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在汉武帝时期,汉廷与匈奴之间时常都有战事。有一年,匈奴想与汉廷和解,于是便派使者来到汉廷,匈奴为了表示诚意,把所有扣留的汉朝使者通通都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这一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率领1000多人出使匈奴,没想到单于出尔反而把苏武扣押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烂,日从西升。"他宁死不屈,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并且说:“除非公羊生了小羊才放其回乡。”谁都清楚这明摆的是不打算放归苏武。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国王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人和匈奴人通婚。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汉室使者是个聪明人灵机一动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大为震惊,认为是苏武的忠肝义胆感动了鸿雁,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无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这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也是鸿雁传书的出处,随着故事的流传,鸿雁传书也广为人知,并逐渐演化为传信的象征了。

实际上,鸿雁传书只是前人美好的想象罢了,古人由于没有现在这般快捷方便的通信工具,当看到大雁编队随处迁移,不免觉得触景伤情,思念远方的亲人,这不过是文人墨客用鸿雁传书来抒发他们的思乡之情罢了。

在初唐,鸿雁传书的典故使用率就很高了。关于鸿雁传书最著名就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写的这首《一剪梅》。其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更是把人带入一种相思而又崇高的境界,后来《月满西楼》被今人以此作曲传唱不衰。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我们耳熟能详的鸿雁传书来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