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2万人北伐,是杨秀清有意消灭西殿势力?你们信吗

历史研究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之看法,从不同视角去分析,自然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就拿太平天国历史研究来说,有几大领域至今依然争论激烈:北伐、天京事变、石达开离京出走、李秀成叛变等,而北伐则是研究之最大热点;北伐之原因、过程、最终失败之因素等,仍在争论不休。前不久,有粉丝询问作者:派2万老兵长途奔袭燕京,是杨秀清有意消灭西殿势力,从而实现大权独揽,可否有这回事?这问题算是比较新颖,“北伐消灭西殿势力”一说之前在网上也看过,大多是一些网友在评论区中“吐槽”东王杨秀清,将其北伐之罪名扣在东王身上使然。至于这观点是否正确,笔者认为可以进行讨论与分析,而后再下定结论。

太平军2万人北伐,是杨秀清有意消灭西殿势力?你们信吗

01.杨秀清与萧朝贵之关系:是对手还是战友,其关系究竟如何

既然认为北伐就是为了消灭西殿势力,不妨先来了解下东王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之间的关系如何?太平天国“创业八人团”,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凭啥站稳脚跟,都有何本事呢?洪、冯是拜上帝教创办者;韦、石、秦、胡等要么投入巨额资金赞助起义,要么拉拢几千人马入伙,都是带来干股的主。杨、萧有啥资本呢?俩人都是烧炭佬,一生穷困潦倒,家族背景几乎是零,可忽略不计。杨、萧能上位,靠的是玩“天父下凡”这旁门左道,取得宗教代言权,其他人只能忍着。有了宗教权力,杨、萧在天国中的咖位不相上下,平时矛盾自然有。例如,萧玩“天父下凡”,弄死杨秀清岳父陈来;杨暗中与洪宣娇(萧夫人)搞暧昧,还用“天父传言”粉饰。可以说,杨萧之间恩怨不少,会有较劲。不过,洪、冯、韦、石、秦、胡等势力也不小,杨萧没压倒性优势,他们还必须要联合起来,求得发展壮大。所以,杨、萧既是对手也是战友,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们以战友为主。

太平军2万人北伐,是杨秀清有意消灭西殿势力?你们信吗

02.“北伐消灭西殿势力”说之由来,可否站得住脚

随着杨、萧势力不断壮大,洪、冯、韦、石、秦、胡等被边缘化,军国大事几乎都是杨、萧在处理,这在平日发布之文件中均冠以“天父、天兄”等字样可以看出。很遗憾,萧朝贵为了再次树立威信,打压杨秀清,亲率2000精锐长途奔袭长沙,并亲自到前线督战,被一炮打死,送上西天。此时,杨秀清基本就是一家独大,西殿势力也无法与之抗衡。不过,有人认为是杨秀清故意不派兵,才导致西王惨败送命;西殿对东殿很不满意,东殿对西殿也是防备,两大集团之关系形同水火。为了彻底消除威胁,杨秀清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西殿将士长途奔袭燕京,想借助清军之手干掉政敌。为此,大伙纷纷拿出证据:区区2万人就敢长途奔袭,还是孤军深入,偏师北上,岂不是去送死吗?这就是东王杨秀清之阴谋,他在玩“借刀杀人”之游戏。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太平军2万人北伐,是杨秀清有意消灭西殿势力?你们信吗

03.北伐出动精锐老兵2万,可否算是“孤军深入,偏师北伐”

接着上段内容,出动2万老兵长途奔袭燕京,可否算是“孤军深入,偏师北伐”呢?先弄其第一问题:2万老兵算少吗?定都天京时,太平天国能算得上百战精锐的将士估计有7万人,其中1万多是从广西带来,其余就是在湘南招收的天地会武装、矿工等,这是具有强悍战斗力之部队。当时,太平天国仅仅占领南京、镇江、扬州三城,还被“江北大营”、“江南大营”等包围,自然得分出兵力来驻守,况且还要西征。所以,这2万老兵是所能出动兵力之极限了,并不能说是去送死,毕竟天下未定,少量精锐又怎会舍得杀害呢?再说这两万人是否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什么叫偏师?当然是打替补,不是主力咯?那么,北伐军算是“偏师”吗?答案是否定的,非但不是偏师,还是重点。北伐出动2万精锐老兵,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均是无敌猛将,战功赫赫;西征第一波仅仅出动万余人,主帅胡以晃能力还可以,赖汉英则靠边站。北伐军主帅与兵力配置,都是超过西征,怎会是偏师呢?

太平军2万人北伐,是杨秀清有意消灭西殿势力?你们信吗

04.北伐出动后,杨秀清是否派兵增援,救援之诚意如何

北伐阵容豪华,主帅于兵力配置都是碾压西征军,不能算是偏师。那么,可否算是“孤军深入”呢?什么叫“孤军深入”,当然是没有后继援兵,没有队友来帮忙咯。那么,2万北伐军出动后,东王杨秀清是否派兵增援,其救援之诚意又是如何呢?答案是,派出3次援兵,一次比一次规模大,诚意十足。第一次是派遣朱锡琨、黄益芸等率万余增援,可惜在六合就惨败了。第二次,派曾立昌、许宗扬、陈仕保等率7000兵马增援,一度攻占临清,后因指挥不力,全军覆没。第三次则是派秦日纲率1万兵马北上,可惜在舒城受阻,返回天京。这三次增援除第一次是“配合北伐”外,后两次都是前去“救命”,且诚意十足。曾立昌7000兵马从何而来?答案是,从西征战场抽调,还放弃扬州,出动守军,这成本很高了吧。秦日纲1万余兵马从何而来?答案是,天京战场,为救援北伐,天京都要付出代价。此外,为了救援北伐,杨秀清让天王封秦日纲为“燕王”,寓意是杀入北京,推翻满清。杨秀清独裁专横,自然不想再封王来限制自己,可却封了秦日纲为王。可知,杨秀清对北伐是非常重视,甚至超过了西征。

太平军2万人北伐,是杨秀清有意消灭西殿势力?你们信吗

综上所述,东王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可这并不能说明北伐就是为了消灭西殿力量,是借刀杀人。北伐主帅与兵力配置远超西征,堪称最豪华阵容(除了杨、韦、石任主帅外,当时没人敢说超过林、李);为了增援北伐军队,东王杨秀清多次从各战场抽调兵马北上,甚至不惜撤出扬州,封秦日纲为燕王等。可以说,杨秀清大局观念还是很强,否则他也混不到这位置。所以,“北伐消灭西殿势力”一说站不住脚,是莫须有。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欢迎留言分享,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太平天国军事史》、《太平天国战争全史》、《李秀成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