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引起的腸道紊亂(連載二)

牛群發生腹瀉的過程,特別是新生犢牛在出生後最初幾天出現的早期腹瀉是典型的感染症狀。此外,抗生素治療失敗也表明了病毒感染的存在。


針對輪狀和冠狀病毒引起的腹瀉,重中之重還在預防上。產房和犢牛舍的乾淨環境,以及飼餵器具清潔和定期消毒是預防此類腹瀉的首要關口。對於患病犢牛,避免脫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輪/冠狀病毒引起的腸道紊亂(連載二)

病毒篩查與剖檢

病毒的分離是極其困難的,在活的動物中,只有在出現腹瀉症狀後的2-4小時內收集糞便樣本,樣本必須立即低溫速凍,在檢驗前不得解凍,這種檢測只能在專業實驗室才能進行。

在死亡犢牛刨檢時,小腸充氣且腸壁如紙一樣薄是典型症狀。在動物死亡後立即用顯微鏡檢查腸絨毛,可發現萎縮現象,可以證實是病毒導致。如果懷疑有輪狀/冠狀病毒感染,糞便檢測不能揭示具體是哪一種病毒,也不能確定不是病毒感染。因此,對輪狀病毒或冠狀病毒檢測應在下一隻犢牛發生腹瀉或者死亡後立即進行。


在很多情況下,病毒在進行第2次和第3次糞便檢查時才能被發現。當輪狀病毒/冠狀病毒出現感染時,沒有明確具體的治療方案,但必須要對症治療,包括

維持療法緩和性療法維持生命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 維持生命措施:用電解質代替牛奶;支持循環;在嚴重病例中,除了在牛奶中加入葡萄糖電解質溶液外,還需要皮下或者靜脈注射葡萄糖電解質溶液;通過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給犢牛做好保溫措施。
  • 恢復腸道功能:逐步提高代乳粉飼餵量;在逐步提高過程中配合使用抗生素;使用乳酸菌等益生菌。
輪/冠狀病毒引起的腸道紊亂(連載二)

腹瀉的預防

切斷感染鏈是預防輪狀/冠狀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注意產房及飼養環境的衛生管理和新生犢牛的醫療護理。

衛生管理

  • 立即將新生犢牛從產房轉移到清潔並消過毒的牛舍中,並與其他牛群分開,或者將犢牛放置在單獨的犢牛欄裡。應特別注意,確保新生犢牛在產房儘可能少地接觸留在該區域內大牛或者犢牛的糞便。
  • 在擠初乳時,衛生和清潔非常重要。犢牛出生的2小時內,需要給犢牛灌服4L初乳,吸收足夠的免疫球蛋白以獲得成功的被動免疫,。
  • 應避免犢牛與泌乳牛舍或者其他牛舍的飼養員或擠奶員有接觸。最好的方法就是安排一個特別用心的人來專項負責照顧犢牛的工作,並配備工服和工靴。

犢牛出生後的醫療護理

  • 需要事先準備好乳酸活菌培養物和100萬IU的維生素A。通過口服,乳酸菌和初乳一起作用,能使糞腸球菌(也叫糞鏈球菌)在小腸內迅速傳播。這些細菌產生的乳酸促進了重要的乳菌群的形成,抑制有害菌的產生。
  • 在灌服頭餐初乳前,有問題的犢牛通過口服和注射補充免疫球蛋白,以增強新生犢牛對細菌和病毒的被動和主動抗性。同時,我們給予高劑量的維生素A、D3、E和水溶性維生素C,以穩定皮膚和粘膜,並刺激新陳代謝和生長。

牛的免疫抗體和維生素A應該在較早的時間給予,因為在犢牛出生後不久的一段時間裡,其吸收效率是最高的。

  • 在問題牛群中(病毒爆發),幾乎所有的犢牛都感染了輪狀/冠狀病毒,導致死亡。所以,應該實施疫苗接種工作。成母牛的疫苗接種,可以避免在其糞便中含有兩種病毒出現,建議在母牛產犢前的6-8周和3-4周進行免疫。接種這些疫苗目的,可以提高初乳中對輪狀/冠狀病毒和大腸桿菌的抗體水平。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上述措施可以免除,因為提高初乳中抗體水平只能成為有效結合的前提措施。
輪/冠狀病毒引起的腸道紊亂(連載二)

成母牛免疫應該進行全群實施,每頭牛都應該在產前進行免疫。犢牛的免疫可在出生後立即進行,使用一種針對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的改良活苗,出生後直接口服。在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它提供非特異的保護,隨後刺激特異性抗體的形成,從而使犢牛建立自身的主動免疫。謹記,犢牛在接種兩小時後才可以喝初乳,否則初乳中的抗體會中和疫苗的變異病毒,從而阻止免疫。

  • 在新生犢牛中,注射大牛血清也是一種可靠的預防辦法。儘管很少使用,但其不僅用於預防輪狀/冠狀病毒感染,可以增強犢牛對感染的非特異性抗性。根據刺激療法的作用,也可以觀察相關的新陳代謝的刺激。

這種方法需要在產犢12小時內,採集大牛血液100mL,並分不同的幾個注射點皮下打入犢牛體內。為此,我們應提前準備一個100mL的血袋,其中需要含有特殊的檸檬酸鈉溶液,防止血凝,並做無菌收集和使用。

表1. 輪狀病毒/冠狀病毒防控免疫程序

輪/冠狀病毒引起的腸道紊亂(連載二)

文章來源:《The Calf Bo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