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二戰德軍在短時間內“勝的勢如破竹,敗的如山倒!”巨大的落差怎麼導致的?

S貞觀子


我個人是很喜歡二戰歷史的,我比較關注這個號稱“第三帝國”的德國,在此也簡單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當然,也僅僅是我自己的理解。

自從希特勒1933年上臺之後,他所領導的納粹黨派開始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而納粹黨派主張的政治思想就是法西斯專制獨裁主義,它是一種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的一種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不得不說希特勒在國內有著極高的個人魅力,而他自身有著極大的野心想要把德國建設成為最強帝國。不過奈何一戰之後,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和打壓。國家需要復興,民族需要強大,那麼納粹黨認為必須要發動戰爭才能做到這一切。

所以從希特勒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他就開始擴充軍備,準備要發動戰爭。而別的國家並沒有對其進行防範和制止,這也就造成了開始發動戰爭時,其它國家被動挨打的局面。

可以說,德國的戰前準備非常的充足,無論要侵略哪個國家,事前都要進行謹慎的分析,不讓敵人有一絲的察覺,然後以自身強大的軍事力量快速的發動大規模機械化戰爭,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使的敵人毫無還手之力,這樣也就達到了佔領別國的目的,而且這種號稱“閃電戰”的方法屢試不爽,迅速的佔領了包括法國等歐洲的大半國家,可以說前期達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不過,我個人認為,德國走的最錯誤的一步就是發動了侵略蘇聯的戰爭。

希特勒還是很天真的認為,發動“閃電戰”也可以快速解決蘇聯這個問題,然後出動了數百萬精銳部隊和數萬的飛機坦克開始對蘇聯進行狂轟亂炸,不得不說前期還是取得顯著的成果,也確實佔領了大半個蘇聯。

可是德國人忘記了,蘇聯這片土地可不是那麼容易被佔領的。當年的拿破崙沒有成功拿下這片土地,如今的德國也同樣兵敗於莫斯科城下。相同的境地,相同的遭遇。

由於戰線拉的太長,德軍已經完全的陷入了對蘇戰爭的泥潭無法抽出,並且戰略物資已經開始供不應求,德軍的戰鬥力開始下降。而蘇軍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攻,他們要“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慢慢的,德軍被消耗掉,直至被完全消滅。

而此時的德軍已經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因為戰爭的時間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預想,戰爭物資已經損失殆盡。

通俗的來說,打仗就是扔錢,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戰爭資源做保障是無法勝利的。此時的德國遭受著雙重打擊,東線的蘇軍已經開始了對德戰爭的反攻,隨時都會打到本土來,而西線美軍的參戰也成功發起了“諾曼底登陸”戰役,盟軍已經開始收復法國,也準備了登陸德國發動最後的進攻。

這也就讓後期的德國一敗塗地,沒有了資源,軍人,德國根本無法再取得勝利,失敗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說,德國之所以在前期取得勝利是因為強大得軍事力量和物資做保障,而後期之所以失敗也是由於軍隊的有生力量和戰略物資的消耗殆盡,以及多個國家共同對其發動戰爭,所以最終失敗收場。








小呈講故事


信念使二戰時期的德軍勝的勢如破竹

野心擴張讓德軍敗得如山倒

對於二戰時期德軍的勝敗,許多軍校都有結論,說法雖然各有不同,但是大體上相差懸殊不大。

在那個時期,元首的個人魅力有著絕對的優勢,知道二戰歷史的都知道那個黨派的宗旨,他的現場演說和煽動性,即使在今天也是屈指可數,當然德軍的裝備、紀律和軍事素質也是一流水平。被煽動起來的德軍和德國民眾,揹負著堅強的戰無不勝的信念“勝的勢如破竹”。這裡面還有被佔領國家的軍事軟弱、百姓軍隊備戰不足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德軍一而再,再而三地勝利。

野心蛇吞象,狂妄自大和後續力量不足等等,敗的如山倒就是報應。



君子的流年故事


二戰前,由於英法的打壓,德國的戰敗,使德國失去了所有在海外的殖民地。國內經濟崩潰,通貨膨脹,失業率高漲,德國人民悲觀失望。在這種背景下,納粹分子打著工人民族的旗號,鼓吹種族優越論,受到下層人民的歡迎。希特勒走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但是,希特勒不僅僅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具有很大煽動性的演說家,並且是一個戰爭狂人。不到三年,希特勒德國就從一個全世界赤字和失業率最高的實際上已經破產的國家改造成一個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強國,而且不靠外國的援助和投資,這讓德國人民有了自信心,在希特勒的鼓吹和煽動下,德國人民也進入了一個瘋狂侵略和擴張的狂熱中。

但是我們不能不說,希特勒是一個天才,在西方懷柔政策的庇護下,在希特勒的閃電戰術的打擊下,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九個國家相繼淪陷。這也助長了希特勒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野心。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他的這種欺騙性宣傳,矇蔽了德國人民,煽動起德國人民的戰爭熱情,使得在二戰前期,德國無往而不勝。

狂妄自大的希特勒進攻蘇聯犯下了如下致命的錯誤,使得德國兵敗如山倒,再次成為戰敗國。

第一、東西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是犯了戰略上的錯誤。

第二、1941年6月,進攻蘇聯,是犯了戰術上的錯誤,希特勒狂妄的叫囂道,三個月拿下蘇聯。結果遇到了蘇聯的殊死抵抗,使德國準備不足,再遇到蘇聯嚴冬的提前到來,士兵們連冬裝都沒有,凍死了不少。

第三、1941年的對美宣戰,把自己拉到了世界人民的對立面,美國人民的加入,增強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力量,美國在西線的投入讓德國不敢西調兵力投送東線戰場。

第四、尼采說:上帝死了,因為他希特勒已經誕生。希特勒是上帝派來的惡魔,就是來擾亂世界的和平。上帝造就了希特勒雙重性格的人,在勝利時狂妄自大,高高在上,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認為自己了不起。失敗時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優柔寡斷不敢抽掉兵力支援東線,體現了一個女人的性格。

第五、有人說:早在一次英國人對柏林的轟炸中,希特勒就已經死了。後來的希特勒是他的替身,這個事只有納粹的二號人物戈爾知道。所以在後期指揮作戰的是戈爾。當然了,戈爾可沒有希特勒那兩下子。在後期的戰爭中,德國沒有打過一次漂亮的戰役,前後的德國軍隊判若兩人,這不能不說希特勒已死了。而且也沒有再現希特勒那蠱惑人心的演講。

總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是巨大的,不僅人員傷亡慘重,財產損失巨大,戰爭造成的創傷,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還沒有消除。

我們要和平,反對戰爭,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願望,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願望。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建設一個美麗地球村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願望。


我是綠葉上的紅蜻蜓


二戰德國入侵蘇聯,從勢如破竹的順利,到兵敗如山倒的挫敗,看似非常戲劇性,實際上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有其必然的,內在的原因,具體如下:

勢如破竹的原因:

一是德國法西斯為發動戰爭,在政治上、軍事上、輿論上,都做了長期、充分的戰爭準備,是有備而戰。

二是其戰法最為先進,創造了最著名的“閃電戰”,在歐洲國家所向披靡,是戰法先進。

三是蘇聯斯大林對《蘇德友好條約》仍抱有幻想,對多渠道收集的關於德國可能發動突然進攻情報,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沒有相應的戰爭準備,是準備失策。

四是蘇聯紅軍內部剛剛經歷了進行了大的清洗運動,許多優秀軍官被清洗出軍隊,造成軍心不穩,戰鬥力嚴重不足,軍事準備明顯不夠,各級指揮不力等,是先天不足。

五是日本人在東線(中國東三省)虎視眈眈,蘇聯不得不分兵以拒,造成軍事力量分散,無法集中在西線,應對德國入侵。所以說,在德國入侵初期,蘇聯紅軍孫堪一擊,德國軍隊保持了勢如破竹之勢,是意料之內。

兵敗如山倒的原因: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戰役失敗,並不能決定戰爭全局的成敗。戰爭分戰略與戰術。戰爭講的是大勢,勝決定勝負因素很多:

一是戰爭的性質。德國入侵蘇聯是一場非正義和侵略戰爭,而蘇聯則是被迫開展的保家衛國戰爭,面對外族入侵者,要麼被征服,要麼拚命反抗,爭取勝利,是正義的戰爭,有著廣泛的民心基礎支持。

二是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戰爭的關鍵因素是人,而不只是先進武器。蘇聯紅軍為了國家而英勇善戰,不怕犧牲,成為贏得最後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

三是天時地利有利因素。由於德國戰線太多太長,到了戰爭後期,兵力明顯不足,後勤保障嚴重不到位的問題,更加明顯。特別是嚴寒天氣,泥濘道路,對於德國機械化部隊限制最大,成為強弩之末。

四是德國樹敵太多,失道寡助。面臨著東方蘇聯,西方歐洲盟國兩大集團的雙重壓力。

五是軍事的較量,實際上是量變到質變過程。兵敗如山倒只是表面現象,本質上是雙方力量的平衡被打破。正如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將戰爭分為防禦,相持和反攻三大階段。隨著戰爭的推進,蘇聯紅軍逐步站穩腳跟,並動員全國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而德國各種不利因素的疊加,加速了其失敗的步伐。

六是敗兵的衝擊和放大效應。戰場上,各級軍官對所屬士兵的指揮控制非常重要,一旦失控,最容易造成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的局面,最後完全失去戰鬥力。特別是由於士兵對戰場態勢不瞭解,又關係自己的行命,一旦軍心不穩,就會產生放大效應。



蜀黍有故事


為什麼德軍勢如破竹:

納粹德國擅長在政治上外交上孤立對手,這是納粹德軍在二戰初期能夠勢如破竹的一個重要原因。德國是二戰中實力強大的國家,但卻不是一個實力絕對強大的國家。二戰前,德國想發動戰爭,但又害怕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對付自己,為此採取合而分之、各個擊破的策略對付歐洲各國。戰爭初期被德軍攻擊的歐洲各個中小型國家基本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快速戰敗的,就連蘇聯這樣的大國在蘇德戰爭初期也是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被德軍閃電攻擊潰退的。

軍事上,德軍採用閃電戰戰術,強有力地快速攻擊,使得對手在短時間內毫無還手之力,波蘭、丹麥、挪威等小國弱國迅速戰敗,象法國這樣較強大的中型國家也堅持不了很久而投降,大國蘇聯也在短短三個多月內損失幾百萬兵力和大量裝備,大片國土淪陷。當然,麻痺大意,對德軍侵略估計不足,斯大林戰前清洗掉不少有實戰經驗的將帥,也是蘇聯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的原因。

很重要的一點,德軍訓練有素、士氣高漲、裝備精良、善於集中使用坦克等重型突擊裝備、將帥指揮水平高超是德軍閃電戰取得成功的原因。

希特勒上臺後,就開始為發動戰爭精心策劃、長期蓄謀、積極備戰,政治上外交上極力欺騙麻痺對手,軍事上閃電攻擊對手。這是納粹德軍在短時間內勢如破竹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德軍兵敗山倒:

德軍後期兵敗如山倒,最終是輸在綜合國力遠不如抗德聯合力量上。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電進攻幅員遼闊的蘇聯。1942年1月7日,由於開始得到美國的物資援助加上自己的不斷奮戰,蘇聯取得莫斯科戰役的勝利,開始穩住蘇德戰場形勢。經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後,損失慘重的德軍徹底喪失蘇德戰場的主動權,被迫轉入戰略防禦。1944年6月6日,美英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德軍被美蘇英東西兩面夾擊,更加被動;德國的東方盟友日本也面臨戰敗,無法幫上德軍的忙。德國在大西洋的海上通道被英美盟軍封鎖,物資更加困難。

這個時候,以美蘇英為核心的抗德聯合力量無論在人力物力火力上,都對納粹德軍形成絕對的壓倒性優勢。這個時候,抗德聯合力量勢如破竹,德軍則兵敗如山倒。進攻一方勢如破竹,處於守勢一方兵敗如山倒。美蘇本來就是大國強國,綜合實力強,強強聯手,德國這樣的次強國在戰爭後期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最高統帥的指揮水平也是影響戰爭進程的一個因素。德軍最高統帥希特勒剛腹自用,愛插手干預具體戰役戰術指揮,很多時候瞎指揮,導致德軍有能力的將帥指揮受影響,加速德軍的失敗。相比之下,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在戰爭中後期更善於發揚軍事民主,除了提出戰略任務和適度指導重要戰術事宜,不過多幹預具體作戰問題,使得蘇軍各級將領能較好發揮自己的指揮才能,有利於更快打敗德軍。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也善於充分發揮手下將領的指揮能力,更好地打擊德軍。

但是歸根到底,美蘇英等國組合的抗德聯合力量在物質上對德軍佔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而且能集中全力打擊德軍,而德軍物資匱乏、精銳兵力枯竭又必須分兵兩面作戰,這是戰爭後期德軍兵敗如山倒的根本原因。


藍調南寧


首先勝的原因,從國際環境來看,

政治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成為對立,歐美普遍不願意打仗,縱容德國想禍水東移,讓德國與蘇聯開戰,坐收漁翁之利;

經濟上,世界剛剛經歷史上最強的經濟危機,歐美普遍沒有精力整頓武備,全球只有美國,德國,蘇聯在蕭條中緩過來,小鬍子巧妙的利用西方國家的心理,成功的利用戰爭從經濟危機中反過勁來,國內支持度持續攀升,導致個人崇拜盛行,整個國家連最後一點理智也喪失殆盡,戰爭越打越大;

個人崇拜,因為小鬍子完成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草根逆襲,給國民巨大的自信心,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超過自己能力承受範圍之內的事情,肯定勝是意外,敗是理所應當。

其次,敗的原因,經濟上來看,德國沒有太多的戰略縱深,資源匱乏,人口不足支撐長期戰爭,尤其是到了戰爭後期,人力,糧食,礦產,石油,等等都無力支撐,相反,蘇軍國土縱深最大,礦產資源,人口,都要超越德國,而美國的國力最強,敗的理所應當,

從軍事上看,德國採取兩線作戰,東懟蘇聯,西掃歐美,逼得歐美與蘇聯這樣對立的國家聯合起來,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國力最強的國家都聯合在一起了,戰爭潛力大大超越德國,德國已被國力拖垮的,即使再英明的領導,勝敗已分,或早或晚而已,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消耗大於儲備,也就快速失敗了,以上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我是誰1286987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個人主義,容易短時間突進,也容易因為一個固執,毀於一旦。




瓶哥講故事


戰線拉的太長了,補給供應不上。


穩穩幸福的小鳥


你這是兩個問題,勝在美蘇的綏靖政策,敗在戰線拉的過長。


金東建


德國法西斯狂勝是歐洲採取綏靖主義政策的惡果;而斷崖式戰敗是得意於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