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三贤”清廉故事


渭南“三贤”清廉故事


寇准:相传北宋时期,有一年寇准从京都开封回到故乡下邽县 (今渭南市下邽镇)探亲,适逢其50大寿,亲朋们为表彰寇准对朝廷的衷心及为民办事的一颗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一颗红心,特意送来寿桃、面花、寿匾,特意将民间糕点高手研制水晶饼,用来表示寇公对朝廷有一颗忠贞的红心,

为酬谢大家的情意,寇准特设宴款待。在酒过三巡,手下人捧进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终于可见桐木盒内装着50个晶莹透明、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点心上面放着一张红纸,工整地写着一首赞扬寇公为国为民办事的诗句:" 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

之后,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其样式做出了此种点心。民间为纪念寇公,之后代代传艺并取名"水晶饼",一直沿用至今。


渭南“三贤”清廉故事


白居易: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第二天公开审案。

第二天白居易审案的时候,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各打四十大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白居易为何发怒?原因是白居易有自己的“官念”,即“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和“亲民爱民”。现在看来,白居易这个“官念”也很时髦。他具备了为官者的基本素养,让人可畏、可敬、可亲。其品行不但在古代官场中是典范,也是如今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渭南“三贤”清廉故事


张仁愿:张仁愿是唐朝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少年时期就才华出众,表现出文武兼备的潜质,后来成为武则天及唐中宗时期抗击突厥的名将,文韬武略,功勋卓著,为唐朝的边防巩固和安宁做出了突出贡献。后世赞他“有将相之才,树公忠之绩”。张仁愿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就像眼中容不得沙子一样,容不得任何邪恶之徒及其行为。697年,监察御史孙承景出任清边军监军,回撤后孙承景画出数份作战图,把自己“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情形,全部用示意图的方式反映了出来,然后上奏太后,说自己“躬当矢石,先锋御贼”。武则天接奏后赞叹道:“御史乃能尽诚如此!”遂将其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令张仁愿前去为他们记功。接到诏谕后,张仁愿当面做了个调查,“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然而,没有经历哪里去编那些细节呢?孙承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张仁愿又连问他几个问题,“问之皆不能对”。孙承景露馅了,他哪里是什么“战斗英雄”,而是一个虚报战绩的奸诈之徒。张仁愿将情况上奏,弹劾孙承景有欺君罔上之罪,武则天将他贬为崇仁县令。张仁愿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否定太后的意见,着实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