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怎麼樣欣賞醜書?就我自己看不懂嗎?

用戶6794646486


朋友,你所提的醜書有些籠統,最好臻別一下你認為的是哪一類的書,才可回答你的問題。就我認為你可能是一氣之下,把你認為一時難以讀懂的書歸為醜書,這可能是你的一時之氣,諸如一些枯澀的古代文學(特別是古文)捧起書來簡直就是一部天書。使你讀起來味同嚼蠟,難以入境,再如一些低俗文理不通的文字,文題驚天動地,讀了內容不知所云,如墜五里煙霧。還有一些不能贅述。朋友解決這些問題只能這樣去做,加強語言文字修養,功底紮實了讀起來猶魚戲水,品味其中歡樂與提高知識素養,達到讀書的目的,去做自已在文字領域中所喜歡的事情,理想會實現的。另,別自尋煩惱去讀一些不知所言的文字,它會使你喪志的。朋友,一定要下功夫去讀一些好書,摒棄一些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垃圾文字。朋友,好自為之,祝你成功!


東風無渡


■現在的人一提到醜書就猶如看到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喊殺,趨之若鶩,口誅筆伐。猶記得當年梁靜茹選擇在菲律賓結婚時網友在網上大罵梁靜茹不,殊不知人家是馬來西亞人。

時至今日很多人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壓根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先是一頓罵,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無論什麼樣的藝術形式,能長久的存在就證明有其存在的價值。


■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就會去做這樣的事,但我會弄清問題,先分清醜書與醜書之間的區別,再拿出自己的觀點。


■以下文字基本上為上圖的展開部分,不願意看太多字的瞭解一下思維導圖的內容即可。


■個人認為大家眼中的醜書可以分為四部分:

1.真正的醜書

2.形式上的

3.精神追求

4.行為藝術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以上幾種形式。

一、真正的醜書

■這種往往因為個人不學無術且無知自大,為了譁眾取寵而書寫的書法作品,不只是形式的醜,內容也很低俗,毫無美感可言。這也是大家抨擊最多的,真正意義上的醜。遇到這樣的作品和作者我們當然是堅決抵制。

二、形式上的醜

■這種作品往往是一些名家作品,甚至在書法史上都能佔一席之地,但是卻因為我的個人審美不夠,無法真正理解這類書法的真正含義,只要看著不漂亮,不舒服的都認為是醜書。

■比如王鐸的行草書,他的漲墨技巧的運用,章法的佈局,不深入學習和了解真的不能很好的欣賞他的作品。

■甚至一些古代碑帖也會有人吐槽,比如《好大王碑》、《袁安碑》等等,但實際上這總是屬於古拙一類的。但凡能在歷史留名的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

■對於這種作品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我們自身的審美,不斷提高修養,爭取與古人靠近。

三、精神追求

■這種作品的出現就像我們所看到的抽象作品和音樂作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美術作品從具象到意向再到抽象經歷了長遠的發展,當具象藝術不能滿足我們個人精神上的追求時,就開始尋求另一種出路,總最基本的藝術語言和手段去表達個人精神情感和情緒。但是這種作品的作者一定是有很深的藝術素養,絕非信手塗鴉。也是從傳統走向創新,一般基本功都很強,並且有強大的理論依據作為基礎。

■當然這種並不被大眾理解,也最容易被誤解的。

四、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藝術形式,也是重在形式的表達和精神的追求,並無太多特殊的意義。


■綜上,無論何種形式,都有存在的理由,哪怕是真正的醜書,依然會有人追捧,要麼能蠱惑大眾,要麼書寫者位高權重,從古至今不是一直都這樣嗎?

但是要記住,無論怎麼折騰,歷史是無情的,那些譁眾取寵的東西一定不會長久,終會被歷史所淘汰。

■相反,那些經歷了歷史的洗禮,依然能留下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作品。


林墨齋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覺得你所說的應該是借書法為名的行為藝術吧?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用針管射書的“教授”,還有一個披頭散髮的“瘋子”在狂舞的身影,不得不說,這能算是書法嗎?請這些“大師”們別在侮辱書法這兩個字了。

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的盛行?其實就是人性的浮躁,價值觀的取向出現了問題,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為了錢不顧一切,說的好聽點就是一種商業炒作,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用怪異的行為博取人們的關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只要出名了就會有人熱捧,成為熱點,有人關注就有流量。因此有些人的心態就失常了,一心想著怎麼能“名”利雙收,於是思想發生了扭曲,而譁眾取寵就是最快捷的方式,大眾的心態就是好奇,你有怪異的行為,有人炒作,就有人關注你,不是欣賞,就像看耍猴一般,主要就來是看評論的,看罵你的人有多少,看怎麼罵你。但是實實在在的,他掙到錢了,但他卻是利用了對書法的褻瀆來獲取了利益,不得不說他們的營銷成功了,但成功的背後又使多少人誤解了中國的書法藝術?

在這裡奉勸那些還有此想法的人,請你們別再糟蹋中國的傳統文化了。


大牛微觀


書友們偶爾提起江湖體、醜書,到底什麼是江湖體?什麼才算醜書,齋主瞎琢磨了一下,說的不全面,就是個意思吧!至少大家似乎明白醜書和江湖體的區別就可以了.

首先是不臨古人的就不是書法麼?你可以稱之為不是傳統書法,但是不能信誓旦旦地說那不是書法。學傳統書法為什麼要學古人,如同為什麼帖學要以二王為宗?因為人家好啊!有前人給你鋪好的康莊大道你不走,非得打定主意一開始就開山立派?要知道哪怕如王羲之這樣才華橫溢的人也是站在了當時一代人的肩膀上才以新體書風開一派風氣。學傳統書法為什麼要學古人的呢?標準是古人制定的,古人也達到了那個標準的最高峰,而且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檢驗和社會認同,它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你如果要學“傳統書法”,不學古人的學誰呢?

江湖體被人抨擊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其本體想往傳統上靠,但是又充滿投機取巧之事,所以說一句其俗在骨一點都沒有錯。江湖休應該是不安心尊循法度或是基礎不牢就要揮毫潑墨的急功近利者,所書的各種龍飛鳳舞以及乖張的字體,非今人獨有,古人也這麼幹過。

再說醜書:我認為醜書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沒有法度,空談技巧、空談所謂的虛理念,什麼文化內涵,什麼藝術高度、個性和創新。

只要把握了這一點,其實就可以理清什麼是醜書了。許多人之所以整天強調醜書不好定義是因為他們從來都懶得去定義,也害怕去定義。

關於醜書,大家記住這幾個代表性人物,他們都在顛覆書法藝術的根基,譁眾取寵,利用互聯網的流量黨,毫無美感的塗鴉還要有個高深莫測的範兒,只要火了萬人唾罵而沾沾自喜:噴墨大師邵巖、川美盲寫教授張強、吼書大師曾翔、個展被叫停的沃興華、臉丟出國門的曾耒德,更有甚者鼻書、頭髮書更有甚者褲襠書等,不全面但有代表性。

用"開玩笑"來形容他們最貼切,找不到更適合的了!





尚古齋書法


我可以斬釘截鐵的告訴你,欣賞不了那些醜書不是你欣賞水平不夠,恰恰相反,這說明你的三觀很正、審美觀很好!那些江湖醜書近幾年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大行其道。本來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從甲骨到楷、行、草,歷經幾千年的進化,出現了很多文化大家、書法巨匠,他們雖然流派不一,但都具有大美精髓和為美而構成的嚴謹書法規範。而那些江湖書法和醜書善用種種假大空頭銜誇飾偽裝自己,書寫為譁眾取寵,隨意塗抹,錯字連連,且往往伴以雜耍搞笑動作,惡俗至極!!把書法的精髓、精華傳統美都沒有了,這樣的書法怎麼稱的上是書法呢?!在我看來就是垃圾!沒有半點價值!


青島涵涵爸爸


中國的傳統書法的發展,已經走入國家文化歷史博物館的頂格存檔裡。即使是當著書法藝術的層面來欣賞,其承載的審美價值遠不及具體圖像給予的人們所希望得到的信息存量。加之網絡系統的發展,使得我們的傳統書寫方式完全被顛覆。曾幾何時那些包含親情友情愛情的書信也消失在通訊的時代裡,被手機互聯網所取代。傳統的書法你在哪裡?你在傳統文人的故紙堆裡,你在夫妻分居兩地的日記本里,你在懸掛於牆壁上的鏡框裡,你在博物館防潮展廳裡。作為書法藝術的傳承來說,沒有再被突破的可能性。發展出新的書體和樣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傳統的書法猶如座座高山,後輩難以企及和超越之圭臬。加上西方個人主義哲學的影響,給否定傳統書法格局,摒棄傳統書法羈絆的人壯了膽,以為這樣才能開出別樣的書寫新天地,於是“醜書”在尊崇傳統書法家們鄙夷聲中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大眾面前。對於所謂“醜書”,我們也不能妄“字”菲薄地一概斥責,它能存在於當下,證明了書寫者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此類書法也傳遞著書寫者精神訴求,在筆勢縱橫揮灑中凸顯出個人化的風采和氣質。


吉星柔光


這個問題好復雜,有的書法是醜,但有的書法是拙,所以首先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至關重要,若不提高欣賞水平,騙子們就有機會可趁,冒充大師,破紙爛墨騙人錢財。自己練習書法十年以上,至少能提高欣賞水平到一個層次,不容易上當。囬答書法的美醜的問題前,我們仍然囬想一下溫克爾曼對於西方古典藝術美的理解,雖然其在藝術史的論敘中洋洋灑灑,不放過任何的細節,但僅用一句:髙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便能總攬希臘羅馬藝術的美的表述,己經足夠了。那麼是否這句名言能夠用在東方美書上呢?其實也沒有問題,東方古土(本邦加邊區)留下來的那些公認的範本名帖碑版銘文,皆可稱作美書,它們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單純,屬於五合,和諧,天人合一下的產物,形若美人,脩短合度,增一分減一分都不行,且觀之而神釆燦然。這裡面自然包括公認的三大行書,這些美書的留傳,在古人以之為朙珠不暗投,亦在天公的眷顧下而存人間傳後世,盡管中原歴史時常動蕩,渡江時財和命皆可拋,就是要保住那些珍貴的片墨只紙,這種保住美書的故事是載在青史的,美的連命都不惜,還要如何的形容!

書法作為心畫,是書者真摯情感流露而形成的跡,心手合一,凝固下來的墨跡看著就有單純,髙貴,靜穆,偉大的感覺,能夠感覺古人不凡的心在跳動,字相觀之又是那麼俊帥,風神凜凜的。這些美書因其美為有眼力的古人痴迷,珍藏保護,且能代代流傳,加上天公眷顧,避兵、火、水、蟲諸害而存今世,事實上這個量是相對的少,儞看無論是《宣和畫譜》還是《宣和書譜》,每個名家文字表述後皆羅列其畫或書跡,但傳到今世的少之又少,若浪淘沙,皆金子也,閃光,美麗,這也是古人老天共同認可的部分,無須更復雜的分辯,因為語言本身會出歧義,老子懂的,但沒有五千言,我們更加迷茫,所以我們又不得不感謝老尹。那麼我說美書,也只能點到為止,不再深入下去,要朙確的是,留傳得下的名碑與帖,皆美書,非醜書!

說朙白了美書的純正,貴氣,寧靜,恢弘!是和諧,五合,天人合一下的產物,其若世上美人,望之有玉樹臨風的感覺。因跡美,所以古人與天公皆愛,百害避之而得以流傳,就這麼簡單。

今有書人之書被人議為醜書,這些書者其實也不泛當今書界優等者,但因被駡成醜書,便不淡定,亂了方寸,急病亂投醫,把本屬古代美書的跡說成醜書,意欲為自己作品辯解,結果可能是越描越黑,有的還把繪書拿下水,曰醜畫!

其實我把自己的畫貼在綱上時,就有人說我的畫作醜,不僅醜,而且是〝暴醜〞,這個程度很嚴重,但我相對有定力些,那是網絡生態之尋常,諸人綱上議論,有時反面頂儞,有時渲瀉自已,並不在作品本身。至少我沒有氣急敗壞,把老祖宗的美畫抹黑成醜畫。

然後我轉到下一個論題,或者是回答下一個問題,什麼是醜書?如果要說簡單點,所謂醜書是美書的反面,美書的反動,無單純,髙貴,靜穆,偉大的感覺,觀之不美若醜怪,沒有神采,天人皆不愛惜,無法傳之後昆者,這樣說朙其實也就夠了,至少它們不是在和諧,五合,天人合一的狀態或條件下產生的。

美書就象西施,醜書就象東施!





雷家林書畫


既然有美醜書,說明我們的審美還是有標準的。雖然標準會隨時代有所差異,但是根本不會相差太遠。古今不乏鶴立雞群者,亦有譁眾取寵者。前者繼承中發展,後者發展中自亡。一件事情如果能闡述來去原委,或者有利現世發展,或者相輔教育,我們都應包容對待,否則敬而遠之免受其害。



良語悅讀


傅青主早有定論曰:“………然又須知趙卻是用心於王右軍者,只緣學問不正,遂流軟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爾輩慎之。毫釐千里,何莫非然。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辛志東


我不欣賞醜書。醜書沒有美學價值,也無傳統書法的基本技藝,譁眾取寵而已,其行不遠,終為過眼雲煙。寫醜書的人,基本上沒有書法基本功,其作品讓人望而生厭。它是敗壞了中華國學文化的優秀品質,根本不值得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