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死也想不到,子孙后代被人控制,最阴险的是他当年器重之人

天祐五年(908年,后梁开平二年),徐温杀掉张颢之后,身兼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但是,对于杨行密时代的老班底,那些坐镇一方的军头们,徐温不得不重视。

杨行密的创业团队“三十六英雄”是其建立霸业的资本,然而也会成为危害吴国中央权力的隐患。在杨行密晚年,就发生了类似宣州节度使田頵、润州刺史安仁义、寿州刺史朱延寿等人的叛乱。徐温控制杨吴中央政权之后,同样需要考虑到这种藩镇之乱的隐患。

在诛灭心怀异志的宣州观察史李遇之后,徐温建立了震慑各地藩镇的威望。在拥戴杨隆演的旗号下,徐温的权势也随之慢慢强大起来。天祐五年(908年)六月三日,“淮南将吏请于李俨,承制授杨隆演淮南节度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王”。


杨行密死也想不到,子孙后代被人控制,最阴险的是他当年器重之人

杨行密

天祐六年(909年)三月,徐温以淮南行军副使升州刺史,留广陵。天祐九年(912年)九月,徐温率吴国将吏劝进杨隆演进位太师、中书令、吴王。徐温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祐十二年(915年)四月,徐温任命其子徐知训为淮南行军副使、内外马步诸军副使。

从上述权力安排步骤看,徐温的目的是完全控制杨吴政权,甚至取而代之。起初,徐温自领升州刺史,但仍留广陵辅政,可见重心是在扬州的中央政权。第二步,杨隆演称吴王之后,徐温也升任为镇海军节度使,把势力从润州扩大到浙西道,虽然当时杨吴政权只控制了浙西道的润、升、常三州,但这是一个信号。当然,徐温主要的经营还是以淮南行军司马身份掌控杨吴政权。天祐十二年,徐温将监视控制杨吴政权的责任交给儿子徐知训,也说明他在培养儿子接班。

在安排好儿子监控杨吴王室之后,徐温决定就藩金陵。天祐十二年(915年)八月二十二日,徐温就藩金陵,加浙西招讨使,封齐国公,以金陵、京口、毗陵、宣城、新安、池阳六郡为大都督府,形成霸府政治格局,成为吴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天祐十四年(917年)五月,徐温正式徙治金陵,以徐知训为淮南行军副使,留广陵以辅政。

杨行密死也想不到,子孙后代被人控制,最阴险的是他当年器重之人

左侧为吴国

徐温以六州的势力,而且受封齐国公,无论是在名义上,还是在军事实力上,都凌驾于其他诸将之上。镇海节度使原先驻节润州,徐温将其迁至升州,也就是金陵,建号大都督府,也是以示有别于一般地方的节度使府。

杨氏吴国为徐氏齐国所取代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事实上,自徐温执政以来,杨氏王族完全被徐温控制,徐温亲信翟虔任阁门、宫城、武备等使,“使察王起居,虔防制王甚急”。对于杨吴王室内部稍有才能之人,徐温都极力打压防范。杨行密第三子杨濛素有才能,徐温秉政,杨濛心尤不平,常叹说:“我国家而为他人所有,可乎?”徐温听说后,将其贬为楚州团练使,排斥于政治权力中心之外。

虽然本质上也是篡位,但是徐温执政之后,对于吴国的治理却善得其法。秉政之后,徐温与其谋臣严可求曾说过,“大事已定,吾与公辈当力行善政,使人解衣而寝耳。”采取有效措施,“立法度,禁强暴,军民安之”。


杨行密死也想不到,子孙后代被人控制,最阴险的是他当年器重之人

徐温

如果一切顺利,徐齐取代杨吴就会顺理成章地完成。但是,天祐十五年(918年)六月,平卢节度使、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朱瑾杀掉了徐温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徐知训,打乱了徐温的传子部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