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神童,現狀如何?一個比一個慘淡

1978年3月,在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導和熱心支持下,以及國家有關領導人的推動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少年班,其目的是為探索中國優秀人才培養的規律,培養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推動中國教育和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

八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神童,現狀如何?一個比一個慘淡


這對於剛剛經歷十年浩劫,曾一度被“讀書無用論”所誤導,急於找回失去的時間的國人來說,以“神童”寧鉑、謝彥波、干政為代表的少年班的出現,無疑是那個年代上演的最振奮人心的“青春勵志大片”。

寧鉑、謝彥波、干政這三位神童在當時都特別的優秀,他們都是1978級少年班成員。在那樣一個科技人才嚴重斷檔的特殊年代,少年班的出現是服務於國家的人才戰略需求的。那麼如今40多年過去了,八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這三大神童,現狀如何呢?事實上,他們一個比一個慘淡!

八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神童,現狀如何?一個比一個慘淡


先來說說寧鉑,江西贛州人,13歲入讀大學的他,成為中國第一個被公認的天才神童。然而,2003年的時候,寧鉑卻選擇出家為僧,在世人的期許中銷聲匿跡。理由是神童的大帽子,讓他恐懼失敗。2018年,有媒體報道,寧鉑已經還俗,目前在研究佛教,從事心理諮詢工作。

八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神童,現狀如何?一個比一個慘淡


再來說說謝彥波,他來自湖南,直接從小學跳到少年班,沒有上過中學。11歲上科大,15歲讀碩士,18歲讀博士,由於和導師關係不好,謝彥波在中國沒能取得博士學位,後又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跟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做固體物理理論工作。但是,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謝彥波,在美國依舊和導師無法和睦相處,最終因故鎩羽而歸,以碩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師的工作。

最後再來說一說干政,安徽廬江縣人,他和謝彥波的經歷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頓,都是學理論物理,都是與導師關係緊張。但是,干政的經歷比謝彥波的還慘,回國後的他先是拒絕回科大繼續讀博士,賦閒在家。後又想回去唸書,卻已不被接納。或許是內心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導致干政最終患上精神疾病,和母親相依為命。

八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神童,現狀如何?一個比一個慘淡


有人說,少年班不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違背了自然規律。畢竟,對於一個人的成功來說,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重要得多。身體素質、心理因素、道德情操、美學素養、交往能力、創造能力、勞動觀念、自理能力和求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應是衡量學生素質的重要指標。

超前教育表面上看起來為早出人才,實際上同揠苗助長沒什麼區別。如果讓孩子過早或過重地承擔與其年齡不相適應的腦力勞動,那麼必然嚴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寧鉑、謝彥波、干政這三位神童的失敗,就是最好的典例。

八十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神童,現狀如何?一個比一個慘淡


隨著爭議聲越來越大,許多高校的少年班逐漸消亡,但中科大的少年班依舊前行了40多年。根據中科大官方的統計,目前少年班九成以上畢業生都獲得了博士或碩士學位。畢竟,失敗只是個例。相信,隨著少年班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不斷推陳出新,這種制度會越來越適合優秀人才轉變成頂尖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