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喬冠華為何葉落沒歸根?

「讀史」喬冠華為何葉落沒歸根?

喬冠華,是我國赫赫有名的外交家,上面這張照片是歷史性的,1971年10月26日,經過無數人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席位,11月15日上午,喬冠華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他強調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批評美、蘇干涉別國內政,引起巨大轟動。這是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歷史有時候也給你開玩笑,時光走到1983年的中秋節,這是喬冠華的最後一箇中秋節,這天是陽曆9月21日,文化界著名領導人夏衍——這位與他相交半個世紀的知心友人匆匆趕到他的病床前,作了最後的談話。老喬沒有說別的,只是念念不忘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也是在這個夜晚,他從昏迷中醒來,用手輕撫著章含之的頭髮,最後一次關照夫人說,他死後,要找個清靜的像蘇州那樣有山有水的地方。

9月22日10點零3分,喬冠華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

第二天,《人民日報》第四版刊登了一則電訊: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喬冠華同志因患肺癌,於今日上午10時40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0歲。”

這則短短40餘字的訃告,沒有喬冠華生平的介紹,也沒有一字功過評價。

喬冠華的喪事,根據家屬建議,只舉行了簡單的遺體告別,生前好友自願參加。

1983年10月25日,前往北京醫院的街道擠得水洩不通,人頭湧動,汽車堵塞。來悼念這位風雲人物的人絡繹不絕。有頭面人物,也有布衣百姓;有青年學子,也有國際友人。

10月25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協主持了喬冠華的遺體告別儀式,他的骨灰盒被放進了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讀史」喬冠華為何葉落沒歸根?

喬老的願望是魂歸故里,江蘇是他的家鄉,鹽城是他出生的地方,這裡應該是首選之地。喬老雖說從16歲離開家鄉,再也沒有回來過,但誰讓又能忘了故鄉呢?

雖說喬冠華離開家鄉50多年,沒有再踏上這片故土;他的家人也於1949年前全部去了上海謀生,沒有再返回家園。但他眷念著家鄉,在他極度苦悶的時候,也曾有過“大不了回鄉教書”的話語。他回鄉一望的心願,始終縈懷心間,特別是到了他的晚年!

他對章含之說:從四九年以後,他就忙了,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假,也根本顧不上想念家鄉,沒有時間想這些。再說,當了官,就更不好回去了。如果回去一次,不知要給地方上添多少麻煩。

他接著對章含之說:現在倒好了,不當官了,等這次病好了,也許可以和我一起回家鄉看看……但是,急轉直下的病情,使他未能如願。

喬冠華去世之後,悲痛欲絕的章含之帶上了喬的照片,孤身一人回到了喬的家鄉。也了卻了喬的一樁未遂心願。

據當時接待喬夫人的建湖縣縣長的魏福寶回憶:縣裡事先就接到了市裡的電話,明確指示:低調接待章含之的到來,縣委書記不出面,由縣長陪。說章含之這次回來,是想讓喬冠華的骨灰回葬家鄉,鹽城市委不同意,認為喬有政治問題。

  這樣,就由魏福寶縣長陪章去了喬的老家慶豐東喬莊。晚上回到縣城,湊巧撞見了縣委李書記。當時章很感動,還以為是對她的一種禮遇呢。

  不過,章含之的內心是淒涼的。她從上海趕到建湖,一心想讓喬冠華魂歸故里的想法,沒想到,在官員門的政治敏感中破滅了。落葉歸根,歸不了“根”。她似乎感到了世態的炎涼。

「讀史」喬冠華為何葉落沒歸根?

1984年春節剛過,章含之來到蘇州為丈夫尋找他最後的人生歸宿。章含之找到了當時在蘇州醫學院胸外科工作的好友李顥醫生,在李顥的陪同下,找到木櫝醫院的朋友施醫生。施醫生向他們介紹了他的朋友朱廠長,朱廠長又找到了在東山經聯會工作的朋友楊主任。

東山是個依山傍水的太湖半島,章含之來到楊灣村的華僑公基,就覺得喬冠華生前的夙願已在眼前了。在東山人豪爽俠義的幫助下,章含之接受了蘇州朋友的幫助。她感慨地說:他10年臺上,10年臺下,不要進八寶山革命公墓,只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就可以了。

喬冠華的墓地選擇在楊灣華僑公墓湖沙山難捨石下,這裡背靠大山,面臨太湖,有山有水有清靜,完全符合喬冠華生前的遺願。為體現喬冠華艱苦樸素的人生宗旨,章含之要求丈夫的墓地越簡單越好,並提供了草圖同時拿出了近日領到的2000多元稿費,作為購置墓碑的費用。就這樣,在當年清明節那天,章含之手捧喬冠華的骨灰盒,再次來到東山華僑公墓,安葬了親愛的戰友與丈夫。

碑上除刻有喬冠華的生卒年份之外還刻有,喬老臨終念念不忘的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也許就是喬老一生的真是寫照吧!

「讀史」喬冠華為何葉落沒歸根?


本文參考資料: 訪喬冠華故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0年3月27日 第 07 版)作者:顏世貴

揭秘喬冠華的身後事:用2000元稿費安葬自己《成功》2008年第05期,作者:湯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