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說起抗日戰爭,大家一定會想起著名的淞滬會戰、百團大戰、血戰臺兒莊等等,會想到愛國將領馮玉祥、張自忠、李宗仁等抗戰名將,以及在上海和日寇血戰的21軍,也會想到出川作戰的川軍。

但是關注陝西抗戰史的人們肯定也會注意到這樣一支軍隊,那就是將日寇牢牢擋在潼關外圍的陝軍,也就是當年楊虎城將軍麾下被改編為十九路軍後來又被改編為38集團軍的一支陝西軍團,他們就是在孫蔚如將軍率領下的陝西冷娃。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這支陝軍東出潼關,越過黃河,在中條山中和來犯日寇僵持三年,最終保衛陝西平安,也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盧溝橋事變發生以後,日軍佔領了我國北方的大部分,到了1937年11月又相繼攻陷太原和南京,此時,西安的行營主任當即決定放棄西安逃跑。然而,日軍也是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大西北,就在這個時候,陝軍將領孫蔚如主動請纓作戰,阻斷了日軍的西進計劃。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孫蔚如時任陝西省政府主席、第31軍團的總指揮,他曾追隨楊虎城將軍多年,後來參與發動西安事變,也是陝軍抗日主帥。孫蔚如將軍是西安灞橋人,在1926年他就參加了“二虎守長安”的戰鬥,協助楊虎城指揮部隊堅守城池。當時他率本部堅守東北城隅,是最接近敵軍之處,也承受了最猛烈的攻擊。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據說,從1933年開始,孫蔚如在陝南“剿共”前線,就曾以第17路軍全權代表身份,與中共紅四方面軍溝通聯繫、建立秘密停戰關係。其後多次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徐向前等紅軍領導人會面。

後來陝軍東進中條山就是從陝西大荔朝邑出發的,作為陝軍東征誓師大會的發生地,中條山戰役後,日軍完全佔領華北全境,朝邑也成為抗日的最前線,朝邑的大寨子村曾建有抗建公園和紀念碑,豐圖義倉也曾是孫蔚如將軍的抗戰指揮部所在地,至今豐圖義倉的城牆上還留有彈痕。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1938年5月,第38軍第177師和獨立第46、47旅等,從合陽夏陽渡、朝邑大慶關等渡口,東渡黃河,開赴山西,對日作戰。東渡前,陝西警備第一旅(46旅),警備第二旅(47旅)在朝邑舉行了出征誓師大會。“我為中華生,我為中華死。堅信抗日必勝,誓死抗戰到底。我不殺敵,敵必殺我。若要自救,必先殺敵。凡我官兵,共同勉之。”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同年6月下旬,第38軍被改編為第31軍團,孫蔚如被任命為軍團長,7月,第31軍團軍團部和直屬部隊教導團及剩餘部隊,由朝邑經大慶關東渡黃河,到達山西永濟(舊稱蒲州),積極抗擊日寇,其餘部隊在朝邑、合陽、韓城一帶駐守河防,並修築了兩道黃河西岸防線。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中條山橫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山勢狹長,呈東西走向,整個山系長約200多公里,東部較寬,越往西越窄,在朝邑對面的永濟處,山勢最窄,在朝邑看到的中條山,為中條山最窄處的一個截面,整個中條山,屏蔽著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著西安和大西北。陝軍堅守中條山,也為中華民族的抗戰史增添了濃濃一筆。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被囚,楊虎城被迫離陝,17路軍另一重要將領馮欽哉叛離,局勢危急。孫蔚如將軍挑起了陝西的大梁,主持大局,協調各方面關係,盡全力保衛西安事變後逐步形成的一致抗日的局面。


抗戰時期的孫蔚如:率領陝軍堅守中條山 血戰三載終保關中平安

孫蔚如率領著整編後的第四集團軍,與八路軍密切配合,堅守中條山。近三年的時間裡,日軍傾十餘萬兵力,發動了11次大規模的進攻,數百次戰役。激烈的戰鬥常使堅守陣地的第四集團軍整營整連傷亡,但日軍始終未能越過中條山一步,中條山被侵華日軍稱為“盲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