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仇池:氐族楊氏的第四個政權——武興國,立國到滅亡的50年

從 、 、 三文中瞭解了前仇池國、後仇池國、武都國三個氐族楊氏建立的地方政權之後,今天我們說說其第四個政權——武興國,時間依舊是混亂的南北朝,毫無疑問,武興國還是在較大國家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存,那麼它又有著怎麼樣的求生秘訣呢?

西北仇池:氐族楊氏的第四個政權——武興國,立國到滅亡的50年

武興國世系圖

一、武興國前期的興衰

1、建立

氐族楊氏的諸政權都是以命名為國名,武興國也一樣,是因為楊文弘建立於武興(今陝西南部略陽)而得名,也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共有五十年國祚,前期是楊文弘於478年立國到楊紹先被北魏在500年俘獲,後期是楊紹先從魏北魏逃出與530年復國到553年楊辟邪被殺滅國。

上文中講到,為了扼守入川的橋頭堡和必經通道,北魏大將皮歡喜率軍攻破武都國最後城池茄蘆城,斬殺楊文度,滅亡武都國。氐族也隨之分裂為主要的兩支:一支在後仇池國主楊難當簇第楊廣香的率領下投奔北魏,依舊鎮守在茄蘆城;另一支在楊文度弟弟楊文弘的帶領下收拾殘部退守到武興,依附劉宋,劉宋封其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武興國就此建立。

2、發展強盛

建國僅僅一年兩個月,劉宋政權就發生宮廷政變,被當做箭靶子的蕭道成經過一番操作將劉宋變成了南齊,而武興國卻沒有繼續依附南齊,而是走向決裂。

原來,南齊建立以後原先投入北魏懷抱的氐族一支楊廣香叛歸,蕭道成極為高興,還說:“偽虜茄蘆鎮主、陰平郡公楊廣香,怨結同族,釁起親黨,當守之世,遂舉地降敵。茄蘆失守,華陽暫驚……廣香翻迷反正,可特量所授。部曲酋豪,隨名酬賞”,先封楊廣香為沙州刺史、徵虜將軍,後又加封為西秦州刺史,封楊難當的孫子為北秦州刺史。對武興國國主楊文弘卻是毫無表示,深深傷害了脆弱的小心靈。

然而,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現在這氐族楊氏中的“虎”可不止兩隻,而是三隻,楊文弘的心裡危機感四伏。但是真正促使楊文弘叛齊卻是楊文弘的一個舉動,這要一個叫李烏奴的人說起。


西北仇池:氐族楊氏的第四個政權——武興國,立國到滅亡的50年

蕭道成

在蕭道成殺了嗜血魔王劉宋後廢帝劉昱而立傀儡之後,忠於劉宋的荊州刺史沈攸之在江陵起兵討伐蕭道成。而梁州刺史範柏年與同州刺史姚道、湘州行事庾佩玉都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沈攸之兵敗後,蕭道成就看不上範柏年這個人了,懷疑他對劉宋有二心。等他自己成為南齊皇帝之後,自然也就不相信範柏年了,所以要殺了範柏年讓驍騎將軍王玄邈成為梁州刺史。而這李烏奴就是範柏年的部將,害怕自己也被誅殺便趕緊叛齊投奔到楊文弘處,楊文弘被危機制造憤怒衝昏了頭腦,不但沒有把李烏奴押送給南齊表個決心,反而卻借給李烏奴氐兵去進攻梁州。新換的梁州刺史王玄邈也不是吃素的,利用假降計把李烏奴打回武興。

南齊蕭道成可不答應,給楊廣香下詔說:“文弘容納叛戾,專為淵蔽,外侮皇威,內凌國族。君弈世忠款,深識理順 ,想即起義,應接大軍,共為掎角,討滅烏奴,刻建忠勤 ,茂立誠節”。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蕭道成表面上是要征討李烏奴,實際上卻是要給楊文弘點顏色看看,楊文弘選擇叛齊歸魏。

亂世之中,小國的反覆無常很常見,武興國的搖擺並沒有停止。公元480年,南齊派裴叔保率兵進攻武興,卻被準備充分的楊文弘打敗。我想應該是楊文弘先有條件的提出重新歸附南齊,而南齊也覺得丟掉楊文弘的武興國對自己形勢不利,所以各取所需,楊文弘又叛魏歸齊,南齊封他為北秦州刺史。楊文弘還派楊後起佔據重鎮白水,這一次的判出叛進可謂名利雙收。

公元492年,楊文弘去世之後武興國又分為兩派:一派是鎮守在白水的楊後起,只依附於南齊;另一派是保持中立的楊文弘兒子楊集始,同時接受者南齊和北魏的封號。經過十年的平穩發展,楊集始領導的武興國向南齊宣戰,


西北仇池:氐族楊氏的第四個政權——武興國,立國到滅亡的50年

北魏,南齊時期形勢地圖

南齊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秋天,楊集始集結氐族和蜀地軍隊數萬人殺向梁州攻打漢中,擊敗梁州刺史陰智伯派來的桓廬奴、梁季群、王士隆等軍隊,在攻打白馬的時候,楊集始採取火攻,但在南齊騎兵和步兵多批次的聯合進攻下武興國軍隊敗下陣來,退守武興。

這一場以弱攻強的戰爭雖然失敗了,但這也是武興國最高光的時刻,是武興國最強盛的時期,能夠興兵外伐的地方政權著實少見。然而,強盛之後就免不了是衰落。

3、走向衰落

在南齊和北魏之間的這片蕞爾之地上來回的拉鋸戰是經常的事,南齊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四月北魏攻佔漢中的時候,南齊害怕武興國會趁火打劫藉機南下,給自己造成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便趕快派楊後起的弟子楊元秀截斷武興國後勤補給的線路,另派沮水氐楊馥之進攻武興。豈料楊元秀的部隊被北魏的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楊靈珍擋在了今天甘肅成縣境內的泥公山,楊馥之則成功佔據武興,武興國楊集始投奔了北魏。

楊元秀死後,鎮守武興的弟弟楊昌之沒有擋住楊集始所率領的北魏軍隊,武興又回到楊集始手中,重新有了武興國。建武四年(公元497年),仇池公楊靈珍叛魏歸齊,拍給他的第一個差事就是率兵攻打武興。他果然將武興拿了回來,迫使楊集始也歸降南齊。而北魏不會看著這樣的戰略要地落入敵方之手,所以派遣李崇攻克武興,楊靈珍失敗之後逃到漢中,武興又一次落到了北魏手裡。

在北魏和南齊輪番爭奪武興的時候,楊集始在漢中悠哉悠哉看著大戲,直到南齊永元二年(公元500年),楊集始才重新取得信任,率軍從漢中向北去收復舊地——武興。在北魏梁州刺史楊椿勸降下,楊集始率其部曲千餘人歸降北魏,北魏將以前封給他的爵位予以歸還。楊集始不用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祖地,武興國得以重立,所以對北魏一直效力。

南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二月,楊集始去世,北魏政權贈諡“安王”,把其子楊紹先立為武興王。兩年後,北魏攻打南梁,佔領陽平關和漢中,大有吞併蜀地消滅南梁的氣勢。雖然現在武興國依附於北魏,但是武興國的楊氏具有獨立的政治理念,而漢中在武興南邊,被氐族楊氏是為退路。此時卻落入別人之手,武興國覺得非常不安緊張,最後選擇率氐眾反叛北魏,奪回陽平關。

北魏派兵又一次佔領武興,楊紹先被押送到洛陽,武興國前期至此結束

西北仇池:氐族楊氏的第四個政權——武興國,立國到滅亡的50年

武興國太妃墓誌

二、武興國後期的興衰

楊紹先被北魏俘獲的二十五年間,武興國便是不存在的。北魏末年,各地農民紛紛發起起義,隴右各族人民也揭竿而起,北魏都城洛陽也發生內亂,楊紹先趁亂逃回武興自立為主,又建立起了武興國。可以說,武興國的再次復立得益於隴右轟轟烈烈的反魏形勢。

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楊紹先去世,兩個兒子為什麼就不能團結起來呢?卻又是分道揚鑣。一個兒子楊智慧率領四千多戶歸附南梁,另一個兒子楊辟邪鎮守武興依附北魏。到了南梁的楊智慧在南梁的土地上默默無聞的融入了芸芸眾生中,而楊辟邪則在公元535年至553年十八年間的南北混亂中發展壯大。

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楊辟邪稍微有點實力就不老實了,自我感覺良好,在南梁承聖元年(公元552年)反叛西魏。第二年西魏就派叱羅協、趙昶等率軍展開反擊,最後楊辟邪兵敗被殺,武興國後期也宣告結束。從楊文弘開國到楊辟邪滅國,武興國經歷四代五主五十五年曆史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三、武興國覆滅的原因

對於武興國這樣一個小國,搞好平衡外交就可以尋求一點生存的空間和時間,而氐族楊氏諸政權的反反覆覆並不是隨意而為,而是通過反反覆覆都會得到或多或少的好處,不是名譽上的升級或者地盤的佔據。然而,五十五年曆史中有九次叛歸經歷這樣靈活外交的武興國為什麼會滅亡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西北仇池:氐族楊氏的第四個政權——武興國,立國到滅亡的50年

蕭道成《破堽帖》

1、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

一個國家的統治時間到底有多長,直接取決於統治者的長遠眼光,而氐族楊氏因為地域的侷限性,政權統治者的眼光也 有侷限性。回溯武興國的幾次軍事行動,其中在公元492年對南齊發動的攻擊目的並不明確,沒有客觀的審視對掃,也沒有正確的估計自己的力量,感覺就是統治者腦袋一拍就做出的決定。而武興國發動抵抗的諸多戰爭中有一個共同的焦點就是武興。很明顯,武興對武興國的楊氏有著特殊的意義,算是一個立國的據點,可是有遠大眼光的統治者絕不在一棵樹上吊死的。

2、宗族眾多力量一盤散沙

在上文中可以看到很多次守國失敗後,連氐族楊氏的親兄弟都分道揚鑣,效忠於兩個不同的國家,更別說旁系、支系的勢力了,更加難以團結。其實在隴右地區存在著很多氐羌部落,都有著極強的戰鬥力,要是能夠有效團結了這些力量,形成一個穩固的統一戰線,再配上一個雄才大略的領袖,說不定氐族楊氏也可以像南北朝時期建國的氐族、羌族皇帝一樣逐鹿中原,在歷史典籍中留下一部仇池的歷史。

3、不能阻擋需要統一的歷史趨勢

縱觀南北朝的歷史,分踞南北的較大政權,比如北魏、劉宋、南齊等,都是通過征服吞併周圍的小國或者地方政權才大魚吃小魚發展起來的。所以,經過一個時期的戰亂,定會出現一個安民濟世的人物,將南北統一。而依附於較大國家的政權遲必將成為統一的獻祭品,被歷史所淘汰。所以,武興國的滅亡意思歷史前進的必然。

西北仇池:氐族楊氏的第四個政權——武興國,立國到滅亡的50年

仇池山


目前為止,已經講述了氐族楊氏政權的第四個國家。不管是前仇池國、後仇池國,還是武都國、武興國,它們在南北勢力之間充當橋頭堡、緩衝帶,勢單力薄的楊氏盡力拖延著滅國的時間,但最後還是化作煙塵。請大家關注獲取下一篇氐族楊氏最後一個政權——陰平國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