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春秋戰國時期人才輩出,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田忌賽馬的故事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人們稱道的是田忌的聰明才智,略施小計,只做了一個小小的順序調整,就贏得了比賽。這件事情後田忌把孫臏推薦給了齊王,齊王拜孫臏為軍師,才有了後面精彩的圍魏救趙。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當然也有人說這是孫臏在破壞規則,本來比賽就要級別對等比賽才有意義。孫臏只是利用齊王的守規則耍了一個小聰明,這算不上智慧,嚴重點就是不誠信,耍賴,也可以說是抽老千,因為賽馬也是一種賭博,賭資千金呢!

孫臏的這個對策算智慧還是小聰明,我覺得關鍵是要搞清楚規則。齊王和田忌都有上中下三種馬,比賽時出馬的順序《史記》中並沒有明確說明,只是說

“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按《史記》中的簡單描寫,孫臏必勝的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比賽規則就是按上、中、下的順序出馬,這樣孫臏才知道齊王的出馬順序,才能通過改變出馬順序贏得比賽。一種情況是規則沒規定按上、中、下的順序出馬,那麼雙方的對陣形式就有六種變化,且只有書中記載的這一種對陣形式是田忌必勝的。在這種情況下,孫臏是不可能保證田忌必勝的。

所以我覺得當時的規則應該是按上、中、下的順序出馬,雙方拼的就是實力,

要想取勝就要下功夫訓練馬,這也符合當時的風氣。這樣的話,孫臏的做法就是一種破壞規則的行為,當然這種行為因為勝利了會被人們所稱道,慢慢社會的規則就變成了勝者為王而不管採用什麼手段。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春秋時期還有一個例子也說明了這個問題,那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戰”。公元前638年,楚成王率軍攻宋,宋襄公率軍迎戰。當時,宋軍已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陣勢,處於優勢。但宋襄公遵著

“吾乃堂堂之師,正欲待楚兵濟岸,然後制勝,以服楚兵,豈可詭計而破敵乎?”

的原則,在楚軍渡河時和渡河後尚未列陣的時候,都沒有攻擊楚軍,直到楚軍渡河並布好陣勢後才下令攻擊,以致大敗。國人都在埋怨他的時候,宋襄公還沒忘記古訓:

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從軍事角度講,聽起來有些荒唐,宋襄公確實是夠蠢的,連我們的毛澤東主席都說宋襄公是“蠢豬式的仁義”,打仗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不是請客吃飯。從道德角度講,宋襄公是繼承了誠信和禮儀的古訓,保持了古風。對於宋襄公來說,仁義、禮儀比勝敗更重要,也可以說是另外一種“捨生忘義”吧。

其實,古時的戰鬥,包括春秋早期的雙方對壘,是有一定規矩的,那時沒有三十六計,拼的就是實力。開仗前要先下戰書約定好時間和地點,地點要選在開闊地,一般是兩個諸侯國的交界處,臨近邊界線的地方稱為“邊疆”,那麼在邊界線上的戰場就稱為“疆場”。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開仗的時候,雙方人數和兵車數還要對等,這才真正是拼實力。兵車標準配置一般是三個人:一個人拿著弓箭負責射殺,一個人拿著長戈用於近距離搏殺,一個是御者,佈陣的時候車與車之間要留下足夠的間隙。開仗的時候,雙方的兵車互相沖殺,一次衝殺算一個回合,直到其中一方認輸為止。

這時的戰爭就是硬碰硬,沒有計謀,但卻是有規矩的,這也就是宋襄公說的:雙方要準備好才能開仗,並且對方如果受傷了,就不能再打了,還不能活捉上了年紀的人,如果追逃兵的話,只能追五十步,五十步追不上就不能再追了。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是不是很有意思,但是當時確實是這樣的。還有更有意思的,有一次楚國和晉國交戰,晉軍戰敗開始逃跑。有一輛晉國戰車的車軲轆壞了,楚軍追上來一看對手的車壞了,竟然幫晉軍把車修好了,然後讓晉軍繼續跑,自己再追,追了五十步沒追上就不追了,晉軍向楚軍表示了謝意,這是在打仗嗎?

從這個層面上說,田忌在碰到孫臏前還應該說的上是君子,即使賽馬屢戰屢敗,但沒有動歪心思,還是一直按著規則來。其實孫臏那個所謂的計策,任何人只要往那方面想也會想出來的。宋襄公也並不是不知道半渡而擊就能很容易打敗楚軍,只是在堅守一個底線,不願意那樣做。讓楚軍渡河後又擺好陣勢再開戰,這顯示了當時貴族的一種風度,最後戰敗了,願賭服輸,怪只怪自己實力不濟。如果當時宋軍把楚軍打敗了,那就沒人說宋襄公蠢了,而是讚揚聲更多了。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後來隨著禮壞樂崩,世風日下,各種各樣的計謀出現了,並且出了兵書。如果突破了底線,那底線將會被一次次地刷低。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有很多的規則規矩,但是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規則規矩基本上是蕩然無存,錢成了唯一目標,為了錢可以無底線,會為自己的一點小伎倆而沾沾自喜。不管採用什麼手段,只要賺到錢了就會被崇拜,被光環環繞。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準守規則了呢?很簡單,準守規則吃虧,紅燈的時候大家都過去了,你準守規則就要耽誤些時間;別人通過鑽一些政策漏洞獲得了好處,你不去鑽那就沒有好處;別人做些無底線的事情發財了,你不願意做就只有苦逼地幹活。


你也會想出孫臏的這個辦法,算是大智慧呢還是小聰明呢

要實現中國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僅是經濟的高速發展,還需要文化建設,什麼時候遵守規則不再吃虧了,不守規則會受到懲罰了,那這個社會將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才算實現了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