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擡棺人",個個都是社會精英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

對於魯迅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奉獻在為民族解放鬥爭中。我們的知道,魯迅是中國近代史上十分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與文學家。他棄醫從文,以筆為武器喚醒了中華民族沉睡的心,引領著民族解放的潮流。

中華民族之魂

魯迅先生在中國近代的發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譽為"中華民族之魂"。毛主席也曾經這樣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這也十分貼切的展現了魯迅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對於民族文化還是中華民族解放與發展的歷程,魯迅都是功不可沒的。

魯迅作為一個民主戰士,對中華民族文化,尤其是五四運動後中國的思想文化起到了帶頭作用。可以說,魯迅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沒有他的出現,我們的民族文化或許在抗戰中終究會走向衰落,甚至是逐漸消亡。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

魯迅不僅喚醒了在迷途當中沉睡的中華民族精神,更鼓舞了一代代國人走上了為民族解放而奮力抗戰的路途。無論是對於中國今天的現代化教育,還是對於當時的民族覺醒,魯迅都因為他的橫眉冷對與剛正不以及他永不屈服的精神而被世人欽佩與稱讚。

抬棺人中顯地位

在民國時期,這位硬氣頑強的男子自然也在社會各界擁有響亮的名氣。魯迅在當時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文壇巨星,同時他也扮演了一個頑強不屈的民主戰士角色,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愛戴,可謂是家喻戶曉。那麼,魯迅先生在民國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我們從他的16位"抬棺人"就不難看出一二。

魯迅當時的16位抬棺人都是當時社會各界的知名人物,他們分別是胡風、巴金、黃源、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肖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肖軍。這16位都是新文化運動以來的進步人士,他們要麼在文壇上享有盛名,要麼是社會進步民族解放中的知名人士。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

當時這16人抬著魯迅的棺材一步步走向公墓,這一路上人們共同唱起《安息歌》,共同向這位英雄告別。在魯迅的這16位抬棺人當中,大家最熟悉的要數巴金了,他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壇上響噹噹的人物,著作等身,一部《隨想錄》使得他享譽文壇,他的許多作品還被納入了學校課本,對現代教育產生了深刻影響。

胡風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十分厲害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之一,是翻譯家,也是詩人。同時他對於新時期以來中國文藝思想也有巨大的影響,雖然他的文藝思想也曾經受到批判,但總的來說他的進步思想對於中華民族思想的進步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促使的新思想的傳播。

吳朗西則是魯迅最信任的出版家,陳白塵澤一度被譽為"中國的果戈裡",在這裡面也不乏有作家詩人,文藝界的領軍人物也是眾多。總之,他們當時所處領域十分頂尖的人物。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領域的突出人物,卻可以聚集在一起為魯迅抬棺,我們也不難看出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也是特別高的。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

除此之外,還有宋慶齡等人聽聞魯迅突然過世的消息便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到上海為他送行。社會各界的名人,齊聚上海共同來為魯迅告別,用簡簡單單的一個"高"字已經難以表達魯迅當時的社會地位了。這樣前所未有的盛況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這也正好應證了魯迅當時的名氣。

橫眉冷對,鐵骨錚錚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魯迅憑藉這樣的錚錚鐵骨,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這種堅毅的品格也在無形之中注入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與骨髓。在中華民族面臨嚴峻的危機的時刻,這猶如一根強大的支柱支撐著中華民族屹立不倒。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

魯迅其實出生於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這一點。但後來不幸家道中落,祖父離世,父親抱病,家裡為了治療父親的病也逐漸變得清貧。家裡為了治病幾乎耗盡了所有錢財,但魯迅父親的病情卻不見好轉,最終在病痛中悄然離世,這對於少年的魯迅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父親的離世,讓魯迅的時候變得異常艱難,即使生活貧苦,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求學的道路。魯迅成績優異,在他學習的途中也逐漸接觸到西方思想,後來他又獲得公費去日本留學的名額,在先進思想的薰陶下,也形成了他最初的思想。久離家鄉,又正處於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深感肩負的歷史重任,選擇棄醫從文。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

棄醫從文,喚醒民族魂

魯迅最初選擇醫學研究是受到父親的影響,目睹不重的父親飽受折磨而離世,他自然是於心不忍的。選擇鑽研醫學,是出於治病救人的初心,治療的是人的身體軀幹。而魯迅選擇提筆作為武器,寫文著章同樣是救人,只不過他救贖的是人的靈魂,救贖的是整個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頑強不屈的意志。

魯迅的骨子裡透露著《老人與海》中那個老人與敢於自然頑強抗爭的品質,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而他的文章作品中顯現出來的也是這樣的精神品質。他用犀利的語言,深刻的解剖來揭示當時中國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弊病。就比如他對於中國歷史上"吃人"禮教的批判就十分深刻,而且正是他這種敢於直面社會問題的行為才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醒悟和改正。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這16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對敵人保持著橫眉冷對的態度,然而對於自己的同胞,他卻甘願為他們做牛做馬。這也是他身上的可貴品質,或許也因為他這樣對於國家和人民的熱愛才使得他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獲得了那麼高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