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如何自我救赎

(点击右上角“+关注”【合易人力资源】头条号,有职场攻略、管理策略、干货、详解)


本文4979 字,阅读需要8 分钟。

前言: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局势不稳定、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导致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承受着巨大的下行压力。2020年初的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又令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雪上加霜”。一方面,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疫情进行防控,另一方面,为了不让疫情继续蔓延,各省市要求其属地的企业停工停产,而且还要按时足额地发放员工工资,这使得原本现金流不充裕的中小微企业更加捉襟见肘。与此同时,一场有关中小微企业“自我救赎”的行动已然开启。


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其“自我救赎”的行动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若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知己知彼,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那么中小微企业如何做到知己知彼,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把握打赢这场仗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环节去考量。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如何自我救赎

1、盘点

盘点指的是盘点现金流,即中小微企业要打开你的账户确认还有多少资金。正如2月16日吴晓波老师在《加油!老板》的首场直播中所说的:“从今天起至未来的6个月之内,你账上的资金必须保证能够在最低生存状态下使企业正常运转。换句话说,就是在付完房租、贷款、员工工资后,还能够实现正常的现金流运转。”6个月看起来容易,其实挺难的。如果中小微企业资金账户上没有能够支撑6个月的现金流,那么就要想办法去 “找钱”了。


2、找钱

就当下而言,适合中小微企业“找钱”的途径有三种。一是设法融资,二是申请补贴,三是另辟蹊径。针对以上三种“找钱”的途径,我们分别来谈。


(一) 设法融资

西贝已经算是餐饮界生意很好的企业了,但是从今年1月下旬之后,全国的400家门店开始大量关闭,而每个月给2万多名员工发工资需要1.5亿元,虽然账上还有几亿元的现金,但这一来一去,如果没有外界的“输血”,西贝是撑不了多久的。在此背景之下,创始人贾国龙开始向公众发声:“如果没有银行贷款,西贝撑不过3个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发声不到一周,1月31日西贝就获得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其中1.2亿元已于2月7日到账。


疫情同样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影响不小。安道拓香港为了使自身能够拥有充裕的现金流以应对疫情的影响,于2月3日将其所持有的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30%的股权(转让价格约为26亿人民币)转让给了华域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华域汽车通过子公司持有延锋内饰100%的股权。

上述两个融资案例,一个是通过债券融资缓解现金流压力,另一个则是通过股权融资获得充裕的资金。虽然说这些融来的钱,并没有完全解除上述两家企业的危机,但至少能让它们缓上“一口气”了。


不少读者可能会想:“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企业融资如此之难,更何况中小微企业” ?但我认为:“只要中小微企业积极地了解当前各地的融资政策,大胆地向公众发声,有针对性地寻找股权投资伙伴,就会有能融到资的希望。哪怕只有1%的希望,中小微企业都应当去极力尝试一下 ,毕竟“失败”要比“没做”强。


(二) 申请补贴

政府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中小微企业“护航人”的角色。如果中小微企业在低迷的市场中难以掘金,不妨通过合理的手续或手段,向“护航人”申领一些“补给”来续命。所谓的“补给”指的就是各类补贴。


关于补贴的政策内容、申领方式、补贴金额,各省各市不尽相同。但其类别可大致分为“专项奖励”和“稳岗补贴”两类。


以江苏的“专项奖励”为例。早在2017年,江苏省政府及财政厅就制定了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的政策。凡是通过申报,并成功入库的企业就能获得一定的财政奖励,奖励金额约为20万元人民币(具体金额视不同年份、不同企业而定)。此外,江苏省科技厅早几年前也出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政策。凡是当年申报并被省科技厅评为“民营科技企业”称号的企业,可获得一定金额的资金奖励。


再以山东省“稳岗补贴”为例。山东省近两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稳岗补贴”的政策。相关的政策内容有:“1)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单位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有望恢复的企业,可按上年度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返还,政策执行期限按照国家规定执行。2)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和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按每招用1人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2000元。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和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时为其缴纳社保费的,给予企业最长12个月的社会保险补贴。”


因此,当下中小微企业应当积极了解各省、各地市的各类财政补贴政策,并且要灵活运用、合理申领。早申领、早拿钱、早安心。


(三)另辟蹊径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国的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要说损失最惨重的,非旅游业莫属。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全国旅游业仅春节期间的损失就超1万亿元。


作为中国领先的休闲旅游在线服务商,同程国旅有超过3000名的员工,面对重创,摆在同程国旅CEO杨佳佳面前是三个夺命连环CALL:第一,这么大的团队还要不要养?第二,没产品可卖,培育了这么久的用户怎么办?第三,如果坚持运营,公司现金流撑不撑得住?


要想摆脱夺命连环CALL的困扰,同程就得设法自救。1月20日,疫情发布的第一时间,同程国旅在高层会议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后,便与咪店(苏州惊喜一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打造会员制私域的电商平台APP)进行了第一轮沟通,同时向其表达了合作意愿。1月24日,同程国旅与咪店正式签署合作协议。2月1日同程国旅召开全员视频会议,宣布疫情期间全面转型,在职旅游顾问全部导入咪店,开展电商产品的销售业务;当日即达成流水破千万,销售额最高的员工(即咪店店主)是33万,当日佣金最高2.7万。随后几日,不少旅游顾问拿到的提成收入甚至比TA在传统旅游最旺季拿到的还要高,人均月产已达3万。


通过咪店SAAS系统,同程国旅在疫情之下创造了可观的营收和毛利,缓解了现金流压力。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企业尚能及时另辟蹊径、转危为安;中小微企业更应能随时调转船头、化险为夷。正所谓:“船小好调头”。


3、省钱

“省钱”是“找钱”姊妹篇,正如“开源”必然有“节流”与之相对应一样。中小微企业在找不到钱的情况下,惟有“省钱”才能续命。


当下中小微企业的“省钱”之道,不外乎以下三种。控制人工成本、向上游企业叫、非主业务瘦身。


(一) 控制人工成本

中小微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会产生各项成本,其中占比较大的为人工成本。疫情之下,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是每个中小微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有人会说:“控制人工成本最简单粗暴,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裁员降薪”。此话放眼下来看不无道理,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它只考虑到了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假如今后疫情过去了,经济复苏了,裁员降薪的企业又得重新招人,这将会导致企业增加新的招聘成本。因此,寻找控制人工成本的方法,应从企业与员工“双赢”的角度出发。那么“双赢”的控制人工成本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是缓缴社会保险。近日,山东省针对疫情的爆发出台了关于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政策内容大致为:“对受疫情影响,连续3个月以上无力支付职工最低工资或3个月以上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仅为职工发放生活费的企业,经批准后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缓缴期内免收滞纳金。缓缴期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仅此一项,企业眼下所降低的人工成本支出就相当可观了。以100人企业为例,按照最低缴费基数计算,缓缴一年就可以减少当年资金压力110万,上千人的企业一个月就可以少支出上百万。


其次是改变工作方式。受疫情影响而导致复工困难的生产型企业,可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调整工时、轮岗轮休等措施来开展工作。如减少每个工作日的工时或轮流上班,抑或对部分无法开展工作的人员实行待岗培训等等;在减少工时的同时,相应降低工资的发放标准。至于咨询业、金融业、电商等服务性行业,则可以通过在家在线办公的方式进行工作,定期通过视频会议沟通工作进展,既不误工又可防疫,一举两得。


此外,中小微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岗位设置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越来越低,中小企业可以适当引入信息化系统(如OA系统、ERP系统、CRM系统、MES系统等)减少原来需要人工参与的流转、统计、核算等环节,精简可用信息系统替代的岗位及用人编制。


(二) 向上游企业叫

迈克尔·波特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价值链。每一家企业都活在一个价值链中的某一段。从采矿到卖杯子,我们不可能都做,只能成为价值链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们要对自己价值链的上游“大喊大叫”。比如你在红星美凯龙开店,你要对红星美凯龙“叫”——“能不能帮我把这两个月的房租省掉?”比如你在中国工商银行开户,你也要跟银行“叫”——“能不能把利息减一点?帮我把贷款延期?”


向上游企业“叫”,不仅能“省钱”,有时还能“找到钱”。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正是通过向银行“叫”,“叫”来了4.3亿元的银行授信。


(三) 非主业务瘦身

每一家企业的内部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业务单元。当经济高速发展、公司很赚钱的时候,老板看到一个好的行业,就派一支团队去做,走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在财务非常紧张的状况下,企业就要回到自己的基本面了。


2018年6月,南京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三胞集团遭遇财务危机。出于降低债务的考虑,三胞集团(原)董事长袁亚非提出了“百亿瘦身”计划,即对目前集团现有资产进行重新安排。比如计划将具有164年历史的英国百货商店House of Frase的部分股份出售给香港的上市公司,集团旗下的南京新百仅保留30%的股份,仅此一项可减少至少30亿的负债;同时,还将清理现有控股的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及其他资产。预计到2018年底将实现100亿元的回笼资金。


“非主业务瘦身”适用于遭遇债务危机的大企业,亦可适用于疫情之下的中小微企业。在未来三个月的危机期中,砍掉非主营业务及负现金流业务,保持主营业务的正常运营,这是对中小微企业主智慧与胆识的一次重要考验。


4、内修

内修指的是修炼“内功”。疫情之下,多数企业停工停产,企业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修炼“内功”了。这时候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梳理流程和工艺、提升服务水平与用户体验。在此期间,企业还可以组织员工通过线上学习和培训,为复工后的高效工作做好技能储备。


此次疫情使得全国的酒店业沦为了重灾区。为了帮助省内酒店自救,湖南省旅游饭店协会携手美团共同推出“酒店加油”计划,打造线上网络培训课程,邀请业界专家、学者主讲,免费为全省的酒店、宾馆、民宿、客栈管理人员创造在线学习培训机会,帮助从业者夯实基本功,提升应对危机的运营能力。2月13日,“酒店加油”计划第一期线上网络培训课程正式开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葛健在1小时的直播课程中,分享了“遇到疫情,酒店如何高效自救”,直播收看人数突破1.3万人次。


此次自救行动虽是由行业自律机构组织的,但中小微企业完全可以效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企业内功的修炼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此次疫情,恰是企业修炼内功的大好时机。疫情之下,只要企业敢于直面挑战,勤于苦练内功,相信疫情结束后,它定能成为那个“为王的剩者”。


5、担当

担当指的是勇于为下游企业承担风险,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如果说盘点现金流、找钱、省钱是狭义的自我救赎,那么广义的自我救赎则是包含“为下游企业承担风险”的。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好比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作为中小微企业主的你应该清楚地知道:“你及你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是同一艘船上的一员,只有这艘船不沉没于大海,每一个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假如你是万达茂或虹悦城的老板,当你商城中有几百个、几千个店铺主挂掉的时候,还会有万达茂、虹悦城吗?所以要是有很多人对你“叫”,你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因此,你需要有一个比较保守、安全的现金流计划,这个计划既需要你把账本上的账算清楚,同时要让企业回到价值链,取得上下游的支持,并为他们承担风险。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如何自我救赎


常听人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春天不远的前提是你得活过这个冬天。希望本文能够给中小微企业开展自我救赎带来一定启示。


最后,衷心期盼疫情早点过去、经济早日复苏。愿每一个中小微企业都能够挺过寒冬,见到春天的第一丝曙光。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沈玮(nj_heyeehrm) ,合易高级咨询顾问

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