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

编者按:2020年开局,新冠病毒的来袭不仅让大家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还为市场经济蒙上了一层灰色,2020经济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投资又该怎么做?自己的企业该如何渡过难关?

对此,第一经济联合战略合作单位——宜信财富为您奉上财富夜话“投资7日谈”特别节目,7日连播,每晚20:00点,各行业专家在线为您送上疫情下的投资分析。

以下是宜信财富首席经济学家李琳与宜信财富产品策略负责人、资本市场负责人王浩宇为大家带来的“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的精彩分享文字版;大家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观看视频回放。


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视频回放


关于宏观经济

李琳:

刚刚过去的春节让大家心绪难宁,疫情之下,我们度过了一个冷静而又沉重的春节。这场突发事件对我们的经济和一些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视角,我们看到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受到一些明显的冲击,短期内也会带来一些失业的上升和物价的上涨,从中观行业而言呢,不同的行业也受到了不同的打击,对于微观个体的影响,我们看到了民企,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等受损的程度更为显著。下面我将就六个方面的问题和大家展开分享。

Q1:疫情对我国GDP会产生哪些影响?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疫情的发展是决定疫情对经济影响最根本的因素,我们不是传染病的学家,难以对疫情本身作出预测。

钟南山等专家预期疫情拐点在元宵节前后出现,假定随后两到三个月内逐步消退,基于他们的疫情预测,结合历史疫情的经验以及定量分析,我们认为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将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也就是这次疫情爆发期所在的季度。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特别是一季度增长,我们认为有较大的拖累。预期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仅为5%,远低于去年四季度的环比增长。新冠疫情拖累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速约为1.1个百分点,这个拖累大于当时SARS爆发期,当初2003年第二季度增长的大概0.6个百分点的拖累。我们预期疫情对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拖累是较为有限的,大概是0.2个百分点。

和历史上的众多疫情一样,这次疫情在中长期是难以改变中国经济温和放缓的趋势。具体地看,2020年其它季度经济表现在政策适度放宽的一个假设情况下,我们预期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经济增速会有一些修复,平均约5.8个百分点,那么全年我们预期大概是实现5.6个百分点的增长,

是略低于我们在今年1月7号发表的“2020年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中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5.8%的预测。就行业表现而言,鉴于SARS的经验我们认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短期仍将对消费以及第三产业带来更为明显的冲击,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零售、旅游、金融、地产等。

SARS对GDP及相关第三产业的冲击强度

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Wind,宜信财富

Q2:以史为鉴,和2003年SARS相比,我们怎么看待这次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和大家记忆犹新的SARS病毒同源性高达85%,但是它的致死率较低,比SARS要低,令人担忧的地方在于它的传染性和传播性更快,甚至还出现一些无症状病人的病例,与2003年SARS相比,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就是当前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处于春节期间的特殊阶段,面临着一些节后春运返城的严重考验,同时现在的这个交通便捷程度远远高于2003年。

再加上武汉是中国的交通枢纽,武汉市长之前披露春节期间有500万人离开武汉流向了其它地区,这些新特点都使得控制新冠疫情扩散的难度增加,我们认为这次疫情对经济的拖累要大过SARS,有几个重要的点。

第一点,当前中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较SARS时有大幅的提升,目前高达54%。

第二点,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范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和延长假期等措施,这些措施对隔断病毒传播十分有帮助,但同时也降低了消费和社会生产水平。

第三,和SARS时不同,中国当前面临着更为负面的外贸和外部的投资环境。

第四点,2003年SARS当时是处于一个经济的上行周期,外需非常旺盛,而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下行,面临着结构性、周期性和体制性的压力,存在增长的新旧动能换档的状况,因而更容易放大疫情的负面刺激。

最后一点,我们想强调的就是房地产销售,房地产销售在一季度或因为疫情受到较大的打击,令开发商资金回款和信心受到冲击,使得房地产开发活动面临调整的压力,给经济增长下行带来额外的一层新的因素。

Q3:国际组织和全球诸多国家已经对中国疫情采取了部分的措施,这些举动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影响?

值得一提的就是1月30号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国际卫生条例生效以来,国际卫生组织第六次作出这样的宣布,是国际卫生组织对国际疫情的最高级的警报,但是它也强调不主张各国对国际旅行和跟中国有关的贸易采取非必要的一些限制。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美国航空,美联空,加拿大航空,英国航空,法国航空等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停飞中国,同时也看到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从中国撤侨,这些国家对中国疫情的反应相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警报来说更值得关注,对中国经济或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的贸易和外部的投资环境在短期内较为负面。

Q4:政策上有哪些预测和建议?

我们预期一系列的宏观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的一些压力:第一个就是财政政策,我们预期政府将对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减免部分的税费。第二个就是信贷政策放宽,对受疫情较大的行业和地区适当倾斜,对小微企业予以信贷的支持。第三点是我们预期银行或会下浮贷款利率。第四个就是我们预期将会加大地方债的放行规模。第五个就是货币政策定向和全面的放松,包括降息和降准。第六点我们特别想强调的是,因为房地产下行给经济带来一个额外的下行压力,如果房地产下行经济的风险较大,针对房地产融资和非投机性的住房的需求政策,我们认为可能会出现一些边界的放松。

Q5:疫情下的资产配置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季度大幅放缓,股市的压力也变得更为明显。在1月初发表的“宜信财富2020资产配置策略指引”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对资产配置做出短期的战术性的调整,来应对公开资本市场短期的波动。

第一点,我们认为短期内收益率潜在下行,中国的利率债建议增配,中国经济本已经面临较大的结构性和周期性的压力,疫情的发生可谓是雪上加霜,我们预期短期内会有一些降准和降息,使得收益率下降,利好利率债。

第二点我们建议短期暂时降低A股的配置比例,相对于SARS爆发期上证300,一度下跌8.5%的情形,此次疫情或将在短期给股市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是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医药生物板块可能立时上涨,银行公用事业必选消费等防御性板块相对比较稳定。

第三点我们仍然看好中国股市的中长期配置价值,预期疫情对股市的中长期影响较为有限,股市随后会有一些修复性的行情,就2020年全年的中长期策略而言,我们重申配置高股息的防御性板块,强调配置优质龙头的公司股票,因为其具有长期价值优势,同时我们强调有政策支持的5G国产替代以及大创新等概念性的板块。

第四点,我们重申黄金仍然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新疫情的到来,疫情的发生使得黄金上涨5%,在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全球经济向更晚期阶段运行的这个背景下,我们预期今年剩余的时间里黄金价格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第五点,疫情对海外资产的表现影响有限,虽然当前新冠疫情问题更严重,传播范围更广,但其影响也主要被控制在中国的国内。

第六点,坚持超配另类资产,在公开市场短期风险提升的情况下,另类资产的配置价值显得更为突出,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对冲基金这些另类资产与传统股债资产回报相关性低,增加私募股权这类另类资产在组合中的比重会给投资组合带来多样化的同时,也能帮助提升投资组合回报。

Q6:对受到明显冲击的企业,企业该如何应对?

我特别推荐陈春花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企业的对策建议》,她有几点讲得特别好,第一点就是要坚信企业发展,中国经济虽然说受到一些打击,但是还是有一些增长的,无论是实际增长还是名义增长。第二点她说企业要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也就是说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预测并给予预测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完美的判断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做法就是要朝着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的准备,并努力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在很多不确定性的状况下,要持续而具备灵活的这个适应性是作为企业应该掌握的一种能力。

第三点陈教授提到在危机的时候对企业结构做加减法,从而使得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动态应对不确定性的业务能力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沉着地应对,接下来我们请宜信财富产品策略负责人,资本市场负责人王浩宇来给大家解读今天A股的开市情况以及这场疫情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

关于资本市场

王浩宇:

谢谢李琳博士。全球资本市场在假期里的动荡时刻牵动投资者的心,我所带领的宜信财富资本市场团队长期专注于全球和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对疫情下的动态一直在密切关注。我们先来关注市场表现:

今天是A股节后第一天开市,节前,海外市场已经对疫情提前反应,欧美股市出现明显下跌,而对A股市场最有参考意义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春节期间仍在交易,按照节前A股收盘时点到2月1日的周五收盘,A50期货累计下跌了7.5%,因此,今天开盘,A股再次出现明显且剧烈的震荡下行,符合我们的预期。

进一步长期看看,我们明确地认为资本市场长期布局机会明确。可用四个成语展开分析,分别是以史为鉴、抓住关键、坚实后盾、克服恐慌。

首先,以史为鉴:疫情本身并非改变趋势的核心因素

市场厌恶不确定性,而人性放大了不确定性。与洪水、火灾等因素一样,病毒蔓延产生大量不确定性,并被市场负面定价。从人性角度看,初期疫情被天然轻视,随后又被过度担心,直到局面反转再恢复平静。通常看,人们往往给当下变量过大的权重,给长期变量过小的权重。

历次疫情高峰期后,全球市场普遍明显修复。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更取决于严重程度、宏观环境。如H1N1适逢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底部、H7N9处全球经济复苏初期,市场反应不显著;疫情高峰过后,市场普遍明显修复,从过去6次疫情后1至3个月来看,市场反而有较明显正回报。

图1:历次疫情期间,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

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

第二,抓住关键:疫情拐点及其对经济影响是两个核心,我们并不悲观

与SARS比,此次疫情有多个正面因素。

第一,政府应对措施更加透明、果断,迅速阻截传播并加快资源调配,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反应积极。而2012年12月出现的“非典”,整个春节缺乏控制、2003年4月份全面爆发,6月份基本控制,7月份才结束。此次疫情于2020年春节被全面控制,30多个省已启动了应急预案。第二,SARS期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防疫能力,带给我们较强的流行病学科研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虽然疫情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但SARS经验发挥的巨大作用仍不可否认。第三,较17年前比,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在民航、铁路、建筑、通信等方面协同力更强、纵深更广,形成了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

疫情拐点何时出现?虽难以精准判断,但作三个情景假设。

情景一:防控及时得力,疫情高峰为2月中,3至4月结束,WHO解除PHEIC认定。情景二:节后复工人口流动,疫情延续至二季度,在气温升高辅助下,6月结束。情景三:病毒变异、复工扩散,疫情持续时间超出预期。

综上分析,情景一概率较大,且对经济影响可控。首先,较SARS时期,疫情持续时间更短。SARS持续了近7个月,而假如情景一发生,疫情有望在3到4个月内得到控制。其次,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变化。对比2003年,中国刚加入WTO,经济核心驱动力是外贸;2020年,中国经济内生驱动力更强,新经济如互联网、智能手机、5G、大消费、医药等行业比旧经济如“铁公基”、钢铁、水泥、煤炭、低端出口等活力更突出。再次,经济总量不同。2003年,中国GDP总规模约12万亿人民币,非典的负面影响约500至1000亿人民币;2020年,中国GDP已约100万亿,抗风险能力不可同日而语。2019年一季度武汉GDP总量3300亿人民币,就算下降50%,影响大概是1500亿左右。算上整个湖北省甚至全国相关损失,如果按3000至4000亿人民币的损失算,对GDP总量影响有限,约0.5个百分点。

第三,坚实后盾:资本市场将迎来密集支持政策

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重塑资本市场信心。突发事件对实体经济、金融产业等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参考2003年“非典”时期经验,疫情结束后政府出台了各项措施,包括财政政策端的减税、降费、专项补贴等,也包括货币政策的宽松政策,对冲疫情中受影响的环节。我们预判,相应政策措施将密集出台。

政策支持箭在弦上。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已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同时,人民银行、外管局等针对多个流动性便利措施已筹划推出。预计春节假期后,多部门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第四,克服恐慌:资本市场超跌,将创造布局机会

投资的本质,是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疫情或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下跌,但对长期价值影响有限,价格下跌反而为坚定的长期投资者创造了机会。“别人恐惧时贪婪”,是当下应反复思考的一句话。

中国股市虽跟进下跌,“黄金”时代被短暂延迟、但趋势不改。情绪是资本市场波动的放大器,A股在假期积累的恐慌情绪带动下,伴随海外市场产生下行震荡局面。参考2003年初,机构投资者等一致认为牛市即将到来,但SARS将其延缓三个季度,上证综指从1600点降至1300点,估值再次处于低位,创造了“深蹲起跳”的机会(图2),2013年11月短暂牛市才启动,目前已升至近3000点。同期,债券市场避险情绪攀升,国债价格明显上涨、收益率快速下跌。(图3)

图2 非典期间(标红)上证综指表现

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

图3 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

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

冷静地看,疫情将帮助中国资本市场尽快完成探底,创造较好的布局机会。 A股仍是全球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四大长期因素不变:市场估值全球最便宜、海外机构资金涌入、“科创板”推动注册制横空出世、法制化打击造假力度空前,2020 年起,A股迎来结构性“黄金”时代,追赶中国经济过去的辉煌三十年。如果A股在疫情带动下继续调整,且宏观经济如前所述影响相对较小,则将创造明显的价格和价值偏离机会。

图4 相对全球近20x市盈率,A、H股估值均处历史大底

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之道

微观受影响的行业较集中,疫情拐点后迎反转。宏观经济影响虽可测算,但微观层面影响不可忽视,每个投资人“体感”也可知。服务业如餐饮、酒店、旅游、线下消费、线下商业、珠宝奢侈品、肉制品消费等,将受到最直接冲击。

对比“非典”,上述大多行业在疫情解除后一个季度修复了估值、盈利回升;而入境旅游、会展等行业,需3个季度全面修复;进一步看,很多产业从商业形态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如当年“非典”时期崛起了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公司,而此次疫情将推动“线上替代线下”的如生鲜、观影等行业的新变革。

医药板块值得长期关注,但不建议短期追高。值得注意的是,与病毒防治、口罩防护、红外检测等疫情相关的医药板块已提前启动,个股节前已出现连续涨停。当年非典事件时,抗生素类、诊断试剂类股票,也曾短暂红火,但疫情后股价打回原地。从投资角度看,需关注上市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长线投资具有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而应避免“追涨杀跌”、炒作题材。

李琳:衷心希望各位投资朋友们,一定要保持乐观,我们坚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要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总结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非理性情绪对金融市场形成不必要的影响。待到春暖花开时,一切都会柳暗花明。


第1经济www.leadeco.com,致力于经济监测和部门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