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堪当半部经典

对联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说是普及度最高,影响最广泛,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种。

从历史上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诞生到现在,无从知道究竟产生了多少对联。其中不乏有趣有魂有料的绝妙神品,千载流传,让人赞叹吟咏。

比如两联只用一个字的豆芽店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类似的还有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再如寓意缺衣少食的纯数字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还有明朝大学士解缙巧戏当地富豪的一副能够不断长长的春联:“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再比如概括汉臣韩信一生际遇的“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简短的两个句子,其中却包含了无穷的人生智慧。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我说的对联和上面的都不是一个类型。我暂且叫它“拆字型”对联。为了方便理解,举一个和它类似的。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横幅:撇捺人生。“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此联绝对是名联妙联,今天我说的算是这副对联的2.0版。此话怎讲?我在读到 “撇捺人生”这副对联时,不禁为之叫绝,继而把玩推敲,心生一念:何不仿做一副。还真别说,皇天不负苦心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还真整出一副。敢以人格担保,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世上独一无二的对联:

“卜身乏竖,一点终无大用;韭无根基,横竖总为是非。”

我去,这不是萝卜、韭菜吗?是又不仅是。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萝卜的“卜”字去了一竖,仅存一点,啥字不是;韭菜的“韭”字如果没有根基——没有了一横,就成了是非的“非”字。

单是这样理解,也没啥意思,我们不妨再进一层。把这副对联用上谐音来理解。

“卜身乏竖(术),一点终无大用;韭(久)无根基,横竖总为是非。”

”卜”字有三个义项,其一是“预料,估计,猜测”之意,我们再把它引申一下,此处作“假设,假如”讲。两联可以理解为:假如一个人没有技术,身无长技,就没有大用,不能成大才;人生在世,没有根基没有平台,时间久了,总会生出是非。

既然说是2.0版的,当然也不能没有横幅不是,就叫“横竖活着”。萝卜、韭菜离了一横一竖不能成其为萝卜、韭菜。一个人在世上安身立命,没有技术,没有本事,没有根基,那是寸步难行啊!能力有大小,追求很重要,人生不易,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坚持就能胜利!

怎么样,绝妙不敢说,原创是绝对的,假一赔十,一百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