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职场上,每个人都是说拿成果来交换,但是总有一些老板看着你闲着他就内心不舒服,觉得你在偷懒!职场呆呆的老板就是这么一个人,明明今天的工作量我都完成了,新人还没做完!觉得新人干活踏实肯吃苦,而我却是典型懒惰的标签!

原来职场上,真的映衬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呆呆是做技术维修的,售后服务部,针对现场返回来的设备情况进行设备拆分,查找问题,做好数据分析与报告,然后在出具一个反馈意见!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每天早晨我们都根据技术熟练程度分配一定量的设备,我个人经常负责多一点的东西,新来的小伙干活很勤快,但是总是找不到要领,冲过去就是一顿猛拆,然后一通分析!

而我往往需要针对设备进行以前数据浏览,分析大概的问题,产品分类,然后是否需要充电,有些设备不需要拆开就可以解决,所以我经常6个小时就完成了,同事还得加班两个小时干完!可是这个时候领导不干了!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领导在年终大会总结上,开始公开表扬我的同事,经常加班加点排查问题,而其他人都已经走了,一方面夸奖同事勤快能干,另一部分讽刺我们没有团队作战能力!可想而知同事当场就得到五万元奖励!而我们被罚了一人五百块钱!

之后我气不过就辞职了,而我的这个同事更加勤奋的工作,无奈学艺不精很多问题都被忽略导致被投诉,老板真心急眼了高薪就想把我请回来继续干,而我已经在其他公司上班了就拒绝了!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老板病急乱投医,承诺晚上过去先把某型号设备查找一下,按照原厂工程师现场维修费用给钱!所以说老员工并不是真正的闲,而是真懂!

针对老板总觉得老员工闲这种情况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有这么一类企业:员工累,老板更累。都在为了企业的明天努力,也想了不少新办法,但收效甚微!

传统企业由于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定会因为信息通路不畅,“老板不知道,员工不敢说”让经营者颇为头疼!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励不到位!

正确有效的销售人员薪酬设计应该是多元化的激励:如下图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

想要留住人才,让员工有持续的加薪空间,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还是让薪酬模式,从固定薪酬向宽带薪酬转变。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宽带薪酬是大势所趋。其原理是通过丰富和扩展薪酬的弹性,以增强薪酬本身的激励性。相比而言,固定薪酬、窄幅薪酬非常缺乏驱动力,无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工资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就死了。所以,对于传统薪酬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举个案例,某门店店长薪酬模式: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宽带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每一个指标设定一个平衡点(平衡点选在过去一年的数据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员工达成的共识点),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员工就可以拿到这部分薪酬。

由于平衡点是相对容易达到的值,所以员工压力不大!每个指标都可以加工资,因为在平衡点的基础上,

  1. 营业收入每增加5000元,奖励100元,每减少5000元,少发50元;
  2. 利润额每多1000元,奖励12元,每少500,少发6元;
  3. 人创营业额,每多400,奖励50,每少400,少发25元;
  4. 培训员工,每多培训一个小时,奖励50元,每少一个小时,少发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KSF激励方式的设计5大原则。

1、以平衡点为导向的激励

例如:销售额(产值工资5000元)。2016年全年月均销售500万,以500万为平衡点,高于500万的,每高出10万奖励100元,如低于500万,每低于10万,少发80元。

2、以提成点为导向的激励

上述案例:也可这样设计:销售额1万=10元,或销售额提成率为0.1%。

3、以要求标准为导向的激励

上述案例

4、设定幅度的弹性激励

例如:工资费用率指标。2016年平均工资费率为26%,最高时达到38%,最低时为22%,数据的波动性很大。经过测算,选取25-27%作为不奖不罚的中间地带,高于27%的,每高0.1%少发10元,低于25%的,没低0.1%,奖励15元。

5、正激励与负激励

在设计考核激励是,一定要衡量正负激励的水平。从整体来看,正激励要大于负激励。从个体来看,被考核人不能完全控制的指标、经营性的指标,正激励要相对大于负激励;被考核人可以完全控制的指标,正激励与负激励可以相当;而对于管理性指标,尤其是责任性、要求性的指标,负激励可以大于正激励。

老员工离职后,老板哭着又请回来了,职场上,都是拿成果来交换的

私信小编 “绩效” 两字,一招制胜;免费发送100分钟快效、创新薪酬绩效;内部学习视频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