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短期陣痛的法寶-企業內在價值

近期,很多公司的業績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受到重創的行業和企業的股價跌幅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大,比如上海機場,恆隆地產這種有明顯競爭優勢,現金流好的企業。當然最近的政策導向對於市場情緒的影響也功不可沒。很多人會說,這些企業競爭優勢辨識度很高,大家都知道雖然短期受到了重創但是長期線性發展前景還是很明朗的。沒錯,但是我想從估值的角度來說明下,當你還在用P/E對公司今年和明年的短期業績做估值的時候,市場正在發現企業長期的內在價值。

應對短期陣痛的法寶-企業內在價值

應對短期陣痛的法寶-企業內在價值

當你用P/E估值的時候,你實際上是將企業未來所有現金流折現到了現在的股價裡,如果你以10倍的P/E來給一家企業估值的時候,你實際上已經計算了企業永續經營期10%的收益率。P/E是一種簡化的估值方式,但歸根結底,一個企業的價值只是未來所有自由現金流的折現。所以,如果企業在Covid-19這樣的短期困境中生存下來,我們應該判斷的是這會對一家企業的長期發展有什麼影響,從而估算未來的現金流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當然這種判斷和估算都是非常主觀和個性化的,但是它是一種面對任何短期衝擊的思考方式。


我們可以用模型來模擬估算一下(為了簡化,不考慮永續期):

1)假設一家企業第一年的自由現金流是100萬,未來20年自由現金流的增長率是3%,按照8%的折現率來計算,則未來自由現金流的現值是1225萬;

2)假設企業出現短期的困境,第一年的自由現金流只有80萬,但企業的業務可以在第二年完全恢復,那麼未來20年的自由現金流的現值相比第一種算法只減少了1.5%;

3)假設企業出現短期的困境,第一年的自由現金流只有50萬,但企業的業務可以在第二年完全恢復,那麼未來20年的自由現金流的現值相比第一種算法只減少了3.8%;

4)假設企業出現短期的困境會延續兩年,第一年的自由現金流是50萬,第二年的自由現金流是80萬,企業的業務可以在第三年完全恢復,那麼未來20年的自由現金流的現值相比第一種算法只減少了5.4%;

5)第五種情況如果企業出現遇到困境連續三年無收入這種極端情況,其實這就不是短期困境了,三年沒有生意要不是賽道沒了就是競爭優勢丟了,這種情況下第四年也不可能恢復,這是個極端情況,只是列出來進行一下對比。

應對短期陣痛的法寶-企業內在價值


假設可以有無數種可能,我們只需要判斷這是短期困境還是長期趨勢,不需要糾結於是否精準,這更多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展現,但我們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要專注於對業務的影響,然後才是估值:

我們需要做的是評估短期事件對於業務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安全邊際能夠度過短期困境而長期生存;這裡的安全邊際不是指估值上的安全邊際而是指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低槓桿和不變的競爭優勢能夠在困境之後恢復以往的業績水平;當然估值上也要考慮安全邊際。

-關注於長期的影響,而非短期的陣痛:

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大部分是由於中長期的預期現金流組成的,從前面的模擬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然短期可能會很痛苦,但是隻要企業的競爭優勢依然存在沒有被削弱,則意味著它長期的現金流創造能力不會受影響,內在價值下降的可能性就不大。

-估值是門藝術:

估值是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情,每個人基於對企業的理解和預期回報率都會有不同的估值參數設置,而且使用現金流折現的方法容易”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由於時間跨度比較長,增長率和折現率的一點點變動都會導致現值的很大的差異。所以知道底線在哪裡,留足安全邊際比精準估值來的更有意義。


其實,無論市場是情緒化的,反覆無常的,還是時兒理性,時兒恐懼,明智的投資者都應該時刻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做出評估,尋找安全邊際,做好準備,一旦市場打折,那麼我們就應該採取行動。

Chris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透鏡社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