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豬頭糕——藏在兒時記憶中的絕美滋味

摘要:北風起,壓板羊肉上市了。 美酒伴壓板羊肉(又稱白切羊肉),是吃貨們在寒冷的冬天裡的一大樂事。但比較而言,豬頭糕價格低廉,一樣能讓吃貨們大快朵頤。 豬頭糕是去了骨頭的豬頭肉燒熟後,放在容器裡,由於裡面有皮且燒得較爛的緣故,冷卻後的豬頭肉結凍了

北風起,壓板羊肉上市了。
美酒伴壓板羊肉(又稱白切羊肉),是吃貨們在寒冷的冬天裡的一大樂事。但比較而言,豬頭糕價格低廉,一樣能讓吃貨們大快朵頤。
豬頭糕是去了骨頭的豬頭肉燒熟後,放在容器裡,由於裡面有皮且燒得較爛的緣故,冷卻後的豬頭肉“結凍”了,成了膏。出售時,賣家可根據買客需要,切成大小不等的方塊、長方塊,所以名之為糕。其實,它與米做的糕沒半毛錢的關係。

嘉興豬頭糕——藏在兒時記憶中的絕美滋味

有點年紀的人都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買什麼都要憑票證,吃的穿的用的,沒票就買不成。米和油要票,副食品的票證更多,每人每個月只有四兩肉,弄得大家只覺得肚皮裡沒油水,老是肚皮餓。那時,憑票買的肉都是豬身上正經的肉,肉墩頭上從來沒見放過豬頭。是呀,誰會把票證花在這“三勿精”的豬頭上呢?於是這豬頭,就成了屠宰場或冷凍廠某些工人的福利。
老公一個同事的姐夫在殺豬的地方上班。一次,他幫我家買了一個十三斤重的大豬頭來,一家人開心極了。在我媽媽的指導下,豬頭燒成了豬頭肉。燒的時候,那叫一個香啊!引來鄰居的圍觀和羨慕的眼光。以後幾天,我媽、我哥、當時四十歲左右的我和老公、十來歲的兒子,放開肚皮,大吃豬頭肉,中飯晚飯都有一大碗豬頭肉。盆子裡的豬頭糕,近似黑色的是結凍的湯,白的是肥肉,暗紅的是瘦肉,還有暗醬色的皮,令人胃口大開。這是我家難得的一次放開肚皮吃肉,所以至今難以忘懷。

嘉興豬頭糕——藏在兒時記憶中的絕美滋味

豬頭糕的做法:
豬頭收拾很麻煩,要花很多時間。為了便於操作,先得把豬頭一斬為二,豬腦早已被殺豬的取出了。燒一大鍋開水,把豬頭放入,讓豬頭都燙到。待水不太燙手時,拔毛,清理眼睛、鼻孔、耳朵等凹下去部位的汙垢,再用清水洗幾遍。大鍋裡放水,沒過豬頭,放黃酒及老薑,大火燒開後,小火繼續燒(當時住在老房子裡,有灶頭,有大鐵鍋)。燒的過程中,得不時開蓋看看和翻動。等到骨頭能拆開時,就不燒了。趁熱把骨頭拆下來,放入醬油、鹽、八角茴香和桂皮,再燒會兒,差不多了,就連湯帶肉盛在缽頭裡、砂鍋裡和大搪瓷盆裡。

嘉興豬頭糕——藏在兒時記憶中的絕美滋味


第二天,豬頭肉和湯都“凍”住了,用刀劃出一大塊,再切成小塊,就可開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