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而堅定的方誌編修之路 ——記柳林縣史志研究室主任衛彥平

中國都市報訊(記者 衛智健)山西報道 在全省志鑑“兩全目標”任務攻堅階段,湧現出許多傾注心血奮力拼搏的先進典型,柳林縣委黨史研究室(縣地方誌研究室)主任衛彥平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艱辛而堅定的方誌編修之路 ——記柳林縣史志研究室主任衛彥平

紙海拾遺 奠定堅實基礎

資料徵集是志書編纂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史志部門面臨的“老大難”問題。作為柳林史志單位的“一把手”,衛彥平常常見縫插針,想方設法收集資料。

2015年,柳林縣清理整頓辦公用房超面積問題時,不少單位為了騰退多佔的辦公室,不加甄別地將文件資料連同廢舊書報一起賣給了廢品收購站。衛彥平發現了這種“苗頭”,便換了一身裝束,去廟灣廢品收購站翻撿“寶貝”。結果,衛彥平淘了滿滿兩編織袋,這可把他高興壞了。本來說好是有償購買,廢品站老闆聽說他是史志研究室主任,是為編寫《柳林縣誌》收集資料,甚是感動,決定分文不取。2017年臘月的一天,聽說龍王廟附近有人家“打掃窯”時,清理出來不少書籍,他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拿了兩個面袋子趕過去,果真收穫不少。他常說,“為了《柳林縣誌》這個柳林最大的文化工程,我自己受再多的累,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艱辛而堅定的方誌編修之路 ——記柳林縣史志研究室主任衛彥平

衛彥平帶領柳林縣委史志研究室一班人堅持“多條腿走路”,千方百計開展《柳林縣誌》的資料徵編。為擴大資料徵集範圍,衛彥平有意搜尋、瀏覽柳林人的博客和QQ空間,捕捉涉及柳林人和事的所有信息。為了儘可能全地收集到資料,衛彥平可謂費盡心機:或者聯繫已畢業或在校的柳林籍大學生,收集他們關於“柳林民俗”“柳林方言”“柳林抗日鬥爭史實”等方面的學士、碩士畢業論文;或者在網上查閱、購買老將軍回憶錄及各種文史資料。他還多次親自走訪老幹部、民間文化人士,收集他們保存的文件、資料彙編、回憶錄和工作筆記等。

衛彥平還三番五次、不厭其煩地深入各鄉鎮、單位收集資料,跑遍了全縣15個鄉鎮和109個供稿部門單位,有的單位甚至去了不下八九次,陪著笑臉,說盡好話。縣裡開大會的時候,他常常提前進入會場,就是為了利用開會碰面的機會,把事先理出頭緒來的資料缺項內容再次和各單位一把手說明,懇請及時補充到位;有時,他在給部門領導或承辦人發短信、微信說資料時,先為其編一副嵌名聯或一首藏頭詩,以期望能得到積極配合。

為更好形成收集資料的濃厚輿論氛圍,衛彥平利用個人關係,以柳林史志研究室的名義,無償在柳林政府網站、柳林電視臺等媒體上刊登通知,廣泛宣傳。同時開通了專門的縣誌資料收集郵箱和微信公眾號。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許多走出家鄉的柳林人也越來越關心、關注縣誌的編寫工作,他們通過電話、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提供資料,有的熱心市民還親自到史志研究室,提供第一手資料。

付出總有回報。雖幾經周折,在衛彥平的努力下,不少年限長、缺項大的資料,最終還是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整理。去年臨近春節了,衛彥平也不消停,每天親自去檔案館查閱、複印相關資料。縣委樓裡上班的人們見他臨近年關還是每天大包小包的來回跑,忍不住問:你這是不過年了?他聽了,也只是笑笑。

潛心修志 父子共同上陣

衛彥平喜歡學習,嗜書如命,家中藏書頗豐。他家中的書房,各取父子姓名一字,命名“彥相閣”。兒子衛相龍從小耳濡目染,與父親心性相通。衛相龍就讀於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每逢假期,衛彥平都會動員兒子衛相龍把社會實踐的地點選在柳林史志研究室。他調侃說:“假期裡你就是史志研究室的‘主任助理’了”。2019年7月,衛相龍因打籃球腰部輕度扭傷,需要居家息養。衛彥平又打起了兒子的主意,他告訴兒子適當活動有利於身體康復,可以到史志研究室幫忙整理些資料。

看到父親每天沒日沒夜趕進度,衛相龍也著實想替父親分擔一些。於是,父子倆每天相伴而行,準時到崗。有時,兒子有事想提前走十幾分鍾,都要過來跟父親“請假”。方誌工作紛繁複雜,有時候會因為一個問題反覆研究數次,晚上加班便成了一種常態,常常是家裡一次又一次電話催促後,父子倆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休息。

史海鉤沉,冗雜繁複。面對大量的文獻資料,需點滴不漏地找尋、翻閱、錄入,這既是對耐心和毅力的多番考驗,也是對知識儲備及運用的再次核准。每天,衛彥平負責眾多資料的篩選、歸類和目標史料的鎖定。兒子則發揮懂電腦、善操作、反應快、方法多等優勢,負責翻閱、查找相關內容,然後採取直接抄錄、電腦錄入、照相、掃描、語音轉化等諸多形式、手段,編寫成初步文稿。衛彥平總纂成篇後再發給兒子校對。在衛彥平的引導下,兒子衛相龍還參與了柳林縣明清街歷史文化和全縣紅色文化資源大調研活動,寫出了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繁榮柳林紅色文化的思考》。經過多次實地參與,衛相龍對修志工作形成了自己的認識:“編修史志真的不容易,它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能獨立完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雖然說我只做了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工作,但整個參與過程讓我更明白了‘細緻、嚴謹、堅持和負責’的含義。這個經歷,將成為我未來成長的一筆寶貴財富。”

實時追蹤 記錄疫情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衛彥平及柳林縣委黨史方誌一班人深刻理解“黨史姓黨”“黨史工作是政治性很強的黨的工作,政治之中有業務,業務之中有政治”的職能定位,全力踐行“黨的領導覆蓋到哪裡,我們的工作範圍就擴展到哪裡;黨的事業發展到哪裡,我們的研究就跟進到哪裡”的工作理念。在單位的微信群裡,衛彥平鄭重宣佈:方誌人絕不能置身事外,應該全景式記錄疫情防控的壯闊史實。他第一時間發出“為了讓歷史告訴未來——在疫情防控中擔當黨史方誌研究工作責任使命”的倡議,要求全室上下密切關注縣委、縣政府正在進行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客觀記錄疫情防控進展情況,全面收集各鄉鎮、各部門、各社區先進人物事蹟,系統整理豐富生動的防控資料(包括文件、通知、公告、典型材料、經驗做法、詩詞歌賦、標語口號等)。

有了好的決策、好的計劃,落實才是關鍵。衛彥平身體力行,走在了最前面。從正月初一至到二月初七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衛彥平沒有休息一天。他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在柳林政府重點工作群、柳林縣扶貧工作群、柳林縣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APP上,查看前一天柳林縣各級各部門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及時下載、整理、收藏中共柳林縣委、縣政府在疫情聯防聯控、保障物質供應、支援武漢重點疫區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各級黨員幹部靠前指揮、有關部門連續奮戰、廣大醫衛人員奮不顧身,湧現出的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衛彥平說,必須把柳林縣委、政府和柳林人民在疫情面前團結一致、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偉大斗爭、偉大力量和偉大成效記錄好,為開展相關精神研究,及時編寫黨史大事記述、專題彙編和2021年鑑,最大程度積累一線資料。

家人見他在疫情期間每天去單位,很是擔心。為了讓家人放心,出門前,他都會盡可能做好防護措施,每次出入,他也積極配合工作人員登記和體溫監測,有時走在路上看見有人迎面過來,他也儘量迴避。衛彥平說,家裡跟單位距離相隔僅400多米,路上行人也不多,疫情期間辦公大樓也沒有幾個人,絕對安全,而且每天一個人在辦公室,反倒清靜,少了平日繞不開的應酬。就是在這段人人“宅家”的“非常時期”,衛彥平每天兩點一線,奮筆疾書,著手編纂、完善了近萬字的“柳林方言”,校核了近100萬字的縣誌終審稿。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衛彥平和柳林史志人的不懈努力下,180餘萬字的《柳林縣誌》於2019年12月送交終審。衛彥平說,作為史志工作者就要以高度敬業的工作精神,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滾石上山不鬆勁的勇氣,更好地踐行新時代地方誌人的使命擔當,為黨史方誌各項工作圓滿完成貢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