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合夥幹,別說賺錢,財富只能離你而去

人類從生物學角度而言,本質上也是一種動物。

觀察一下動物界的現象你會發現,越是處於生物鏈底層的動物數量越多,越喜歡聚在一起,同時也總是擔驚受怕;越處於頂層生物鏈的動物越是數量稀少,同時也越喜歡獨來獨往,但日子過得瀟灑自如。

比如羚羊,幾乎是所有食肉動物攻擊的目標,它們數量眾多,一般都是成群結隊,一起吃喝、一起遷移、一起躲避攻擊。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只有一個字——逃。再看食物鏈最頂級的王者老虎,兩三歲過後就是獨來獨往,然而它從不會有危險,只能是給其它動物帶去危險。

創業者合夥幹,別說賺錢,財富只能離你而去


這個現象告訴我們,弱者喜歡抱團,強者更習慣於獨立。

在人類社會中,其實也有非常相似的現象存在。就拿近年來熱火朝天的創業者們來說,也有兩種基本的創業模式,一種是“羚羊式創業”,一種是“老虎式創業”。

稍微留意一下,在我們的周圍,總有相當數量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初非常喜歡合夥創業,非常喜歡抱團,這是典型的“羚羊式創業”。這些合作創業者不僅喜歡抱團,在合作之初大都對前途非常樂觀。同時他們對利益起初都很大度,幾個合作者一般都是“平均分配”,當然,此時的利益其實還都在想象之中。既然利益可以平分,那麼股權自然也就平分了。無論兩個人還是三個人,他們都喜歡把股權平均分配。對於經營上的事物,他們一般的說辭是“大家商量著解決”。

這樣的情景大家一定見過不少,然而,正如同羚羊群一樣,在沒有危險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派祥和,共同飲水嬉戲。然而,一旦遇到狼群、獅虎等危險的時候,羚羊群是一鬨而散,各自奔逃,這樣的生態在創業中幾乎是一模一樣。

然而,賺錢失敗之後,大家一般都是互相指責,各執一詞,並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把責任給其他人身上一推了之。

顯然,合夥創業失敗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然而,又有多少人從中獲取有價值的經驗和教訓呢?事實上,失敗了之後,創業者大都會認為自己選錯了合作伙伴,是合作者的“人品”不合格才導致了這場合作的失敗。相信這是絕大多數創業失敗者所得出的結論。

然而事實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先探究一下合作者們之所以合作的潛在心理。

無論什麼項目,如果是幾個合作者發起,其失敗的概率就相當高了。因為,任何一個合作者的內心,對自己都是沒有信心的,他們不相信自己單獨面對能夠成功,因此首先想到的就是與人合作。被髮展進來的合作者內心也是同樣的心理,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因此,他們走到一起,潛意識中都是把責任寄託在合作、寄託在他人的身上。

如此以來,合夥企業看著人多,但最關鍵的頂樑柱卻沒有人承擔。

另一方面,需要決策的時候,人多反而是壞事。不要被“人多力量大”、“一個臭皮匠頂三個諸葛亮”這樣的民間俗語給忽悠了。人多力量大還得分什麼事,如果是簡單的出力,人多確實力量大。但如果是遇到判斷、決策等意識層面上的需求,恐怕人多隻能添亂。所以為什麼股東之間極容易意見不合、容易發生矛盾,就不難理解了。

反觀那些創業成功的人,可以說大多數都是憑藉自己的力量成長起來的。請注意,這和“集體力量”並不矛盾。這裡所說的“自己的力量”,指的是靠自己承擔責任而不指望他人;憑自己的判斷進行決策而不是無謂的爭論不休。這樣的創業,是更容易成功的“老虎式創業”。

創業者合夥幹,別說賺錢,財富只能離你而去


“老虎式創業”,顧名思義,創業者必須要讓自己的思維變成和老虎一樣:從不指望別人,關鍵還得靠自己;自己分析市場,自己尋找獵物;自己尋找機會,自己周密計劃;自己克服困難,自己迅速行動;自己努力拼搏,自己享受收穫。

創業如同猛虎捕獵,機遇稍縱即逝。同時創業是強者的遊戲,創業者就必須擁有強者的思維。

從古至今,創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今天,創業似乎成了某種時尚,似乎是一個非常輕鬆的話題。但事實是,絕大多數的創業都是失敗的,而這其中,“羚羊式創業”是導致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長期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你真的計劃準備創業,準備做一番事業,首先需要衡量的就是你自己的個人能力,而不是去考量所謂的“團隊”,那是第二步的事。創業的第一步,只能是由自己來走完。

因此,即將邁入創業之路的創業者們,選擇“羚羊式創業”的時候,失敗,離你就真的不遠了。而當你失敗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選擇了“老虎式創業”的強者,正在創業的道路上,一路向前,走向輝煌!

創業者合夥幹,別說賺錢,財富只能離你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