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让女儿养老,财产却都留给儿子。还好,家里有“明白人”


老人让女儿养老,财产却都留给儿子。还好,家里有“明白人”

【1】老人对两个孩子“厚此薄彼”

胡大爷家有俩孩子,一儿一女,老大是女儿。

胡大爷年轻的时候,生下女儿之后,一直想着要个儿子。结果第二胎生了个儿子,让胡大爷特别高兴。他这种想法,也注定了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不一样。

两个孩子做的都不差。女儿、儿子小时候都挺懂事,很自觉,学习也不错。只是从老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上,给女儿的感觉特别不好。家里什么事儿都让女儿操持,干完了啥也不说。儿子做个事情就得到一顿夸奖。

这种带孩子的方式,让女儿心里很不舒服。谁不希望干了活能得到认可和鼓励?

孩子们渐渐长大,成人成家。胡大爷和老伴儿也渐渐变老了。家里唯一不变的,就是胡大爷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

胡大爷的老伴儿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孩子,甭管儿子女儿,都是自己身上一块肉,再说了,两个孩子都挺懂事,为什么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

为这个事情,老伴儿跟胡大爷争论过不知道多少次。时间长了,老伴儿也懒得说了。有时候当着老胡的面给女儿拿东西、给钱,故意做给老胡看。女儿很心酸,也很生气。私下里跟母亲说过很多次:

“妈,你也不用经常给我,我知道你的心意。别因为这些事儿,再让你们老两口闹别扭。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欠了我爸什么,怎么看我就这么不顺眼。

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老人让女儿养老,财产却都留给儿子。还好,家里有“明白人”

儿子小时候不太懂这些,慢慢长大懂事之后,也觉察出了这些问题。一家人如果在关系上产生什么裂痕,那家还叫什么“家”?

为此,他对姐姐反而沟通的很多,时不时经常找姐聊聊天、说说话。从他心里,是不想着让老人的做法,伤害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手足感情。对父亲那边,之前委婉的劝过几次,都被老胡嚷了回来:

“我对你好你还不知足?”

这不是什么知足不知足的问题。老人对他好,他心里很感激,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从一个家庭维系上来讲,这种好是以对姐姐不好为前提的,这样的前提,合适么?

【2】老人一番话,刺激一家人

儿子、女儿都参加了工作。老胡和爱人也都退了休。

俩孩子的工作都不错,谈不上多光鲜,但是很稳定。

虽然对父亲的态度有意见,女儿还是经常回去看看,当然,最多的也都是陪着妈聊聊天,帮着做做饭、收拾收拾家务,跟父亲很少说话。

儿子回家也很频繁,一般都是“打圆场”,他知道母亲对父亲也有意见,所以都是两头聊些家长里短的事儿,让老人起码觉得家还是家,孩子们对老人都挺好。

越是这样,老胡越觉得儿子亲,觉得对孩子打小的偏爱没白费。

一个节假日,一家人聚到一起吃饭。

老胡不知道触动了那根神经,在饭桌上说起了后事:

“你们俩可听好了。

我和你妈现在岁数不小了,今后我们肯定也得靠着你们养老。我们养老的事儿,女儿,就交给你了。

要说我这多半辈子,也没啥多大的成就,咱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唯一值点钱的就是这套房子。我想过了,这套房子回头留给儿子。”

听完这些话,一家人脸色全变了。

儿子心里想,这些话不是在刺激我和姐姐之间的矛盾么?再说了,分不分家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事儿,妈还没吱声呢。

儿子还没来得及表达,母亲先忍不住了:

“老胡,你真对得起你这姓,你是糊涂了吧?

你说这些话什么意思?俩孩子都是我的肉,都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我还没说什么呢,你就定了?

再说,房子是你的么?你要是这么想,我告诉你,你那半愿意给儿子,我这半就给女儿。俩孩子谁都不偏向。”

老人让女儿养老,财产却都留给儿子。还好,家里有“明白人”

女儿为父亲的态度压抑了好多年。即便这样,女儿还是强压着火,平和的问老胡:

“爸,你说说理由。”

老胡瞟了一眼老伴儿和女儿,说道:

“因为你是女儿。”

听到这句话,女儿的火彻底压不住了:

“这都多少年了?我说过什么么?女儿,女儿怎么了?你看着我不顺眼,还让我给你养什么老?今天我也把话撂这儿,我妈我管,你爱找谁找谁去,我伺候不起你!”

说完摔下碗筷,就进到里屋去了。

老胡一听也火了:

“你说这些话,我养你有什么用!

这就是我的遗嘱,谁也改不了!”

一顿节假日的团圆饭,就这么草草收场,不欢而散。

【3】姐弟吐露心声

母亲在屋里劝慰女儿。过不多久,弟弟也进来了。

母亲说道:

“闺女,别听你爸瞎胡说,他就那样,说的这些话,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就行,别理他。

我知道你们姐弟俩关系特别好。他要真这么干,我那份儿,全留给你。你们俩谁也不吃亏,都是我的好孩子。

你爸说了,今天他的意思就是遗嘱。房子是他一个人的?里面还有我一半儿呢!

赶明我也立一份,把我的那份儿全留给你。

还治不了他了……”

儿子也赶紧把话接了过来:

“姐,你别往心里去。咱们姐弟俩的感情,还抵不上爸的一些话?妈说的在理。

爸妈年纪大了,什么事儿都不可能扔给你一个人,而且家里老人的事儿,我还应该要多承担一些。

姐,你相信你弟弟。”

听到母亲和弟弟的话,女儿心里才稍微舒服了一点。

老人让女儿养老,财产却都留给儿子。还好,家里有“明白人”

这些年来,处理家庭事情上,女儿一直小心翼翼,就怕做不好惹老人生气。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干点活就希望奖励的岁数了,但是今天的这番话,对人的伤害太深了。

“妈,弟弟,你们的话我能听懂,也听的进去。

我是心里头委屈。女儿怎么了?女儿就该啥活都干、啥好处落不着么?哪怕说句好听的话,让我心里都会舒服一些。

说心里话,我心里是憋屈。但是我从来没想过今后不管我爸、不管你们。再怎么着,就算我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也会好好照顾你们二老。

我弟的为人我很清楚,我理解他的尴尬,也相信他的话。咱们是一家人,为什么不能和和气气、公平的相处呢?”

【4】结语

老胡的一番话,对女儿伤害很深,或者说,对一家人伤害都不浅。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人对待子女“不公”的事情。借着这个事情,我们稍微延伸一下:

1.如果真这么做了,结果是什么

假设事情真按照老胡的意思做了,最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只能说,老胡是幸运的。

因为家里的这两个孩子中,儿子还是比较不错的:懂事、理解家庭关系、知道想办法调和。所以说,老胡是幸运的。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儿子什么都不管,老人就单凭喜爱,把财产全留给儿子,让女儿给养老,后果是什么?

后果无非就是:彻底伤害女儿,女儿也不再管老人,老人没人照顾。同时,手足之间的关系闹掰。


老人让女儿养老,财产却都留给儿子。还好,家里有“明白人”

子女赡养老人,是义务、是美德、是法律强制性的。

但是,不赡养老人、只要不触及过激的法律红线,最多也就受到一些道德谴责,能有多大的实质性的影响?唯一的影响,就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保。

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相信关系也不可能再维系好。

所以,这样的态度和做法,倒霉的是老年人自己,同时会伤害家庭关系。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态度。

2.老人坚持自己的分配意愿,能实现么?

按照老胡的想法,这是我给你们提前说清楚的意思,今后就按照这个来:“这就是我的遗嘱,谁也改不了!”

但是,这种做法有实现的可能么?

从法律的角度,不可能实现。

表达过意思,不代表有用。老胡觉得自己是说好了“口头”遗嘱,但是这种方式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口头遗嘱是有严格规定要求的:

  • 只有在紧急时刻下才适用,例如病危、临终前。只要紧急状况解除,口头遗嘱就自动失效了。
  • 就算是紧急时刻,也必须要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在场,说白了,没法留下文字了,就得靠人证来证明。

很明显,老胡表达的“遗嘱”,上述两条都不占,没用。万一今后孩子们真发生遗产上的纠纷,他说过的话算不得数。

3.万一面临财产之争,应该如何提前安排?

现实中发生很多类似的事情。有些家庭,几年都不来看望老人一次的孩子,最后还要拿走老人留下的一半儿财产,而天天陪护着老人的,却还有可能一分钱得不到。这公平么?

老胡的老伴儿是个明白人:

老胡就算想把房子都留给儿子也给不了,房子不全是他一个人的。你有你处分的想法,我也有我分配的权利。

如果老人真能做到心里有数,可以提前把财产的分配和孩子们的赡养对等起来——用一份遗嘱,既能表达自己对孝顺孩子的奖励,也能对孩子们的行为形成约束。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