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蔡倫“後裔”

蔡倫造紙不成張,

觀音下凡賜藥方;

陽桃膏, 滑油水,

揭了一張又一張.

這是流傳在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鄉一帶的造紙歌謠,不知始於何年何月,反正已經流傳很久了.

彭茂亮今年60歲,他己在這大山溝裡當了38年的舀紙匠.他記得,從爺爺彭碧善那一輩起,他家就開始舀紙了,他父親彭勝業繼承了他爺爺的手藝,終身以舀紙為業,直到75歲時,死也沒有離開舀紙坊,到彭茂亮這輩,已經是祖傳第三代了,手藝越來越精,紙質越來越好,所以他舀出來的紙總是被當地和外地的紙販爭著搶購,家裡的存貨很少.

彭茂亮的家就在毛壩鄉新河村4組,這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滿山遍野的竹子給造紙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他家的舀紙坊就在離他家不遠的一條小河邊,一般山外很少有人到這裡來,因為到這裡必須要走十里水路十里旱路還有十里水旱路,一般的車是無法進得來的,必須水陸兩用,時而在河水裡行走,時而又在河灘上行走,在水裡行走時必須加大油門,不能熄火,如果在水中熄了火,水進了消聲器車子就沒有辦法立即發動,只有找人推到河灘上等消聲器裡的水乾了才能繼續行駛.所以除了枯水季節進來購紙的紙販而外,一般很少有人到這裡面來.

雖然現代化的造紙業已經發展到了能造出很高級的紙了,但這種原始手工作坊舀出來的草紙卻有著很特殊很專門的用途,且大多用在了廣大的農村,其中又以祭祠活動用的最多,上墳,燒紙,送葬大多送給了死人,成了陰間的專用錢幣,在邊遠山區,也還有少數的婦女用來作月經用紙,不過已經越來越少了.

舀這種紙的工序十分複雜,首先是備料,必須是在四月份砍竹子,然後把竹子劃破,打捆,再和石灰水一起放到池子裡浸泡,這一道工序稱為放麻,四月放麻七月開始洗麻,先將己被石灰水泡爛的竹子撈起來,把石灰洗淨,然後再把池子裡的石灰水也洗乾淨,放上清水繼續浸泡,十五天之後撈起洗淨再泡,這道工序稱為發漢水,再過十五天撈起洗淨後再用清水泡兩天,這道工序稱為去汙,去汙之後的竹捆已經成了原始的生紙漿,再將生紙漿撈起用石對窩舂碾,就成了熟紙漿,熟紙漿便可以走進造紙坊了,進了造紙坊,真正的造紙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工序更加複雜,首先要備好陽桃藤浸泡的陽桃膏水,再用陽桃膏水和熟紙漿一起下到池子裡,經過多次的攪拌之後就開始舀紙了……

彭茂亮告訴說造這種紙總共有七十八道工序,然後他就開始一道一道的數;購石灰—修池—放竹條—徹筒—破竹—理條—理麻—打捆—搬運—下池—放灰—加水—洗麻—放麻—做橋子—築籠—發漢—排汙—加草(己成半成品紙漿)—抓麻—桃麻—舂麻—放踩槽—下大槽—下料—攪拌—粗打響槽棍—放水—加水—採陽桃藤—錘膏—打捆—放膏—制膏水—築腰眼—釘磴樁—定位—打槽—放膏—打底殼—舀紙—清理邊子—蓋紙殼—

加碼—中度踩壓—加碼—重度踩壓—揭蓋板—分疊—烘烤—刨疊—揭紙—掃紙—涼紙—收紙—備繩—備壓紙竹塊—捆紙—上市!中間還有很多道工序,記錄時歸納成了六十一道.

彭茂亮說,妻子袁麗香是他很好的幫手,女兒和兒子也很能幹,在家的時候也經常幫助自己,但現在女兒己經出嫁了,兒子遠離了故土到廣東去打工去了,可能這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在他兒子這一輩就要失傳了,但彭茂亮並不感到苦惱,本來這就是個很辛苦的手藝,孩子的未來不應該在這原始的紙坊裡.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1 起竹麻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2 用石對窩舂紙漿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3 清理熟紙漿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4 攪拌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5 舀紙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6 堆放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7 壓邊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8 去邊子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9 加碼踩壓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10 重踩壓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11 揭紙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12 涼曬


蔡倫“後裔”一張紙的兩千年

13 收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