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宋明文人茶的美學追求

宋明藝術,主“意”尚“神”,強調細膩的表現人的內在精神境界的藝術趣味成為主流,精神的追求成為藝術的首要目的。

丁文:宋明文人茶的美學追求

北宋文同是大畫家又是詩人,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寫得“精絕”(《冷齋夜話》),他的畫和詩是“襟韻灑落,如晴天秋月,塵埃不到”(文彥博致文同信中語)。文同作於熙寧七年(1074)的《北齋雨後》詩云: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

雨後雙禽來佔竹,秋深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

野興漸多公事少,宛如當日在山家。

詩人用“小庭”、“秋雨”、“幽圃”、“竹”、“蝶”、“花”、“吳畫”和“越茶”等組合成一幅“品茗圖”,其意閒適,其境清遠,我們可以感到文同所渲染的茶境具有一種靜寂的況味:庭是“小”的,禽只一“雙”,蝶僅“一”只,且下著秋雨,客人也不多,較之酒宴的划拳行令、熱火朝天,這品茗顯得枯索,顯得寂寞,但這決非乾巴巴的索然無味,而是具有高人雅士才能領悟得到的簡單、純粹而深邃的美感。

丁文:宋明文人茶的美學追求

南宋朱熹是我國繼孔孟之後的儒學大師,宋代理學之集大成者。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福建武夷山茶區渡過,與茶結緣甚深。其《茶灶》詩云:

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

飲罷方舟去,茶煙嫋細香。

詩人利用水中天然石穴作茶灶,並想象成這是仙人所留。他將舟停在一旁,然後燃起嫋嫋茶煙。時間的追溯是如此曠遠,景物是如此的單調,但這寥寥20個字已勾勒出一種具靜寂枯索之美的茶境,讀後給人以清遠恬淡、激人遐想的感覺。


丁文:宋明文人茶的美學追求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著名茶人,他的《試院煎茶》中有“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枯腸未易禁三碗,臥聽山城長短更”幾句,也勾畫出了一種清絕的茶境。 明人陸樹聲,松江華亭人。舉嘉靖二十年(1541)會第一,累官至禮部尚書。為人端耿恬雅,好茶飲。所著《茶寮記》中雲:“其禪客過從餘者,每於餘相對結跏趺坐,啜茗汁,舉無生活。而僧所烹點絕味清,乳面不黟,是具入清淨味中三昧者。要之,此一味非眠雲跂石人未易領略。餘方遠俗,雅意禪棲,安知不因是遂悟入趙州耶?”陸樹聲喜與僧人一塊品茗,並稱“餘方遠俗,雅意禪棲”。他的茶寮從擇地、置具、擇人到烹茗之法,皆極力仿效趙州禪茶,追求一種清淨脫俗的美學旨趣。

明人羅廩《茶解》雲: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瀉入甌,清芬滿懷,銀光豔瀲,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丁文:宋明文人茶的美學追求

明人文徵明《遊虎丘》詩云:

井冽玉泉茶可試,草荒支澗鶴空還。

陸羽甘泉春試茗,王珣祠老暮維舟。

宋明文人用他們獨特的藝術視角觀照中國茶道,追求靜寂枯索、清遠恬淡、清淨脫俗的旨趣。較之唐人茶,宋明茶不僅別開生面,也大大拓寬了茶道美學的視野,昇華了中國茶道的美學境界。


感謝荊州子容提供茶美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