。

(孟加拉國國徽)

位於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恆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國,從地理角度東、北、西三面都被印度包圍,但是孟加拉國北依喜馬拉雅山脈,南接德干高原,瀕臨孟加拉灣,從地緣政治的視野看,其地緣空間是相對獨立的,地緣政治實力也不俗。

而在孟加拉獨立初期彼此仇視的巴利斯坦和孟加拉國,也逐漸修補了裂痕,總體關係平穩發展。

因此,對印度來說,對待孟加拉國這個南亞第三大國家,其國策是和對待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不同的,印不《永久和平友好條約》,印尼《和平友好條約》,1987年印度出兵斯里蘭卡,1988年印度出兵馬爾代夫,均表現出一定的霸權主義色彩,但對於孟加拉國這個某種意義上印度為自己培養的新對手,印度採用的主要還是“古吉拉爾主義”等靈活的睦鄰外交政策。

(1909年英國版《英屬印度地圖集》中的印度帝國全圖)

但印度在南亞地區的“一超”地位,以及印度次大陸是印度的大陸、整個次大陸是一個整體印度應該繼承“整個(原英屬)印度(控制下的包括各個土邦在內的所有領地)”等印度的“理想主義”色彩的“宏圖大志”,註定印度和其他南亞國家之間會存在緊張,也註定南亞的地緣政治結構缺乏內聚力(Internal Cohension)。

從這個意義上,孟加拉國雖然如前所述目前與印度關係尚好,但是也有傾向於聯合其他南亞國家平衡印度的實力和影響的願望和實際操作,仇視也許談不上,忌憚和離心卻還是有的。

(孟加拉國國旗,長寬比5:3,旗地為深綠色,象徵充滿生機的祖國綠色大地,中央為紅色圓輪,象徵浴血黑夜後的黎明)


談古論金


沒有印度的支持,東巴是無法獨立的。印度對孟加拉恩同再造,是父母之國。哪會談的上恨。


北漂叔叔


孟加拉國對印度談不上敵視,但戒備之心不可說無,在印度周邊的國家幾乎都有這樣的戒備心態。比如斯里蘭卡等,他們從國外購買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其目的不大可能是防範俄國和美國。南亞地緣關係具有複雜性,而主導該區域地緣政治關係的國家就是印度。印度是該區域大國,歷史上干涉周邊國家的事務也不是一次兩次,之所以叫孟加拉國,這就是印度干涉的結果。孟加拉國原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根據“蒙巴頓方案”確定的,是有協議基礎的,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交惡後,貿然軍事幹涉巴事務,肢解了巴基斯坦,於是孟加拉國“獨立”,這就是印度的“戰略考慮和需要”。以後會不會有這樣的考慮和需要?個人認為有。既然有這種可能,那麼周邊國家就一定採取敵視態度?顯然不是,力量上的差距讓周邊國家不得不採取緩和矛盾的做法。還有一點,印度在南亞是一支獨大,與印度相鄰的東亞某負責任大國絕對是讓印度忌諱的,基於這層關係,也為了區域穩定和經濟發展,孟加拉國等國也不會採用敵視印度的政策。


石先生與石頭


熱帶地區無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