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话形容劳务派遣,为什么它在中国遍地开花?

回归8940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古代的一个青楼,清官人们只和风流才子们谈琴棋书画、聊人生,绝不存在学英语的场景。可是你架不住一堆凡夫俗子都要吃喝拉撒,保暖思个淫欲。你让清官人们降低身份干这事儿,老板可能觉得亏了,格调也低;不干这事儿吧,岂不是损失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客流量也会越来越少。

这可咋办?于是老板灵鸡一动,咱再引进一点愿意陪客人学英语的小姐姐不就行了吗?

真是个好主意!你看,老板对客户进行了细分,满足了不同客户的特色需求,生意更是蒸蒸日上!


话说回来,劳务派遣产生的背景基本类似。具体来说,原因大概会五花八门。

但是,请注意,我说的关键点来了:人们倾向于更多的关注和自身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也就是说,作为被派遣劳动者,他关注的是薪酬和身份认同问题。

身份认同这个问题在具体工作环境下恐怕不是一两个文件规定能改变的,还会涉及到一连串的体制改革问题。那么,也就只有薪酬上面可以做文章。薪酬能否做到同工同酬,这是一个焦点。

不是说劳务派遣人员干的就是教人学英语,哦,不是,不是说劳务派遣人员干的是低端的活,岗位无贵贱之分。

我一贯主张,要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价,相同价值的岗位才有比较的可能性,才有同工同酬的先后逻辑关系。一个前台文员的岗位不可能去和一个研发岗位同工同酬。

只有岗位价值评价清楚了,才好订价——工资、绩效等。对个人的工作要求也是和岗位比,和过去比,和自己比!


年轻人的棒子


不知道大家发没发现,现在的招工都是自己公司以其他人的名义搞个劳务派遣公司,公司实际办公人员还是原单位的人,然后自己招人再派到自己的公司,特别是国企央企,像银行、移动运营商、高铁等等。在国内还没有发现向国内单位派遣劳务人员的独立的劳务派遣公司。公开招聘劳务人员的劳务派遣公司大都是向国外劳务派遣。大家可以注意看看。


风雨无阻就是我的现状


这个不是清朝当年的“勇”字军,一个德行。当年“兵”字军有编制,打仗不行,自然要招人,但不能给编制,才有“勇”字军。好事呀,历史变革。中国的土地,不可能出现美国“以法为先”的观点。多数是以人为本,那么从这个角度理解,今天消失劳务派遣,以后还出出现类似形态。


胡大爷


这是一个不劳而获的行业,从招进人那刻起一直挣到此劳工转行,另谋才收手层层剥削!是一可怕的利益链!所以劳工的加班费一直不涨,造成收入不高!说白了,你每个小时挣的加班费!都有层层抽取几元钱分配到从你进入此工厂的每个中介和工头手中!你咋能挣到钱?所以人才介绍所很多!他招进的人一直跟进至工厂,你一直在为他们挣钱!这就是现实!


缘来由你186720137


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人员和和劳务派遣公司勾搭成奸,狼狈相交,互相赚钱抽人头。因为用人单位的人事部该招的岗位不在企业门口直招,而是把名额卖给劳务派遣,上面的老总还傻傻的以为真的招不到人,其实它们根本没有好好招过人。


滇626


劳务派遣,说白了就是用工企业和劳务公司联合欺负打工者,大道理说太多,都没用,去现场看,去和一线的打工者聊,他们最有发言权!那些替劳务公司说话的,别再瞎说了!


匆匆那年3329091391953


劳务派遣公司出现是市场需求产生的,说劳务公司赚差价是错误的,易引起误解和仇恨,他实际上差价就是服务费,管理费,培训费,是应该得到的收入。

市场上很多企业需要短期用工,临时用工,还有好多企业需要专业性强的人员,但自己又没能力培训和管理,如:保安,厨师、园丁、清洁工,空调或其它设施维修工等。

还有大量人员,特别是农村出来的,他们就是要做一些临时工,并不希望被一张长期合同固定自己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需要有一个专业服务公司提供服务,他们可以同时提供很多企业用工,但是派遣公司也是要实行劳动法,所有员工都是要签订劳务合同的,只是不和用工单位签。

这样就使的三方都有利,所以,凡是市场需要的,就可以存在下去,政府只有加强监督和管理,而不是粗暴封杀他。


清逸231799974


国家应该取缔这些不创造社会财富、不为提供实际社会效益,反而增加用人企业预劳动者矛盾的空壳公司。如果一个企业不会招人、不会管理员工,就应该关门。派遣公司就是喝个人“血”的公司,坏事没少干。


用户110102163050


扭曲变味的劳务派遣,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互相勾结,最终坑的是广大劳动者。建议并呼吁广大劳动者找工作千万别走劳务派遣的路子。


三言畅聊153093837


土产资本家让西方资本家甘拜下风的一头牛身上剥两张皮的干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