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著力解難題抓春耕 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雙勝利


日前,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於加強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通知》,加快恢復農業生產各項工作,全面推進春季農業生產,確保不誤農時,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雙勝利。

(一)搶農時抓春耕。一是加強技術指導。組織專家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開展麥田苗情調查,分區分類制定麥田春季管理技術方案。圍繞春季生產提供“菜單式”服務,利用農技推廣雲平臺,開展線上遠程指導。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指導農民科學防範。目前2萬多名農技人員通過農業技術推廣網、農業信息網、微信平臺等渠道對農民隔空傳授科技知識,超過10萬農民通過雲端服務直接接受培訓指導。二是保障生產資料供應。對農資進行全面摸排,及時搞好對接,鼓勵農資企業和經銷商開展“點對點”生產、配送,保障農資供應。三是做好病蟲草害監測。加大病蟲草害的監測力度,及時發佈病蟲預警信息。應用新型、大型植保機械提高麥田病蟲草害除治效率和水平。嚴密跟蹤草地貪夜蛾和沙漠蝗發生動態,提前做好應急準備。

(二)穩產能保供給。一是穩定蔬菜果品產能。摸清全省果蔬種植存儲底數,科學安排種植茬口,引導農民備足種苗,適時播種定植。完善應急調配預案,確保供得上、調得出、運得快。目前河北省蔬菜月供量362萬噸,另有冬儲菜310萬噸,總量超過600萬噸,日可供10萬噸以上,除滿足省內需求外,每天可調出4萬多噸支援京津、湖北等地。二是加快恢復生豬產能。推進新建養殖場工程建設,實行項目責任制,儘快投產達效。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創建活動,提升全省生豬養殖標準化、規範化水平。加強良種繁育,幫助企業解決種豬引進、性能測定等問題。力爭一季度生豬存欄達到1500萬頭。三是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快智能奶牛場和家庭牧場升級改造,支持乳製品加工企業自建牧場。加快80個智能奶牛場建設和300個家庭牧場升級改造。著力維護生鮮乳收購秩序,幫助乳製品企業緩解銷量下滑、噴粉增加等壓力,嚴防倒奶等問題出現。四是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防控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嚴格落實養殖場、屠宰場駐場官方獸醫管理制度。實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切實做到“應免盡免”。加強人畜共患病監測防控。完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

(三)調結構提質量。一是推動調整任務落地落實。全力落實338萬畝非優勢區高耗低質低效農作物調整任務。二是開展結構調整示範區創建。引導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對現有成方連片、規模經營的特色產業基地進行擴建提升,並新規劃建設一批農業結構調整示範區,省級重點支持10個5萬畝和44個萬畝以上示範區建設,實行示範區領導包聯制度。三是打造特色農業精品基地。支持各地在設區市周邊建設葉菜在田儲備生產基地。遴選打造60個“大而精”、40個“小而特”特色農業精品示範基地,200個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和600個冬奧會農產品供應備選基地,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搶佔高端市場。

(四)解農困促生產。一是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分層搭建務實有效的省市縣三級產銷服務平臺,強化“菜籃子”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價格監測預警。積極組織產銷對接,開闢網上團購、社區配送、專銷直供等銷售模式,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積壓問題。二是推動農業企業復工復產。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建立包聯制度,及時瞭解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共計包聯198家農業企業。將種子種苗、種畜禽、飼料、獸藥、屠宰等相關企業列入重點保供名單,努力做到“安全有序、應復盡復”。目前低風險地區農業企業全部復工復產,產能達到去年同期水平,中風險地區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同步進行,全省農業企業復工復產率總體達到80%以上。

(五)創機制增投入。一是調整資金使用方向。調整農業發展資金優先用於農業生產和“菜籃子”產品重點保供企業,補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農業經營主體。省級安排4000萬元資金支持乳企噴粉,統籌使用中央和省財政資金,支持各地建立葉菜在田儲備生產基地。二是發揮金融支農作用。積極推進金融支農平臺“冀農興”建設,推動金融機構在貸款、擔保、保險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在疫情防控期間開發金融支農新產品和創新服務措施,為有效保證“菜籃子”產品供給、穩定市場價格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挖掘信貸擔保潛力。發揮省級農業信貸擔保風險補償金作用,挖潛6330萬元農業信貸擔保風險補償金和2億元農業產業化增信基金,撬動金融資本新增擔保貸款優先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業精品示範區基地傾斜。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