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編者按:2020年開局,新冠病毒的來襲不僅讓大家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還為市場經濟蒙上了一層灰色,2020經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投資又該怎麼做?自己的企業該如何渡過難關?

對此,第一經濟聯合戰略合作單位——宜信財富為您奉上財富夜話“投資7日談”特別節目,7日連播,每晚20:00點,各行業專家在線為您送上疫情下的投資分析。

以下是宜信財富首席經濟學家李琳與宜信財富產品策略負責人、資本市場負責人王浩宇為大家帶來的“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的精彩分享文字版;大家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在線觀看視頻回放。


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進入小程序視頻回放


關於宏觀經濟

李琳:

剛剛過去的春節讓大家心緒難寧,疫情之下,我們度過了一個冷靜而又沉重的春節。這場突發事件對我們的經濟和一些行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從宏觀的視角,我們看到投資消費和出口都受到一些明顯的衝擊,短期內也會帶來一些失業的上升和物價的上漲,從中觀行業而言呢,不同的行業也受到了不同的打擊,對於微觀個體的影響,我們看到了民企,小微企業和農民工等受損的程度更為顯著。下面我將就六個方面的問題和大家展開分享。

Q1:疫情對我國GDP會產生哪些影響?

首先我們要理解的是疫情的發展是決定疫情對經濟影響最根本的因素,我們不是傳染病的學家,難以對疫情本身作出預測。

鍾南山等專家預期疫情拐點在元宵節前後出現,假定隨後兩到三個月內逐步消退,基於他們的疫情預測,結合歷史疫情的經驗以及定量分析,我們認為疫情對經濟的負面衝擊將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也就是這次疫情爆發期所在的季度。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短期增長,特別是一季度增長,我們認為有較大的拖累。預期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長僅為5%,遠低於去年四季度的環比增長。新冠疫情拖累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速約為1.1個百分點,這個拖累大於當時SARS爆發期,當初2003年第二季度增長的大概0.6個百分點的拖累。我們預期疫情對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拖累是較為有限的,大概是0.2個百分點。

和歷史上的眾多疫情一樣,這次疫情在中長期是難以改變中國經濟溫和放緩的趨勢。具體地看,2020年其它季度經濟表現在政策適度放寬的一個假設情況下,我們預期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經濟增速會有一些修復,平均約5.8個百分點,那麼全年我們預期大概是實現5.6個百分點的增長,

是略低於我們在今年1月7號發表的“2020年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中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5.8%的預測。就行業表現而言,鑑於SARS的經驗我們認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短期仍將對消費以及第三產業帶來更為明顯的衝擊,包括交通運輸、住宿、餐飲、零售、旅遊、金融、地產等。

SARS對GDP及相關第三產業的衝擊強度

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Wind,宜信財富

Q2:以史為鑑,和2003年SARS相比,我們怎麼看待這次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和大家記憶猶新的SARS病毒同源性高達85%,但是它的致死率較低,比SARS要低,令人擔憂的地方在於它的傳染性和傳播性更快,甚至還出現一些無症狀病人的病例,與2003年SARS相比,它有一些突出的特點就是當前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期處於春節期間的特殊階段,面臨著一些節後春運返城的嚴重考驗,同時現在的這個交通便捷程度遠遠高於2003年。

再加上武漢是中國的交通樞紐,武漢市長之前披露春節期間有500萬人離開武漢流向了其它地區,這些新特點都使得控制新冠疫情擴散的難度增加,我們認為這次疫情對經濟的拖累要大過SARS,有幾個重要的點。

第一點,當前中國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佔比較SARS時有大幅的提升,目前高達54%。

第二點,國家採取了嚴格的疫情防範措施,包括限制人員流動和延長假期等措施,這些措施對隔斷病毒傳播十分有幫助,但同時也降低了消費和社會生產水平。

第三,和SARS時不同,中國當前面臨著更為負面的外貿和外部的投資環境。

第四點,2003年SARS當時是處於一個經濟的上行週期,外需非常旺盛,而目前中國經濟處在一個長期經濟增長趨勢下行,面臨著結構性、週期性和體制性的壓力,存在增長的新舊動能換檔的狀況,因而更容易放大疫情的負面刺激。

最後一點,我們想強調的就是房地產銷售,房地產銷售在一季度或因為疫情受到較大的打擊,令開發商資金回款和信心受到衝擊,使得房地產開發活動面臨調整的壓力,給經濟增長下行帶來額外的一層新的因素。

Q3:國際組織和全球諸多國家已經對中國疫情采取了部分的措施,這些舉動會對中國造成哪些影響?

值得一提的就是1月30號晚,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國際衛生條例生效以來,國際衛生組織第六次作出這樣的宣佈,是國際衛生組織對國際疫情的最高級的警報,但是它也強調不主張各國對國際旅行和跟中國有關的貿易採取非必要的一些限制。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美國航空,美聯空,加拿大航空,英國航空,法國航空等多個國家的航空公司停飛中國,同時也看到了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從中國撤僑,這些國家對中國疫情的反應相比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的警報來說更值得關注,對中國經濟或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我們認為中國的貿易和外部的投資環境在短期內較為負面。

Q4:政策上有哪些預測和建議?

我們預期一系列的宏觀政策來應對經濟下行的一些壓力:第一個就是財政政策,我們預期政府將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減免部分的稅費。第二個就是信貸政策放寬,對受疫情較大的行業和地區適當傾斜,對小微企業予以信貸的支持。第三點是我們預期銀行或會下浮貸款利率。第四個就是我們預期將會加大地方債的放行規模。第五個就是貨幣政策定向和全面的放鬆,包括降息和降準。第六點我們特別想強調的是,因為房地產下行給經濟帶來一個額外的下行壓力,如果房地產下行經濟的風險較大,針對房地產融資和非投機性的住房的需求政策,我們認為可能會出現一些邊界的放鬆。

Q5:疫情下的資產配置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在一季度大幅放緩,股市的壓力也變得更為明顯。在1月初發表的“宜信財富2020資產配置策略指引”的基礎上,我們建議對資產配置做出短期的戰術性的調整,來應對公開資本市場短期的波動。

第一點,我們認為短期內收益率潛在下行,中國的利率債建議增配,中國經濟本已經面臨較大的結構性和週期性的壓力,疫情的發生可謂是雪上加霜,我們預期短期內會有一些降準和降息,使得收益率下降,利好利率債。

第二點我們建議短期暫時降低A股的配置比例,相對於SARS爆發期上證300,一度下跌8.5%的情形,此次疫情或將在短期給股市帶來更大的壓力,但是一些特定的行業,比如醫藥生物板塊可能立時上漲,銀行公用事業必選消費等防禦性板塊相對比較穩定。

第三點我們仍然看好中國股市的中長期配置價值,預期疫情對股市的中長期影響較為有限,股市隨後會有一些修復性的行情,就2020年全年的中長期策略而言,我們重申配置高股息的防禦性板塊,強調配置優質龍頭的公司股票,因為其具有長期價值優勢,同時我們強調有政策支持的5G國產替代以及大創新等概念性的板塊。

第四點,我們重申黃金仍然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新疫情的到來,疫情的發生使得黃金上漲5%,在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全球經濟向更晚期階段運行的這個背景下,我們預期今年剩餘的時間裡黃金價格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第五點,疫情對海外資產的表現影響有限,雖然當前新冠疫情問題更嚴重,傳播範圍更廣,但其影響也主要被控制在中國的國內。

第六點,堅持超配另類資產,在公開市場短期風險提升的情況下,另類資產的配置價值顯得更為突出,房地產信託、私募股權、對沖基金這些另類資產與傳統股債資產回報相關性低,增加私募股權這類另類資產在組合中的比重會給投資組合帶來多樣化的同時,也能幫助提升投資組合回報。

Q6:對受到明顯衝擊的企業,企業該如何應對?

我特別推薦陳春花老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企業的對策建議》,她有幾點講得特別好,第一點就是要堅信企業發展,中國經濟雖然說受到一些打擊,但是還是有一些增長的,無論是實際增長還是名義增長。第二點她說企業要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也就是說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裡,沒有人能夠預測並給予預測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出完美的判斷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正確做法就是要朝著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調整自己的準備,並努力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地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在很多不確定性的狀況下,要持續而具備靈活的這個適應性是作為企業應該掌握的一種能力。

第三點陳教授提到在危機的時候對企業結構做加減法,從而使得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動態應對不確定性的業務能力

為了讓大家更加深入地瞭解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更沉著地應對,接下來我們請宜信財富產品策略負責人,資本市場負責人王浩宇來給大家解讀今天A股的開市情況以及這場疫情對資本市場產生的影響。

關於資本市場

王浩宇:

謝謝李琳博士。全球資本市場在假期裡的動盪時刻牽動投資者的心,我所帶領的宜信財富資本市場團隊長期專注於全球和中國資本市場的研究,對疫情下的動態一直在密切關注。我們先來關注市場表現:

今天是A股節後第一天開市,節前,海外市場已經對疫情提前反應,歐美股市出現明顯下跌,而對A股市場最有參考意義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春節期間仍在交易,按照節前A股收盤時點到2月1日的週五收盤,A50期貨累計下跌了7.5%,因此,今天開盤,A股再次出現明顯且劇烈的震盪下行,符合我們的預期。

進一步長期看看,我們明確地認為資本市場長期佈局機會明確。可用四個成語展開分析,分別是以史為鑑、抓住關鍵、堅實後盾、克服恐慌。

首先,以史為鑑:疫情本身並非改變趨勢的核心因素

市場厭惡不確定性,而人性放大了不確定性。與洪水、火災等因素一樣,病毒蔓延產生大量不確定性,並被市場負面定價。從人性角度看,初期疫情被天然輕視,隨後又被過度擔心,直到局面反轉再恢復平靜。通常看,人們往往給當下變量過大的權重,給長期變量過小的權重。

歷次疫情高峰期後,全球市場普遍明顯修復。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更取決於嚴重程度、宏觀環境。如H1N1適逢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底部、H7N9處全球經濟復甦初期,市場反應不顯著;疫情高峰過後,市場普遍明顯修復,從過去6次疫情後1至3個月來看,市場反而有較明顯正回報。

圖1:歷次疫情期間,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

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第二,抓住關鍵:疫情拐點及其對經濟影響是兩個核心,我們並不悲觀

與SARS比,此次疫情有多個正面因素。

第一,政府應對措施更加透明、果斷,迅速阻截傳播並加快資源調配,世界衛生組織對此反應積極。而2012年12月出現的“非典”,整個春節缺乏控制、2003年4月份全面爆發,6月份基本控制,7月份才結束。此次疫情於2020年春節被全面控制,30多個省已啟動了應急預案。第二,SARS期間積累的寶貴經驗和防疫能力,帶給我們較強的流行病學科研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雖然疫情仍暴露出一些問題,但SARS經驗發揮的巨大作用仍不可否認。第三,較17年前比,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在民航、鐵路、建築、通信等方面協同力更強、縱深更廣,形成了強大的解決問題能力。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雖難以精準判斷,但作三個情景假設。

情景一:防控及時得力,疫情高峰為2月中,3至4月結束,WHO解除PHEIC認定。情景二:節後復工人口流動,疫情延續至二季度,在氣溫升高輔助下,6月結束。情景三:病毒變異、復工擴散,疫情持續時間超出預期。

綜上分析,情景一概率較大,且對經濟影響可控。首先,較SARS時期,疫情持續時間更短。SARS持續了近7個月,而假如情景一發生,疫情有望在3到4個月內得到控制。其次,經濟發展方式已發生變化。對比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經濟核心驅動力是外貿;2020年,中國經濟內生驅動力更強,新經濟如互聯網、智能手機、5G、大消費、醫藥等行業比舊經濟如“鐵公基”、鋼鐵、水泥、煤炭、低端出口等活力更突出。再次,經濟總量不同。2003年,中國GDP總規模約12萬億人民幣,非典的負面影響約500至1000億人民幣;2020年,中國GDP已約100萬億,抗風險能力不可同日而語。2019年一季度武漢GDP總量3300億人民幣,就算下降50%,影響大概是1500億左右。算上整個湖北省甚至全國相關損失,如果按3000至4000億人民幣的損失算,對GDP總量影響有限,約0.5個百分點。

第三,堅實後盾:資本市場將迎來密集支持政策

財政和貨幣政策將重塑資本市場信心。突發事件對實體經濟、金融產業等各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參考2003年“非典”時期經驗,疫情結束後政府出臺了各項措施,包括財政政策端的減稅、降費、專項補貼等,也包括貨幣政策的寬鬆政策,對沖疫情中受影響的環節。我們預判,相應政策措施將密集出臺。

政策支持箭在弦上。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已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同時,人民銀行、外管局等針對多個流動性便利措施已籌劃推出。預計春節假期後,多部門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

第四,克服恐慌:資本市場超跌,將創造佈局機會

投資的本質,是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疫情或推動金融資產價格下跌,但對長期價值影響有限,價格下跌反而為堅定的長期投資者創造了機會。“別人恐懼時貪婪”,是當下應反覆思考的一句話。

中國股市雖跟進下跌,“黃金”時代被短暫延遲、但趨勢不改。情緒是資本市場波動的放大器,A股在假期積累的恐慌情緒帶動下,伴隨海外市場產生下行震盪局面。參考2003年初,機構投資者等一致認為牛市即將到來,但SARS將其延緩三個季度,上證綜指從1600點降至1300點,估值再次處於低位,創造了“深蹲起跳”的機會(圖2),2013年11月短暫牛市才啟動,目前已升至近3000點。同期,債券市場避險情緒攀升,國債價格明顯上漲、收益率快速下跌。(圖3)

圖2 非典期間(標紅)上證綜指表現

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圖3 中債國債到期收益率

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冷靜地看,疫情將幫助中國資本市場儘快完成探底,創造較好的佈局機會。 A股仍是全球市場最大的投資機會,四大長期因素不變:市場估值全球最便宜、海外機構資金湧入、“科創板”推動註冊制橫空出世、法制化打擊造假力度空前,2020 年起,A股迎來結構性“黃金”時代,追趕中國經濟過去的輝煌三十年。如果A股在疫情帶動下繼續調整,且宏觀經濟如前所述影響相對較小,則將創造明顯的價格和價值偏離機會。

圖4 相對全球近20x市盈率,A、H股估值均處歷史大底

疫情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微觀受影響的行業較集中,疫情拐點後迎反轉。宏觀經濟影響雖可測算,但微觀層面影響不可忽視,每個投資人“體感”也可知。服務業如餐飲、酒店、旅遊、線下消費、線下商業、珠寶奢侈品、肉製品消費等,將受到最直接衝擊。

對比“非典”,上述大多行業在疫情解除後一個季度修復了估值、盈利回升;而入境旅遊、會展等行業,需3個季度全面修復;進一步看,很多產業從商業形態也會發生質的變化,如當年“非典”時期崛起了京東這樣的電子商務公司,而此次疫情將推動“線上替代線下”的如生鮮、觀影等行業的新變革。

醫藥板塊值得長期關注,但不建議短期追高。值得注意的是,與病毒防治、口罩防護、紅外檢測等疫情相關的醫藥板塊已提前啟動,個股節前已出現連續漲停。當年非典事件時,抗生素類、診斷試劑類股票,也曾短暫紅火,但疫情後股價打回原地。從投資角度看,需關注上市公司長期業績的影響,長線投資具有研發能力的醫藥企業,而應避免“追漲殺跌”、炒作題材。

李琳:衷心希望各位投資朋友們,一定要保持樂觀,我們堅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要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總結借鑑歷史經驗,避免非理性情緒對金融市場形成不必要的影響。待到春暖花開時,一切都會柳暗花明。


第1經濟www.leadeco.com,致力於經濟監測和部門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