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胆小慢热”娃,家长不妨“轻推”,帮其克服恐惧敢于向前

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心得和体会,而且教育孩子还是要根据家庭状况和孩子的自身状况综合来看,所以就算是再好的育儿方法,也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家,等同的教育方式,更是不可取的。

有的孩子天生胆子比较大,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还都要亲自去体验一下,就算再高的梯子,也敢自己爬上去;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规矩意识,只要父母禁止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做;

还有的孩子十分胆小,只要稍微有点困难,就想退缩。

家有“胆小慢热”娃,家长不妨“轻推”,帮其克服恐惧敢于向前

比如几个小朋友在外面玩,孩子明明想加入,却又一直都是躲在你的身后;

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害羞到小脸通红,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丧失掉思考;

晚上怕黑,如果楼道灯坏了,一个人都不敢上楼……

总之,他们不管是对生活中经常要经历的事情,还是比较陌生的场景,都表现的异常敏感,在他们眼里,仿佛危险是无处不在的。

这种类型的孩子,性格胆小害羞、进入状态慢,虽然家长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将孩子培养成自信心强,办事大方的人,可是往往都收效甚微。

很多家长就不禁要问了,如果说孩子的天性真的就是这样,是不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应强行人为改变呢?

如果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做的一点是,弄清楚胆子小慢热和性格内向的区别到底在哪?

01“不推”——虽内心期望,却被动等待

内向的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出几个特点来,不过最共性的一点就是,这类人不愿意主动的和人沟通交流。

而胆子小、进入状态慢热,并不是孩子的本质性格,而是一种外在的倾向和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内心焦虑,可这并不等于是他们不愿意主动的与别人进行沟通。

而导致大家经常将其混淆的原因就是因为,胆小慢热也是内向孩子的表现特征之一。

家有“胆小慢热”娃,家长不妨“轻推”,帮其克服恐惧敢于向前

当面对一个全新场合时,内向孩子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对这个场合,但不会想到自己有不受欢迎的可能性;

而胆小的孩子,就算他们再喜欢、再想和别人在一块玩,可是自己的内心就已经把自己给拒绝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受欢迎。

由此可见,胆子小慢热的孩子也是希望有勇气的,只是自己并不具备能与内心想法相对应的能力。

所以,对于这类孩子的引导更该做的是,帮助他们战胜内心焦虑感,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尝试体验陌生场景,学习相处技巧。

当孩子因为困难而不敢向前时,家长若还不在背后帮孩子一把,可能孩子永远都不会主动的迈出那一步,家长别像孩子一样被动的等待。

02“强推”——要求孩子必须锻炼

到了这个步骤后,很多家长又会犯了用力过猛的错误,他们对孩子的锻炼推的太用力了,有些“超纲”。

推得太用力,是什么意思?很多家长认为,既然孩子胆小,怕某样事情,那就越要带孩子做这类事情。但是这种强推的方法,是否真的对改善孩子的胆小害羞有作用呢?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进行说明:

如果有一个胆小的男孩,平时很怕狗,每次和爸爸出去看到狗时,都会躲到爸爸的身后。

家有“胆小慢热”娃,家长不妨“轻推”,帮其克服恐惧敢于向前

爸爸认为身为一个男孩子,普通的小狗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父亲决定提高孩子的胆量,再遇到狗时,不但不让孩子躲在身后,而且自己还要和孩子保持距离,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往前走。

孩子虽然害怕,可还是走过来了,爸爸说:“你看,狗没有伤害到你吧,以后也不用怕了!”

后来,当爸爸带孩子出去时,孩子的表现却与爸爸设想的完全相反。这次,孩子还距离狗更远的距离,就蹲在地上发抖了。

看过后,可能大家就会说了,既然孩子这么害怕,何必要这么强迫呢?

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还认为如果自己这么帮忙,孩子的胆量依旧没有改变,那完全就是孩子自己的原因。

03“轻推”——锻炼孩子敢于向前的勇气

对于胆子小慢热的孩子来说,前面提到的不推和强推都是不准确的。

这时,我们要借用科恩创作的《游戏力》中的一个概念,“轻推”。

这是介于不推和强推之间的一种方式,意思是告诉孩子:“宝贝,没事的,你再努力向前一小步,爸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不只是孩子,哪怕是成人在遇到困难时,心里面都会产生一种既想克服,又因为害怕失败而恐惧的摇摆状态。

如果父母不推,孩子的畏难心理就会占据主导地位,最后还是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如果家长强推,还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心理阴影,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道理。

家有“胆小慢热”娃,家长不妨“轻推”,帮其克服恐惧敢于向前

比如是孩子怕狗这个问题。以轻推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会说:

宝贝,前面有一个小狗,你是不是有些害怕?爸爸可以理解你这种心态,但是小狗大多还都是比较温顺的,而且边上还有那么多孩子也在和小狗一起玩耍,你是不是也想加入呢?

而且爸爸就在你的身边,就算真的出现危险,爸爸也会第一时间保护你,哪怕是晚上做噩梦,爸爸妈妈也会陪着你的,让我们一起来克服恐惧感,好不好?

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的不同推动方式,会产生不同样的结局。而轻推的方式,就是先做到与孩子共情,然后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最后再鼓励孩子向前。

04如何判断轻推的临界点在哪?

说着容易,可是轻推的临界点应如何找到呢?

一般来说,孩子面对恐惧时都会有如下四种反应:

① 逃避:极力的远离。

② 失控:再次有危险时,情绪异常。

③ 紧张:尽管害怕,还要保持镇定。

④ 直面:逐渐接近自己害怕的事物,一点点处理恐惧感受。

而在孩子想要逃避和情绪失控的交汇点的位置,就是这个临界点。家长要做的是安慰孩子,尽量稳定住孩子的情绪,推着孩子继续向前。后面两个阶段则是孩子努力着面对,勇敢的表现。

家长在孩子处于临界点时,给予亲情上的支持关系,才会真正提升孩子的胆量,但是这也要因人而异,需要家长持续观察才可。

05轻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解除孩子头脑中的警惕性

孩子面对恐惧时,自然会产生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只有在父母的帮助下,才算能调节压力,所以这就要求家长能够帮助孩子解除掉大脑中的危险报警信号。

家有“胆小慢热”娃,家长不妨“轻推”,帮其克服恐惧敢于向前

​而关键点则是家长要站到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2)平复恐惧与焦虑的内心

解除掉孩子身上的安全警报后,家长可以先让孩子通过深呼吸来稳定情绪,然后再回忆以往的快乐经历。

3)做到事后复盘

家长轻推时,还要继续和孩子保持联系的状态,避免孩子有逃避情绪。

还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耐心,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等一切结束后,就到了复盘环节,家长可以扩大孩子的成就感,降低孩子的压力感,等到孩子再面临困难,就不会这么恐惧了。

孩子的主观上面都是愿意向前进,和愿意克服恐惧的,而只有找到孩子的临界点,再由父母发挥“轻推”的作用,才会让孩子逐步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