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你需要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海蒂和爷爷》。

由德国、瑞士合拍的电影《海蒂和爷爷》,改编于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所著小说《海蒂》。这部小说也曾被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位大师改编为动画版本,被称为改变了日本动画历史的作品。

影片讲述小女孩海蒂用纯真的爱温暖和感化身边的人的故事。但若想把简单的故事真正读懂,我们还需要在从电影的很多不同角度去赏析,今天我将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物品隐喻,来一一揭开这部以孩子的故事治愈成人的电影。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通过动作语言、情绪变化,精准塑造出人物的形象。

导演对电影的艺术特征有精深的理解和把握,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包括动作、语言,情绪变化,并调动电影的镜头拍摄手法,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 海蒂在阿尔卑斯山的开始并不顺利,独居多年冷漠的爷爷拒绝接受她,第一晚她只能住在羊圈,这也能隐喻出海蒂长期寄人篱下,非常懂事,但最终海蒂的善良真诚打动了爷爷,爷爷也用一句睿智的语言打消了孙女的顾虑,一个融化隔阂的深深拥抱化解了祖孙的生疏。雄壮辽阔的阿尔卑斯,碧青的草,清透的湖,和煦的风,漫卷的云,远山的白雪,振翅的雄鹰,美轮美奂,如似画卷。导演用景深、运动等长镜头,全景、中景、近景的交替拍摄,把海蒂在阿尔卑斯山无忧无虑的生活渲染的淋漓尽致。
  • 被姨妈连哄带骗来到法兰克福的海蒂:这座烟囱四立工业化的城市,在昏暗、沉闷、守序的别墅,海蒂经常想去打开窗户打破这份
    压抑与沉默;在仆人告知、克拉拉帮助下登上高塔后,想寻找山川和爷爷的她看到的只是灰蒙一片,海蒂怅然若失的表情展示了人物心理微妙变化;而梦游,则通过深沉气氛渲染,暗示海蒂压抑思亲的极致情绪,营造了一种压抑却又无奈的气氛。深夜站在门前的海蒂,光影营造这一气氛的同时,失落的画外音也很好的衬托出海蒂深入骨髓的孤独情绪。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影片中克拉拉这个人物形象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她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母亲去世,父亲常年不在身边使得小女孩内心孤独压抑,失去孩子应有的活力,这也从侧面烘托了海蒂的自由与快乐。

  • 通过人物内心情绪变化来塑造生活在法兰克福的克拉拉: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出差,克拉拉身处别墅,却感受拘束压抑,感受不到任何快乐,海蒂的到来无疑将这位孤单的小女孩封闭的心窗打开;但随着影片推进海蒂坚决要离开并且与女管家发生争执的举动,触发了克拉拉敏感的内心伤感;最终海蒂的离开,女孩又经常出现在床上的镜头,暗示了她封闭消沉的生活状态。
  • 在阿尔卑斯山生活的克拉拉:没有了各种条条框框、繁缛礼节的约束,身心处在最放松的自然状态下,心灵得以滋养,身体也奇迹般的康复。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影片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对人物进行塑造,不管是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自由快乐的海蒂,还是生活在法拉克福孤单压抑的克拉拉,或者两人的位置变换,影片中把每一个阶段的人物塑造的都很丰满立体,观众感受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更直观更深入。

多重对立的叙事结构,构建完整的故事,释放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

电影采用了多重对立的叙事表达方式,增强影片内涵,使故事呈现更加完整。

  • 环境的对立:阿尔卑斯山-皮特家人法兰克福-生活在那里的人

湛蓝的天空巍峨辽阔、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宽广、辽阔,来到这里的海蒂与皮特一起上山放羊嬉戏玩耍,无忧无虑,皮特家境贫寒,但家人勤劳善良淳朴

被迫来到烟囱四立工业城市的法拉克福,家庭氛围陈旧、守序、沉重,克拉拉所在家庭虽然富裕,但人心冷漠、互不关心。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 人物的对比自由但没有受过教育的海蒂,束缚但富有教养的克拉拉。

纯净美好、卷发爱笑的海蒂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却认可“皮特说阿尔卑斯山的人不用读书”,没有知识意识,后来在克拉拉奶奶的帮助下,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走向了接受教育之旅。

苍白瘦弱的金发姑娘克拉拉家境优渥富有教养,双腿不能走路困在轮椅上失去自由,却因为缺乏关爱,生活孤单消沉,海蒂的帮助使她最终摆脱了身体和心灵的束缚,重新站立和快乐起来。

  • 对比之中包含对比:同在阿尔卑斯山生活爷爷
    其他人的对立,同在法拉克福奶奶女管家的对立。

阿尔卑斯山脚下生活的人们简单从众,说爷爷没有信仰,害怕他孤立他,但我们从“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感悟到爷爷的睿智

法兰克福聪明智慧的奶奶洞察到孩子的内心敏感丰富,引导她教育她要读书,“如果做某件事能让你开心,那就尽管去做,不管别人说什么”;而严厉刻薄的女管家则认为她没有规矩教养,甚至智力有问题。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影片巧妙地设置多出对立,使电影情节更加丰富,更大程度抓住观众的,提高观影效果。

物品隐喻:物品象征性隐喻让观众对主角的境遇感同身受,增强观众融入感。

无论在原创小说还是在改变电影里,都出现多处物品隐喻,这些物品具有极强的内涵隐喻,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

  • 爷爷做的椅子:对海蒂感情的接纳。

初到阿尔卑斯山的海蒂并没有被爷爷接受,房间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都寓意着一个人常年孤单生活,但海蒂天然对他的那份亲近与信任感化了爷爷冷漠的心,为她打造的那把椅子隐喻了爷爷对海蒂感情的接纳,深刻反映出爷孙俩的感情变化。

  • 雄鹰:对自由的向往。

不管是真实翱翔于天空还是爷爷木质打造的雄鹰,都折射着自由。大雪纷飞不能上山放羊,也不能下山求学,海蒂渴望着自由;在法拉克福别墅,睡觉时都要紧紧握住的木雕,也意预对自由的向往;最后海蒂离开法拉克福把爷爷做的雄鹰转赠给克拉拉,这一系列都隐喻对

自由的向往与渴求

  • 克拉拉的轮椅:身心的束缚

从母亲去世后克拉拉就不能在站起,也暗示孩子的情感缺失,被困在一方之地,心灵及自身都失去自由,在阿尔卑斯山,能够不再依靠轮椅独立站起来,隐喻了克拉拉不仅摆脱了外在,更是摆脱来自心灵的束缚。

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物品隐喻解读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

影片有很多细节事物隐喻都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导演在拍摄的时候不着痕迹的把这些嵌入电影剧情,增强了电影的欣赏度和艺术魅力。

整部电影孩子的善良、自然风光与人物内心情绪相互糅合,使得人物天真淳朴的品质得以呈现,另外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限于孩童,它让我们成人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我是简静,观影读书,静内简外,以手写心,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