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學古詩》第2講:考試不順發個牢騷,竟然千古流傳


《跟著故事學古詩》第2講:考試不順發個牢騷,竟然千古流傳

上一課我們講到,46歲的孟郊中進士後寫了一首詩,把喜悅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是這類詩的代表作。這回我們還是繼續講中舉當官的事,只不過表達的不是喜悅和激動,而是牢騷滿腹,主人公就是寫了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邊塞詩人岑參。

【詩詞欣賞】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唐·岑參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

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

只緣五斗米,辜負一漁竿。

【詩人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人。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

【詩詞裡的故事】

有牢騷,但還是為五斗米折腰

唐朝天寶三年(744年),三十歲的岑參高中一甲第二名,但官運不順,經吏部試後,僅僅被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這是一個小官,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他當然非常失望,於是作了這首牢騷名篇——《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在詩中,他滿腹牢騷地寫道:人到三十才得個一命官,仕宦的念頭快要消磨完。自憐沒有什麼祖傳家業,總不敢嫌棄這微小的官。澗水吞沒了採樵的小路,美麗的山花醉倚在藥欄。只因為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負這根釣魚竿。

雖然有牢騷,但正像詩裡給出的答案一樣,岑參還是選擇“為五斗米折腰”,去當了官。同學們可能很奇怪,這還不如不去呢。但是我們看待古代的詩人,不能以今天眼光居高臨下,而是要站在他們當時的立場上。如今,有許多的職業可以選擇,如果考不上公務員,還可以去國企,國企進不了,還能去外企、民企,所有企業都去不了,還可以選擇自己創業,當個體戶。但在古代,對於讀書人來說,考試當官可以說是唯一的好選擇,他們從小時候啟蒙開始,就被傳達一種思想,那就是將來要中舉當官,當官是好的,社會地位最高,是發揮才華最好的平臺,而其他職業相比而言地位都低,甚至是輕賤的,比如商人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受人待見。況且,岑參早年家庭孤貧,跟著哥哥讀書,好不容易得個官,小是小了點,但總比當個沒有功名的讀書人強,沒準將來有機會,還能提拔上去。

從此,寫雪景再繞不開他的詩

說過岑參的牢騷詩後,我們必須提到岑參真正拿手的邊塞詩,由於兩次從軍邊塞,岑參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寫出來的詩自然獨具一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這首七言詩比較長,總共有18句,內容很簡單,就是描寫邊塞“胡地”的自然風貌和送別之景,所表達的無非是離別之情。其中,第二聯最出名,相信很多同學們都聽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同學會很奇怪,明明是白雪歌,怎麼會寫到梨花上去了?原來,作者是用了比喻手法,把雪比作盛開的梨花,藉此描寫胡地風雪之急之大,好像一夜春風到來,千萬棵梨樹開了花。

因為這個比喻太精彩,所以從此以後,凡是寫雪景總繞不開這首詩的這一句。別小看這一個比喻,能把雪這個普通的自然現象寫出新花樣來,真的並不容易。

關於比喻詠雪,歷史上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書聖王羲之二兒媳婦、謝安的侄女謝道韞,是歷史上名氣很大的才女,而讓她留下才名的就是她的詠雪佳句。

有一年大雪,叔父謝安的出句“白雪紛紛何所似?”,讓眾後輩對,謝道韞的堂兄先對,對的是“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並不滿意,等到謝道韞來對,她對的是“未若柳絮因風起”,這一句實在是高明瞭許多,用柳絮來雪花,確實描畫出南方大雪輕盈飛揚的姿態。“詠絮之才”也因此成了才女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