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仇池:氐族杨氏的第四个政权——武兴国,立国到灭亡的50年

从 、 、 三文中了解了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三个氐族杨氏建立的地方政权之后,今天我们说说其第四个政权——武兴国,时间依旧是混乱的南北朝,毫无疑问,武兴国还是在较大国家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存,那么它又有着怎么样的求生秘诀呢?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的第四个政权——武兴国,立国到灭亡的50年

武兴国世系图

一、武兴国前期的兴衰

1、建立

氐族杨氏的诸政权都是以命名为国名,武兴国也一样,是因为杨文弘建立于武兴(今陕西南部略阳)而得名,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共有五十年国祚,前期是杨文弘于478年立国到杨绍先被北魏在500年俘获,后期是杨绍先从魏北魏逃出与530年复国到553年杨辟邪被杀灭国。

上文中讲到,为了扼守入川的桥头堡和必经通道,北魏大将皮欢喜率军攻破武都国最后城池茄芦城,斩杀杨文度,灭亡武都国。氐族也随之分裂为主要的两支:一支在后仇池国主杨难当簇第杨广香的率领下投奔北魏,依旧镇守在茄芦城;另一支在杨文度弟弟杨文弘的带领下收拾残部退守到武兴,依附刘宋,刘宋封其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武兴国就此建立。

2、发展强盛

建国仅仅一年两个月,刘宋政权就发生宫廷政变,被当做箭靶子的萧道成经过一番操作将刘宋变成了南齐,而武兴国却没有继续依附南齐,而是走向决裂。

原来,南齐建立以后原先投入北魏怀抱的氐族一支杨广香叛归,萧道成极为高兴,还说:“伪虏茄芦镇主、阴平郡公杨广香,怨结同族,衅起亲党,当守之世,遂举地降敌。茄芦失守,华阳暂惊……广香翻迷反正,可特量所授。部曲酋豪,随名酬赏”,先封杨广香为沙州刺史、征虏将军,后又加封为西秦州刺史,封杨难当的孙子为北秦州刺史。对武兴国国主杨文弘却是毫无表示,深深伤害了脆弱的小心灵。

然而,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现在这氐族杨氏中的“虎”可不止两只,而是三只,杨文弘的心里危机感四伏。但是真正促使杨文弘叛齐却是杨文弘的一个举动,这要一个叫李乌奴的人说起。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的第四个政权——武兴国,立国到灭亡的50年

萧道成

在萧道成杀了嗜血魔王刘宋后废帝刘昱而立傀儡之后,忠于刘宋的荆州刺史沈攸之在江陵起兵讨伐萧道成。而梁州刺史范柏年与同州刺史姚道、湘州行事庾佩玉都按兵不动、作壁上观,沈攸之兵败后,萧道成就看不上范柏年这个人了,怀疑他对刘宋有二心。等他自己成为南齐皇帝之后,自然也就不相信范柏年了,所以要杀了范柏年让骁骑将军王玄邈成为梁州刺史。而这李乌奴就是范柏年的部将,害怕自己也被诛杀便赶紧叛齐投奔到杨文弘处,杨文弘被危机制造愤怒冲昏了头脑,不但没有把李乌奴押送给南齐表个决心,反而却借给李乌奴氐兵去进攻梁州。新换的梁州刺史王玄邈也不是吃素的,利用假降计把李乌奴打回武兴。

南齐萧道成可不答应,给杨广香下诏说:“文弘容纳叛戾,专为渊蔽,外侮皇威,内凌国族。君弈世忠款,深识理顺 ,想即起义,应接大军,共为掎角,讨灭乌奴,刻建忠勤 ,茂立诚节”。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萧道成表面上是要征讨李乌奴,实际上却是要给杨文弘点颜色看看,杨文弘选择叛齐归魏。

乱世之中,小国的反复无常很常见,武兴国的摇摆并没有停止。公元480年,南齐派裴叔保率兵进攻武兴,却被准备充分的杨文弘打败。我想应该是杨文弘先有条件的提出重新归附南齐,而南齐也觉得丢掉杨文弘的武兴国对自己形势不利,所以各取所需,杨文弘又叛魏归齐,南齐封他为北秦州刺史。杨文弘还派杨后起占据重镇白水,这一次的判出叛进可谓名利双收。

公元492年,杨文弘去世之后武兴国又分为两派:一派是镇守在白水的杨后起,只依附于南齐;另一派是保持中立的杨文弘儿子杨集始,同时接受者南齐和北魏的封号。经过十年的平稳发展,杨集始领导的武兴国向南齐宣战,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的第四个政权——武兴国,立国到灭亡的50年

北魏,南齐时期形势地图

南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秋天,杨集始集结氐族和蜀地军队数万人杀向梁州攻打汉中,击败梁州刺史阴智伯派来的桓庐奴、梁季群、王士隆等军队,在攻打白马的时候,杨集始采取火攻,但在南齐骑兵和步兵多批次的联合进攻下武兴国军队败下阵来,退守武兴。

这一场以弱攻强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这也是武兴国最高光的时刻,是武兴国最强盛的时期,能够兴兵外伐的地方政权着实少见。然而,强盛之后就免不了是衰落。

3、走向衰落

在南齐和北魏之间的这片蕞尔之地上来回的拉锯战是经常的事,南齐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四月北魏攻占汉中的时候,南齐害怕武兴国会趁火打劫借机南下,给自己造成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便赶快派杨后起的弟子杨元秀截断武兴国后勤补给的线路,另派沮水氐杨馥之进攻武兴。岂料杨元秀的部队被北魏的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挡在了今天甘肃成县境内的泥公山,杨馥之则成功占据武兴,武兴国杨集始投奔了北魏。

杨元秀死后,镇守武兴的弟弟杨昌之没有挡住杨集始所率领的北魏军队,武兴又回到杨集始手中,重新有了武兴国。建武四年(公元497年),仇池公杨灵珍叛魏归齐,拍给他的第一个差事就是率兵攻打武兴。他果然将武兴拿了回来,迫使杨集始也归降南齐。而北魏不会看着这样的战略要地落入敌方之手,所以派遣李崇攻克武兴,杨灵珍失败之后逃到汉中,武兴又一次落到了北魏手里。

在北魏和南齐轮番争夺武兴的时候,杨集始在汉中悠哉悠哉看着大戏,直到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杨集始才重新取得信任,率军从汉中向北去收复旧地——武兴。在北魏梁州刺史杨椿劝降下,杨集始率其部曲千余人归降北魏,北魏将以前封给他的爵位予以归还。杨集始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祖地,武兴国得以重立,所以对北魏一直效力。

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二月,杨集始去世,北魏政权赠谥“安王”,把其子杨绍先立为武兴王。两年后,北魏攻打南梁,占领阳平关和汉中,大有吞并蜀地消灭南梁的气势。虽然现在武兴国依附于北魏,但是武兴国的杨氏具有独立的政治理念,而汉中在武兴南边,被氐族杨氏是为退路。此时却落入别人之手,武兴国觉得非常不安紧张,最后选择率氐众反叛北魏,夺回阳平关。

北魏派兵又一次占领武兴,杨绍先被押送到洛阳,武兴国前期至此结束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的第四个政权——武兴国,立国到灭亡的50年

武兴国太妃墓志

二、武兴国后期的兴衰

杨绍先被北魏俘获的二十五年间,武兴国便是不存在的。北魏末年,各地农民纷纷发起起义,陇右各族人民也揭竿而起,北魏都城洛阳也发生内乱,杨绍先趁乱逃回武兴自立为主,又建立起了武兴国。可以说,武兴国的再次复立得益于陇右轰轰烈烈的反魏形势。

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杨绍先去世,两个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团结起来呢?却又是分道扬镳。一个儿子杨智慧率领四千多户归附南梁,另一个儿子杨辟邪镇守武兴依附北魏。到了南梁的杨智慧在南梁的土地上默默无闻的融入了芸芸众生中,而杨辟邪则在公元535年至553年十八年间的南北混乱中发展壮大。

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杨辟邪稍微有点实力就不老实了,自我感觉良好,在南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反叛西魏。第二年西魏就派叱罗协、赵昶等率军展开反击,最后杨辟邪兵败被杀,武兴国后期也宣告结束。从杨文弘开国到杨辟邪灭国,武兴国经历四代五主五十五年历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三、武兴国覆灭的原因

对于武兴国这样一个小国,搞好平衡外交就可以寻求一点生存的空间和时间,而氐族杨氏诸政权的反反复复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通过反反复复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不是名誉上的升级或者地盘的占据。然而,五十五年历史中有九次叛归经历这样灵活外交的武兴国为什么会灭亡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的第四个政权——武兴国,立国到灭亡的50年

萧道成《破堽帖》

1、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一个国家的统治时间到底有多长,直接取决于统治者的长远眼光,而氐族杨氏因为地域的局限性,政权统治者的眼光也 有局限性。回溯武兴国的几次军事行动,其中在公元492年对南齐发动的攻击目的并不明确,没有客观的审视对扫,也没有正确的估计自己的力量,感觉就是统治者脑袋一拍就做出的决定。而武兴国发动抵抗的诸多战争中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就是武兴。很明显,武兴对武兴国的杨氏有着特殊的意义,算是一个立国的据点,可是有远大眼光的统治者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

2、宗族众多力量一盘散沙

在上文中可以看到很多次守国失败后,连氐族杨氏的亲兄弟都分道扬镳,效忠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更别说旁系、支系的势力了,更加难以团结。其实在陇右地区存在着很多氐羌部落,都有着极强的战斗力,要是能够有效团结了这些力量,形成一个稳固的统一战线,再配上一个雄才大略的领袖,说不定氐族杨氏也可以像南北朝时期建国的氐族、羌族皇帝一样逐鹿中原,在历史典籍中留下一部仇池的历史。

3、不能阻挡需要统一的历史趋势

纵观南北朝的历史,分踞南北的较大政权,比如北魏、刘宋、南齐等,都是通过征服吞并周围的小国或者地方政权才大鱼吃小鱼发展起来的。所以,经过一个时期的战乱,定会出现一个安民济世的人物,将南北统一。而依附于较大国家的政权迟必将成为统一的献祭品,被历史所淘汰。所以,武兴国的灭亡意思历史前进的必然。

西北仇池:氐族杨氏的第四个政权——武兴国,立国到灭亡的50年

仇池山


目前为止,已经讲述了氐族杨氏政权的第四个国家。不管是前仇池国、后仇池国,还是武都国、武兴国,它们在南北势力之间充当桥头堡、缓冲带,势单力薄的杨氏尽力拖延着灭国的时间,但最后还是化作烟尘。请大家关注获取下一篇氐族杨氏最后一个政权——阴平国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