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教你自我定位,一招抓住對手弱點


《孫子兵法》教你自我定位,一招抓住對手弱點

《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兵家行軍打仗中,是常用的招數。古往今來,歷代軍事家都在運用這一規律,經過反覆的驗證,它對於戰爭,政治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自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篇》,意思是要以智謀攻城,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其前提是既掌握敵人的優劣勢,也瞭解自己的優劣勢。

在軍事紛爭中,只有做到既瞭解敵人,又瞭解自己,才能清晰地預測戰爭發展的方向,並由此制定詳細的戰略,掌握主動,以最小的犧牲獲取最大的勝利。

在今天職場上也一樣如此,無論是對手還是客戶,要先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再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方案,這樣才能夠把勝算控制在最大範圍。

《孫子兵法》教你自我定位,一招抓住對手弱點

案例解析:

公元198年,曹操出兵攻打張繡。

有一天,曹操大軍突然退走了,張繡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於是決定去追擊。這時張繡的手下賈詡說道:“將軍不應該追擊曹軍,否則一定會失敗的。”但張繡並不這麼認為,還是領兵追上了曹軍。結果是,曹軍奮力迎戰,張繡大敗而回。 過了半天后,賈詡找到張繡,對他說:“將軍現在可以追擊了,相信再戰的話,一定能夠取勝的。” “今天已經失敗了,為什麼還要追擊呢?”張繡不明白地問道。 “所謂軍事有變,今天再次追擊一定能勝利。”賈詡自信地說。於是張繡再次召喚部屬,對曹軍進行追擊,結果大獲全勝。

回來後,張繡疑惑地對賈詡說道:“先前我們用精兵追擊,你說一定會失敗,後來我們用敗兵攻擊勝兵而你說一定會勝利,如你所說的一樣,那麼你是如何得到這些經驗的呢?” 賈詡說道:“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並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軍雖然撤退了,曹操必定會親自斷後,以防備追兵;追兵雖然是精銳,但大將卻不敵曹操,而曹操斷後的士兵也必然是精銳,如此一來,將軍必敗。曹操急於退兵,一定是因為許都出事了,既然擊破了追兵,必然會丟掉大部分重武器和盔甲,不再有過多的準備,就算留有大將斷後,也必定不是您的對手,這樣一來將軍就會必勝。” 這時張繡才恍然大悟,對賈詡十分佩服。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賈詡對曹操的行動可謂是深有所解,而這也是孫武所提倡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對敵人詳細瞭解,才能正確判斷出敵人的動向,才能有效地打擊敵人。

《孫子兵法》教你自我定位,一招抓住對手弱點

同樣,《孫子兵法》的戰略在現代職場中也同樣適用。華為就是運用了《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術。

華為內部修訂的《華為基本法》被公司審議通過沒多久,一場聲勢浩大的創新大辯論就在華為掀起。這場辯論的焦點是,研發創新是客戶需求優先,還是技術優先。辯論的背景是,對於華為的一些“技術天才”來說,技術優先,一度成為其研發創新的出發點。在對待客戶需求上,他們常常和客戶服務人員發生爭執。在任正非看來,就華為當時的資源條件和市場競爭態勢來說,研發創新應該是客戶需求優先。與同行業中的跨國巨頭相比,華為在技術上的儲備還遠遠不夠。華為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擴大市場份額,提高銷售收入,為研發創新積累更多的財力。

更重要的是,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從此被確立為華為的價值主張。“客戶需求是創新的驅動力和目標”,“客戶的成功是創新的最好回報。”在華為,一切創新活動都聚焦在客戶當前的和潛在的需求上。

華為正是因為當年對自己的準確認識和定位,才有了今天的發展,這也體現了華為的管理層對於《孫子兵法》的活學活用。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孫子兵法》最光輝的軍事思想之一。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企業的管理者,更要對實際面對的情況進行詳細準確,全面深入的瞭解。進而做出周密嚴謹的分析,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戰略和應對措施。才有可能在殘酷的商戰中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