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引起的肠道紊乱(连载二)

牛群发生腹泻的过程,特别是新生犊牛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出现的早期腹泻是典型的感染症状。此外,抗生素治疗失败也表明了病毒感染的存在。


针对轮状和冠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重中之重还在预防上。产房和犊牛舍的干净环境,以及饲喂器具清洁和定期消毒是预防此类腹泻的首要关口。对于患病犊牛,避免脱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轮/冠状病毒引起的肠道紊乱(连载二)

病毒筛查与剖检

病毒的分离是极其困难的,在活的动物中,只有在出现腹泻症状后的2-4小时内收集粪便样本,样本必须立即低温速冻,在检验前不得解冻,这种检测只能在专业实验室才能进行。

在死亡犊牛刨检时,小肠充气且肠壁如纸一样薄是典型症状。在动物死亡后立即用显微镜检查肠绒毛,可发现萎缩现象,可以证实是病毒导致。如果怀疑有轮状/冠状病毒感染,粪便检测不能揭示具体是哪一种病毒,也不能确定不是病毒感染。因此,对轮状病毒或冠状病毒检测应在下一只犊牛发生腹泻或者死亡后立即进行。


在很多情况下,病毒在进行第2次和第3次粪便检查时才能被发现。当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出现感染时,没有明确具体的治疗方案,但必须要对症治疗,包括

维持疗法缓和性疗法维持生命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 维持生命措施:用电解质代替牛奶;支持循环;在严重病例中,除了在牛奶中加入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外,还需要皮下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通过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给犊牛做好保温措施。
  • 恢复肠道功能:逐步提高代乳粉饲喂量;在逐步提高过程中配合使用抗生素;使用乳酸菌等益生菌。
轮/冠状病毒引起的肠道紊乱(连载二)

腹泻的预防

切断感染链是预防轮状/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注意产房及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和新生犊牛的医疗护理。

卫生管理

  • 立即将新生犊牛从产房转移到清洁并消过毒的牛舍中,并与其他牛群分开,或者将犊牛放置在单独的犊牛栏里。应特别注意,确保新生犊牛在产房尽可能少地接触留在该区域内大牛或者犊牛的粪便。
  • 在挤初乳时,卫生和清洁非常重要。犊牛出生的2小时内,需要给犊牛灌服4L初乳,吸收足够的免疫球蛋白以获得成功的被动免疫,。
  • 应避免犊牛与泌乳牛舍或者其他牛舍的饲养员或挤奶员有接触。最好的方法就是安排一个特别用心的人来专项负责照顾犊牛的工作,并配备工服和工靴。

犊牛出生后的医疗护理

  • 需要事先准备好乳酸活菌培养物和100万IU的维生素A。通过口服,乳酸菌和初乳一起作用,能使粪肠球菌(也叫粪链球菌)在小肠内迅速传播。这些细菌产生的乳酸促进了重要的乳菌群的形成,抑制有害菌的产生。
  • 在灌服头餐初乳前,有问题的犊牛通过口服和注射补充免疫球蛋白,以增强新生犊牛对细菌和病毒的被动和主动抗性。同时,我们给予高剂量的维生素A、D3、E和水溶性维生素C,以稳定皮肤和粘膜,并刺激新陈代谢和生长。

牛的免疫抗体和维生素A应该在较早的时间给予,因为在犊牛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其吸收效率是最高的。

  • 在问题牛群中(病毒爆发),几乎所有的犊牛都感染了轮状/冠状病毒,导致死亡。所以,应该实施疫苗接种工作。成母牛的疫苗接种,可以避免在其粪便中含有两种病毒出现,建议在母牛产犊前的6-8周和3-4周进行免疫。接种这些疫苗目的,可以提高初乳中对轮状/冠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抗体水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述措施可以免除,因为提高初乳中抗体水平只能成为有效结合的前提措施。
轮/冠状病毒引起的肠道紊乱(连载二)

成母牛免疫应该进行全群实施,每头牛都应该在产前进行免疫。犊牛的免疫可在出生后立即进行,使用一种针对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的改良活苗,出生后直接口服。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它提供非特异的保护,随后刺激特异性抗体的形成,从而使犊牛建立自身的主动免疫。谨记,犊牛在接种两小时后才可以喝初乳,否则初乳中的抗体会中和疫苗的变异病毒,从而阻止免疫。

  • 在新生犊牛中,注射大牛血清也是一种可靠的预防办法。尽管很少使用,但其不仅用于预防轮状/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增强犊牛对感染的非特异性抗性。根据刺激疗法的作用,也可以观察相关的新陈代谢的刺激。

这种方法需要在产犊12小时内,采集大牛血液100mL,并分不同的几个注射点皮下打入犊牛体内。为此,我们应提前准备一个100mL的血袋,其中需要含有特殊的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凝,并做无菌收集和使用。

表1. 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防控免疫程序

轮/冠状病毒引起的肠道紊乱(连载二)

文章来源:《The Calf Bo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