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州”——长安古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时的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对广西全省及梧、邕、柳、贵、郁、桂、融、宜等八大城市出入口贸易进行调查统计。书中所述的八大城市即当今的梧州、南宁、柳州、贵港、玉林、桂林、融安县长安镇(时为融县长安镇)、河池市宜州区。此书所列的八大当今均为广西的地级市,而当时融县长安镇因何能与其比肩呢?

“小柳州”——长安古镇

《民国二十五年广西全省及八大城市出入口贸易概况》


一、广西开埠

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开放了北海(时属广东省)作为对外通商口岸,1877年北海成立海关正式开埠。中法战争后,1885年中法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允在桂越边境找一个地方开放贸易,1887年《中法续议商务专条》签订,龙州正式开埠并成为广西西南对外开放的通道。1897年,中英两国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商务专条》,清政府同意将梧州等地开为通商口岸,同年5月,清政府宣布梧州正式对外通商。南宁地处邕江和左右江交汇处,为桂西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随着北海、龙州、梧州等地被迫开放后,南宁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引起西方列强的觊觎。时任广西巡抚黄槐森审时度势,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1898年12月1日)向朝廷上疏:“拟请援照岳州府等处成案,开作口岸,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以保事权”,奏请自开商埠。清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四日(1907年3月17日)南宁关成立,南宁成为广西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的商埠。

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分布均匀,水运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水运都是广西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近代广西四埠开放后,无论是海外市场对广西经济的影响还是珠三角地区对广西的经济辐射都有了质的变化,这使得广西的近代水运逐渐随之兴起。从而以西江干支流为主体的广西内河将省内重要的市镇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以桂林为中心的湘江—桂江流域城镇商业网络,以梧州为中心的浔江—郁江流域城镇商业网络,以南宁为中心的邕江—左右江流域城镇商业网络,以柳州为中心的红水河—黔江流域城镇商业网络等四个经济区域,梧、邕、柳、贵、郁、桂、融、宜等八大城市都位于此四个经济区域中。

“小柳州”——长安古镇

广西水系图


二、千年古镇

融江古称容江、潭江,为融州,因而得名。融江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上承榕江、寻江,下接柳江、龙江。河段起于广西三江县老堡口寻江(古宜河)河口,止于柳城县龙江河口,全长217.9公里。其中,北至丹洲镇、南至和睦镇为融江河谷小平原,长安镇就位于此地其中段,交通便利,从长安出发,沿江逆水而上可达三江古宜和贵州省的从江、榕江,沿江往下可抵柳州、梧州、广州,近代属以柳州为中心的红水河—黔江流域城镇商业网络。

长安镇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长安镇附近发现了10座古墓,出土了一系列的南朝时期的文物。其中,M2号墓出土了一块滑石买地券,上书“太岁己亥十二月四日, 齐熙郡覃中县都乡治下里覃华,薄命没归蒿里,今买宅在本郡骑店里,纵广五亩,立冢一丘自葬,雇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四域之内,生根之物,尽属死人。即日毕了。时任之李定度、张坚固,以钱半百,分劵为明,如律令。”鲁西奇教授在其《广西所出南朝买地券考释》一文中对该买地劵的考证,认为长安镇为汉晋与南朝齐梁谭中县县治。此外,在该镇的望枧的灯盏圩古寨遗址发现了许多瓦砾、碎砖及房屋基石,并发掘出唐、宋、清各时代钱币、陶碎片、青花瓷碎片。说明长安镇历来是经济、文化交流和交融之地。

“小柳州”——长安古镇

长安镇南朝滑石买地劵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广西地接瑶僮,始于关隘冲要之处设巡检司。此时,融江东岸设置的是“长安镇巡检司”。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司署迁往融江西岸大巷村。民国元年(1912年)属融县北区,民国22年(1933年)属融县长安区,民国24年(1935年)称长安镇公所,民国25年(1936年)属长安区。1950年7月,融县人民政府迁至长安镇。1952年,融县改称融安县后为其治所。

三、因商而兴

据记载,长安镇以前称“西柳村”,明成祖即位(1402年)后逐步形成了集镇。因集镇中名为“长安”的米酒豆腐店在此历史最长,故取名“长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长安镇始在融江边兴建镇背码头,周边的农副产品和木头、竹子开始进入长安镇进行转运,商业渐兴。

俗语称“生在苏州,穿在杭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是说柳州有杉、楠等上好木材,能做出顶好的棺材。其实柳州当地并不产木材,“西江流域所产杉木,就广西境内而言,以柳州长安之大木为著名,所有造船及大屋建筑等,均取材于是。”(《两广工商经济特辑》)。因此,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商贾进入长安镇经营木材生意,且捐资创建“宝善堂”。

“小柳州”——长安古镇

长安镇地图(1831年)

据记载,嘉庆五年(1855年),福建商人赖学耀来到长安镇开设福万隆商号经营木材生意后,粤、赣、湘、闽、贵、云等地商贾纷至沓来。此时,进入长安镇的商贾除了经营木材外,也收购桐油、茶油、柳安片糖、谷米、全料东纸等土产销往柳州、梧州、广州和香港等地,又从外地购回生盐、棉纱、棉布、水火油、百货、京菜、京果、海味在长安镇批发和零售。

清同治九年(1870年),东南沿海开放海禁,随即广西四埠开发。长安镇因“春夏秋三季,常能以小轮下达柳州;溯江而上,载重千五百斤之民船,至滩头以后,右可直达林溪,再由陆路入湘省;左可出榕江而入黔省丙妹、下江、榕江(古州)都江等县,直达三合为止;实扼柳江民船轮船交替之要冲”,成为“本省北境及黔省东南部湘省边界出入口货物集散之重镇”(《民国二十三年广西八大城市出入口贸易概况》)。

清光绪(1875—1908年)年间,长安镇有商店100多家,主要经营杂货、生盐、布匹、药材、陶瓷、粮油、屠宰、客栈、饮食、经纪等行业。其中,最大商号为经营土产杂货的“广生祥”,拥有资本100万元(银毫)。

进入民国后,长安镇商业愈益繁荣。有店铺1000多家,自然分行成市,其中除了百万资产的广生祥外,有十万至数十万银毫的广隆兴、德记隆、建成、建生四大商号。为方便起落货物,商贾们还集资在沿河修建了大码头、塘码头、三滩码头、毛家码头、贾家码头、德胜码头、东圩码头等大大小小13个码头,码头河面经常停泊的帆船超过1000艘,待运的竹排、木排绵延三四里。

20世纪30年代,长安镇有太和街、江西街、太平街、牛屎街、兴仁街、升平街、沙街、桶铺街、高头街等大小10条街道,而且两旁清一色三五层骑楼。各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也应运而生,茶楼酒楼、旅店客栈、赌场烟馆、堂班妓院、剧场食摊,遍布城镇,白天市场繁华,晚上江上夜市也是一片欢腾。长安镇成为“桂省北部、黔省东南部及湘省边界出入口贸易之汇总。……长安在广西商埠中为屈指可数之地域。”(《广西经济地理》),“小柳州”也由此而得名。

“小柳州”——长安古镇


四、商帮文化

各地的商贾纷纷来到长安镇经商、落籍定居,粤东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等十个商业帮会、同业公会纷纷建立,各地商帮带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入了长安古镇的民俗民风,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

清代以前,长安镇的居民多为随官、随军,“皆通官话、军话,但操平话者居大多数”。随着商贾不断地涌入,福建话、广东话、贵州话、江西话等语言也开始在长安镇及其周边村屯分布,而且形成了一种外来语和本地语共存的“双语”现象。

受商帮“做会”之风盛行的影响,这使得戏曲和曲艺在长安镇得到传播。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桂剧传入,民国四年(1915年)彩调传,民国十四年(1925年)文场传入。此外,“打钱牌”“快板”“渔鼓”“令令落”等民间艺术也在此时传入长安镇。随着戏剧的繁荣,长安镇也成为了“彩调窝”,涌现出了曾四进中南海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的傅锦华、有“彩调泰斗”之称的杨爱民、广西戏剧家协会顾问祝锦炎等一批戏剧人才。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在继承文场母体柔和、文静的特点外,结合当地语言习惯,创造出来“长安文场”。2008年,“长安文场”入选了广西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小柳州”——长安古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长安镇的建筑主要为木皮房和木板房,粤商逐渐发展壮大,1937年长安镇市容进行第一次整顿,在太和街、兴隆街、兴仁街逐步建起岭南风格的骑楼街。长安镇骑楼街是目前广西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建筑群之一。

随着商业的发展,外来宗教文化开始进入长安镇。大量的寺庙被建起,当时长安镇每一条繁华的街道都建有庙宇,在最繁华的地段——兴仁街上,几百米的距离内建有天后庙和关帝庙两座规模较大的庙宇。此外,国外的基督教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也传入长安镇,并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长安镇兴隆街租屋建立“基督教宣道会长安福音堂”。

《融县志》记载“五月五日为龙舟竞渡之戏”,近代长安镇的商贾们纷纷开始主动捐资助办龙舟赛。每年“双抢”过后,长安镇各街道以及沿江村寨的群众纷纷制作龙舟并组织龙舟队参与比赛。长安镇的龙舟赛也从最初的几艘开始,逐渐发展到十多艘几十艘,成为长安镇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民众最喜爱的活动。

“小柳州”——长安古镇

由于汇聚长安镇的各地商帮的口味不尽相同,各种地方风味饮食也就应运而生,产生了集东西南北之精华汇集于酒宴桌上的“十大碗”文化和“打包”习俗。长安镇的饮食集粤、湘、黔、桂等地饮食之大成,形成了清甜、醇香、酥脆、滑润、酸辣的特点,产生了麻通、蜜饯金桔、长安滤粉、滑滑粉、网油烧炙、芙蓉酥、百花冬菇、酥皮扣肉等独具特色美食。



参考文献

《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汇编》

《近代北海、龙州、梧州、南宁开埠及其对区域贸易的影响》

《广西所出南朝买地券考释》

《略论近代商帮对长安古镇的文化影响》

《融安县志》

《融县志》

《融安文史》

《广西经济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