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受用一生的寶藏!看鐘南山、錢學森、曾國藩、豐子愷的家風

“家風好,家道興盛;家風差,貽害社會。”


什麼是家風?

有人說是家教,有人說是家訓,如今的家風,其實更多是一個家庭的氣質和價值觀。有了它,我們才能不卑不亢,順遂時不忘形,逆境時不怯懦,堅守自己的底線。

鍾家家風:有執著的追求、嚴謹實在

一所老舊的小區內,房子僅僅80平,陳舊的傢俱,掉漆皮的窗門......這就是鍾南山院士的家。在房子裡的門框上有一顆待了17年的釘子,這是當年非典時期,鍾南山每天把吊瓶掛在上面輸液,在家進行自我隔離的見證。

在大家眼裡,鍾南山代表正直、真實、科學、權威。所以無論是2003年,還是今天,鍾南山說的每一句話,大家都信。這種講真話、實事求是的處事原則,全然離不開父親對他的教育。

據鍾南山回憶:“父親很少說話,但他說話都是有證據的。”

家風是受用一生的寶藏!看鐘南山、錢學森、曾國藩、豐子愷的家風

小時候,鍾南山家裡養了三四百隻小白鼠,是父親自己掏腰包買來做病毒實驗的。父親告訴他,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半點虛假都來不得,只有反覆實驗得出的數據和結論,才能用於臨床實踐。

而且,身為兒科醫生的父親每次給病人看病,都會把病例寫得清清楚楚,如果病人病亡,他甚至會跟蹤記錄病理解剖詳情,以便做進一步的研究學習。

75歲的時候,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教授患了嚴重眼疾,身體極其虛弱;寫稿時身體幾乎都貼在桌面上,但仍執著、堅持地苦苦撰寫出了長達40萬字的兒科醫學著作。正是這些,給了早年的鐘南山上了一堂生動的醫德教育課。正是如此,現如今已經84歲的鐘南山依舊奮鬥在疫情第一線。

鍾南山不負眾望,他一生敢言敢醫敢承擔,真正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和精神。對於自己的後代,他同樣踐行家族教育觀:“鍾家優良傳統,第一就是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第二個要嚴謹實在。”


放在今天,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好學上進,那麼你就不應該整天抱著手機不撒手;如果你希望孩子看問題積極樂觀,那麼你應該告別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學習某項技能,你應該儘可能地支持他的興趣愛好,而且儘自己能力幫助他。真正的好家庭,在於代代沿襲的精神財富,在世上留下了些什麼堅持。


曾家家風:“儉”和“勤”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他對家教的重視卻留給我們頗多借鑑之處。首先是“儉”。

曾國藩位高權重,但他極看不慣京城世家子弟奢侈腐化、揮霍無度的習氣,於是不讓子女搬到京城,只讓他們住在鄉下。家門口也不掛任何“相府”“侯府”之類的匾,簡樸從事,一般人路過都不知道是大官宦的家。

妻子女兒跟他同住江寧(南京)兩江總督府時,他規定她們白天下廚做飯菜,夜晚紡紗織麻到深夜,天天如此。

曾國藩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家風是受用一生的寶藏!看鐘南山、錢學森、曾國藩、豐子愷的家風

除了“儉”,曾國藩對子女的另一條要求是“勤”。

公務再繁忙,曾國藩都要抽時間給孩子寫信,幫他們改詩文,和他們聊學習聊生活。他要求兒子曾紀澤:每天起床後,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後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家務事不分男女,兒子掃地、種菜,女要做飯、織布,不能隨意使喚僕人。

後人說,“曾家無一是廢人”,6代子孫興旺了百年。曾國藩的子孫後代,哪怕沒有直接接受過祖先的教育,但這種簡樸勤勉的精神,卻融入血液中,成為了一個家族的品格。人品是一個人立世的骨,而家風是一個人樹立品格的開始。

豐家家風:尊重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的獨立

有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能讓一個人更積極地面對生活,走上更好的道路。而塑造一個人性格的,正是他的家庭。

豐子愷有七個子女,他很注意呵護孩子的童真,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在生活中,豐子愷像個大小孩一樣,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毫無架子。

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也沒有責罵他。

他說:“這是屬於孩子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孩子來,簡直是病的、偽的!”

家風是受用一生的寶藏!看鐘南山、錢學森、曾國藩、豐子愷的家風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1947年,豐子愷50歲,他在杭州與子女立下“約法”:父母供給子女,至大學畢業為止。放棄者作為受得論。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

大學畢業後倘能考取官費留學或近於官費之自費留學,父母仍供給其不足之費用,至返日為止。子女獨立之後,生活有餘而供養父母,或父母生活有餘而供給子女,皆屬友誼性質,絕非義務。

豐子愷早年留學日本,因而也希望兒女上大學或出國留學,但並不強迫。他愛兒女,但不溺愛,供養只到“大學畢業”或“留學”期滿為止。

除此,子女獨立後,父子父女之間也不再有“義務”,只有“友誼”。不向兒女索取回報,也不為兒女安排所謂的舒適生活,讓他們走自己該走的路,過自己該過的生活,徹底的真實而純潔。

他的子女也爭氣,三子四女皆有所成,成為音樂、數學、外語等領域的學者。正是充滿童真和包容的家風,讓他們有信心自由成長。


錢家家風:讀書、立品、有為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

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偉長,中國力學之父;

錢鍾書,中國國學大師;

錢穆,中國 “史學四大家” 之一;

錢玄同,中國 “五四” 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

錢其琛,著名外交家......


錢家走出的厲害人物實在太多了,這和錢家的祖先吳越開國國君錢鏐的《錢氏家訓》不無關係。錢氏每一個孩子出生時,全家都要誦讀《錢氏家訓》。

家風是受用一生的寶藏!看鐘南山、錢學森、曾國藩、豐子愷的家風

錢學森

立品,在《錢氏家訓》中,所佔分量,最為重大。讀書是為了培養才華,但有才而無品,會成為大禍害,所以俗語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1935 年,錢學森赴美留學時,其父錢均夫這樣告誡他:“人,生當有品:如哲、如仁、如義、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兒此次西行,非其夙志,當青春然而歸,燦爛然而返!”

1929 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後,其父錢基博這樣告誡他:“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

正是在這樣的敦敦教誨中,錢家子弟才有了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之品行。

家風是受用一生的寶藏!看鐘南山、錢學森、曾國藩、豐子愷的家風

錢鍾書和楊絳


《錢氏家訓》還有一大核心,就是倡導子孫要 “有志有為”: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1931 年,錢偉長考上了清華。他嚴重偏科,語文、歷史都考了滿百分,但物理只考了五分。上清華不久,就爆發了 “九一八” 事變。於是錢偉長立下志向:“我要棄文從理,科技救國。”他跑去告訴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我要改學物理。”弄得吳有訓哭笑不得:“你物理才考了 5 分。”

家風是受用一生的寶藏!看鐘南山、錢學森、曾國藩、豐子愷的家風

吳有訓不收他,他就天天糾纏,弄得吳有訓實在招架不住了:“試讀一年,如果一年後,你數理化三科有一門考不到 70 分,就轉回文學院。”

結果錢偉長奮力鑽研,一鳴驚人,成為中國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為中國機械工業、土木建築、航空航天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