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剛柔並濟,才能籠絡人心,也是管理者的智慧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剛柔並濟,才能籠絡人心,也是管理者的智慧

在這個世上,事情好做人難管,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通常讓他最頭痛的事情往往不是某一些事情,而是與事情牽扯的人。

就好像在一個人的工作中,給他帶來煩惱的事情,都是因為自己與人之間的糾紛與瓜葛。

同樣的道理,當一個人處在一個管理層面的時候,只要能夠把人的矛盾和糾葛弄清楚,那麼事情也就迎刃而解。

處理人的關係,就是人生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對於管理者來說,這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管理管的就是人,並不是事情,這才是管理者應該注重的核心。

《易經》:剛柔並濟,才能籠絡人心,也是管理者的智慧

一個管理者管理人的時候,常見的有兩種錯誤,一個是過於嚴格不講人情,凡事只講究事情,只講究利益,非常容易薄了人情。

如果沒有以人為人性,那麼這一個管理者一定籠絡不到人心,他很難長久的作為。

而另一種則是過於手軟,凡是隻講情面不講公正原則。

比如說,和一些人因為關係好就不秉持公正,這樣會傷了別人的心,這就是過於仁慈的問題。

不管是嚴明還是仁慈,適度為好,兩者互相磨合最合理,過於偏頗就會產生問題,也是問題的根源。

《易經》:剛柔並濟,才能籠絡人心,也是管理者的智慧

《易經》之中說:

《彖傳》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彖辭》中說:口中含物而咀嚼,因此卦名為“噬磕”。卦辭說“通泰”,本卦下卦為震為雷為陽,上卦為離為電為陰,所以說剛柔並濟,雷電交合。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就是執行刑罰一定要嚴明,剛柔並濟,才能收到實際的效果。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中正廉明。

“剛柔並濟”“中正廉明”,說著很簡單,但是對於一個管理錯誤的人來說,這是難以突破的境界和層次。

《易經》:剛柔並濟,才能籠絡人心,也是管理者的智慧

晚清的曾國藩,一生功過於身,有人對他嗤之以鼻,但是有人對他的修身作風,也非常的仰慕。

曾國藩身上就有一種中庸之道的處事原則,他特別注重“經世致用”,強調兵書上的學問,要運用到自己的當官和做人之中去。

曾國藩帶兵非常注重兩項工作,因為兵書上說這樣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所以湘軍的餉銀是當時非常高的,很多士兵聽到這個消息就非常願意加入曾國藩的隊伍,後來曾國藩打造了上下齊心的軍隊。

當時對於朝廷來說,曾國藩的軍隊都非常具有威脅性,湘軍幾十萬人除了曾國藩之外,無人能夠調動這一支強大的軍隊。

曾國藩對於士兵的信念培養,就是秉持辦事要硬,對人要柔這樣一種原則,他的手下大多都是流落民間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到了曾國藩的手下,不遺餘力的被提拔和重用,而曾國藩也成為湘軍的事業領袖。

《易經》:剛柔並濟,才能籠絡人心,也是管理者的智慧

但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能夠學會剛柔並濟,兩者調和這樣一種智慧和原則。

作為一個管理者,秉持著一個合理的信念和正確的處事原則,無形之中就會形成對於手下信服的形象,這樣的形象非常有利於自己在一個團隊之中立足。

有威信,籠絡人心,這樣的人必然會有好的結局,反之,則會越來越糟糕。

所以,以“剛柔並濟”“兩者調和”,這一個原則來處事才能受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