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上不出名的刺客?却干了很厉害的一件事?

木子树下看历史


三国时的曹魏刺客韩龙,杀死了鲜卑首领轲比能,让渐成规模的鲜卑族群再次分裂,保住了曹魏边境几十年的安定。

轲比能出身于鲜卑族群中的一个小支,因为勇猛和廉明被推为了首领。这个鲜卑小部落之所以能发展起来,靠的还是中原文明。

这个部落靠近边境,当时袁绍占据河北,与曹操大军交战,战火连年不绝,百姓生活艰难,许多人叛逃到了边疆,加入了少民部落,给他们带去了中原的铠甲兵器制作技术,军队建制以及其他典章制度。

这个小部落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脱颖而出,逐渐收服了周边的部落,有十余万骑兵,成为曹魏的边患之一。

此时鲜卑另一支较大的势力是步度根统帅的一支鲜卑,但是其实力相较于轲比能稍弱。曹魏对于鲜卑部落采取了分而化之,以夷制夷的政策。

拜实力稍微的步度根为王,步度根又迁徙军民万余多人道太原和雁门郡,成为曹魏的边境守边部落,与轲比能部经常发生战斗,曾经杀死轲比能的弟弟直罗侯。

这种比较平衡的情势一直持续到了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

这一年,轲比能劝说步度根反叛了曹魏,并州危急。

青龙三年(235),当时的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前去刺杀轲比能,韩龙幸不辱命。

《资治通鉴》:是岁,幽州刺史王雄使勇士韩龙刺杀鲜卑轲比能。自是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边陲遂安。

轲比能死后,本来渐有统一趋向,势力日渐做大的鲜卑部落,一夕之间分崩离析,趁此机会,曹魏分裂鲜卑部落,把轲比能的三个弟弟全都立为首领,鲜卑部落一分为三,又迁徙其部落到辽西等地,至此轲比能部落不再为边患。

《通典》:其后幽州刺史王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其种众多于比能也。其后诸子争立,众离散,诸部大人慕容、拓跋更盛焉。

韩龙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使得本来危机重重的曹魏边境转危为安。


闲话说历史


导读:三国时期的曹魏是三国时期实力最雄厚的一方,再其半个世纪短暂国祚中几乎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历史重任。虽然曹魏曾经凭借雄厚的国力几乎形成了碾压,并且在灭亡前两年就完成了灭蜀的过程;但是三国当中最弱的蜀汉有两次差点让曹魏陷入危机。而曹魏之所以脱离,韩龙、胡渊两个曹魏小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这两个刺客或者说执行斩首行动的小将几乎默默无闻,但是在这两次关键的事件中力挽狂澜。否则曹魏很可能提前就寿终正寝了,下文我们详细叙述。


曹魏这两次危机分别来自蜀汉丞相诸葛亮和传入姜维的布局,分别从曹魏的北方和南方入手。一次来自诸葛亮与鲜卑轲比能的联手,加上有东吴和辽东公孙燕国从东配合曹魏危机四伏。第二次邓艾灭蜀后,姜维策动钟会割据复国。此时已经到曹魏末期,如果钟会打着郭太后的旗号起兵攻伐司马昭的话可能又是一番景象。但是韩龙、胡渊的出现让曹魏顺利渡过危机,直到司马氏篡位自立。


蜀汉丞相诸葛亮联络鲜卑轲比能,加上东吴联盟辽东公孙氏夹攻曹魏。看刺客韩龙如何破局?

曹魏占据了天下70%的人口和财富,所以即便是对孙刘两家联手都绰绰有余。这让有志于北伐中原、还于旧都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苦恼。所以他打算联络北方鲜卑受首领轲比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曹魏。当时鲜卑三部(东部、中部、西部)中轲比能的实力最为强大,也是最有希望统一鲜卑的首领。但是曹魏不愿意看到起一个统一的鲜卑出现,所以强加干涉。这让轲比能非常不满所以对曹魏怀有敌意,对于诸葛亮的提议一拍即合。 而东吴的孙权有样学样,也从海路北上联络盘踞辽东的公孙氏建立的燕国形成同盟。这样一个由蜀汉、鲜卑、公孙燕国、东吴组成的封锁曹魏的联盟正式形成,如下图所示: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群狼。统一北方的曹魏在这种反魏联盟下成了四战之地,所以必须要破局。每到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次魏国幽州刺史王雄选择的对象是鲜卑,派刺客韩龙击杀轲比能。鲜卑大乱,接着曹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灭辽东公孙氏正式接触后顾之忧。四方联盟又剩下了南方的蜀汉和东吴。

我们认为刺客韩龙击杀轲比能,应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件。因为当时鲜卑已经在轲比能的率领下统一了步度根和东部鲜卑。漠南鲜卑都在轲比能的统治下,控弦之士十余万并建立鲜卑王庭。假以时日轲比能必然会统一整个鲜卑,统一的鲜卑必然成长为不逊色于匈奴和突厥一样的庞大帝国。我们从后世鲜卑分支建立的慕容燕国和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的战力可以估算出来,鲜卑一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尚且可以统一北方更何况统一的鲜卑帝国。所以小人物刺客韩龙创造了历史我们应该记住他,虽然他并不出名。


在曹魏灭蜀后,姜维策动曹魏征西将军钟会妄图割据蜀国复国自立。小将胡渊父子挺身而出击杀钟会,维护了曹魏的统一。

景元四年魏灭蜀之战中,征西将军钟会配合邓艾分兵进灭亡蜀汉。征西将军钟会拜司徒,挟灭国大功钟会成长为不次于司马昭的功臣。因为蜀国灭亡的太窝囊,所以将军姜维不甘心失败寻找一切复国的机会,所以姜维鼓动钟会在西川割据自立复国。双方一拍即合,所以经过策划在第二年假借郭太后遗命,打算割据自立发兵讨伐司马昭。PS:郭太后是魏明帝曹叡的皇后,在曹魏末年政坛颇具影响力。

钟会差点就成功了,因为在扣押邓艾后钟会几乎在蜀地一手遮天。结果百密一疏钟会造反的计划被泄露,小将胡渊率兵平乱击杀钟会。虽然平定了钟会的叛乱,但是投降的蜀汉大臣不少罹难。姜维全家、关羽全家、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等全部在这场动乱中丧生。曹魏也没能延续多久,成都动乱的第三年,晋武帝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西晋。

如果钟会割据成立,没准新三国时代还能延续一段时间。但是无论如何,小将胡渊、胡烈父子因这次平乱中的表现将永载史册。



小结:

历史上总有一些小人物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今天介绍的两位,显然韩龙刺杀轲比能的历史意义更大一些。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大家好,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一款来自游戏界的育碧大哥所制作的游戏系列,《刺客信条》

这款游戏,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虚构角色在此间“搞事情”。比如刺杀秦始皇、埃及艳后、凯撒等。

基本上玩家不走“狂战士”的路子,是可以体验一下作为刺客的人生。

言归正传,历史上有哪些不出名的刺客?

一起来看看。

第一位:刺杀商朝先祖王亥的刺客

王亥是中国夏朝时期商国额首领,因为做生意太好了,商国因此而强大当却被人看得眼红。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已经和发现的甲骨文的描述,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派人杀害了王亥。

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

在这件事中,刺客无名,但主谋是知道,就是有易氏,后来王亥的儿子杀害有易君报父之仇。

商汤推翻夏桀,建立商朝后,追尊王亥为商高祖,而在殷墟甲骨文中称“商高祖王亥““高祖王亥”

第二位:刺杀陈胜的刺客庄贾

陈胜和吴广是秦末乱世之中最早的起义者,他们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发动推翻暴秦 的起义,但最终失败。

而陈胜竟然是死在一个小小的马车夫手里,此人名为庄贾

其御庄贾杀陈王以降。-《史记:陈涉世家》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章邯与陈胜之战中陈胜连败,逃跑时车夫可能是见老板没戏了,就趁乱刺杀了陈胜投降秦军。

第三位:刺杀孙策的刺客

孙策,被称赞为“小霸王”,奠定了东吴的格局,但创业之初得罪了人。这个是名为许贡,是吴郡的太守,但之后吴郡被孙策所夺,许贡怀恨在心。

为夺回吴郡,许贡上表曹操:

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三国志》

许贡的目的是借曹操之手除掉孙策,但不幸的是此信被孙策截获,未送到曹操手里,因此孙策杀了许贡。

可是没想到,许贡有三个忠心耿耿的门客,为帮许贡报仇,组队刺杀小霸王孙策。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争关键的一年,孙策因求大司马的官职被曹操拒绝,计划偷袭许都。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出发前孙策狩猎时,因骑的是上等宝马,护卫相随不及。

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策驱驰逐鹿,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江表传》

不巧,许贡的门客已经埋伏在孙策狩猎之地,三门客突袭。孙策虽号称小霸王,但双拳难敌六手,孙策被重伤,临终前把江东托付给弟弟孙权。

第四位:刺杀权宦李辅国的刺客

唐朝自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后,国势大不如前。唐肃宗时期及唐代宗前期,宦官李辅国恃功骄横,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竟然对唐代宗说:

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旧唐书》

此事被唐代宗听后不爽,就开始想招除去李辅国。

于是唐代宗表面上更加优待李辅国,尊其为“尚父”,私下联合宦官程元振夺娶李辅国的兵权。

之后派人刺杀了李辅国,该名刺客亦是无名。

第五位:刺杀元英宗硕德八剌的刺客铁失

元英宗于公元1320年至1323年在位,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其实可以看出他是个不错的皇帝。

首先硕德八剌18岁即位之时,基本无权利,由右丞相铁木迭儿和太皇太后把持朝政,他任命拜住为左丞相,以期控权。

之后元英宗真正成为大元朝的实际掌舵人时,他开始实施新政,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等,并以“助役法”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历以他的年号至治称之为“至治改革”

诏行助役法,遣使考视税籍高下,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官不得与。-《元史:英宗本纪二》

元英宗的改革对元朝国势有见收效,但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

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眼看义父的势力被清除,他开始筹划弑帝。

公元1323年的9月,元英宗从上都避暑回大都途中,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被铁失刺杀。史称“南坡之变”。

三年秋八月,铁失等弑英宗,逆党夜入京师,坐中书堂,矫制夺符印。-《新元史》

第六位:刺杀澳门总督亚马留的刺客沈志亮

1846年亚马留任澳门总督,他上任后开始收土地税、人头税等多项税务,并且开始对澳门全境进行统治,还开放澳门的赌禁禁令、并且强行拆除房屋和挖坟开辟马路。

这一系列的措施,导致当地人怨声载道,不少有识之士开始谋划刺杀亚马留。

1849年8月,沈志亮与人一道假装向亚马留告状,趁机刺杀了亚马留。

但这起事件后并没有改变当时澳门的情况,反而激起葡萄牙队各个村落进行镇压,并很快全面占领澳门。由此开启了澳门150年的全面殖民时代。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其实这样“淹没于历史中”的人还很多,篇幅和精力受限,只列举了一下我个人觉得比较冷门的事件。


南岭说史


千里万里路,不如读书路。

我是千河,我来回答。

有哪些历史上不出名的刺客?却干了很厉害的一件事?

看到这个问题,我立马就想到了。

"宋教仁刺杀案"

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孙中山先生要求袁世凯到南京就职并且定都南京。同时,通过《临时约法》将总统制变为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但袁世凯根本没有到南京就职,因此南京的议员们不得不同意政府迁往北京。8月25日,在宋教仁的努力奔波下,同盟会与其他几个团体改组成为国民党,准备参加第一届中国国会两院议员大选。1913年,袁世凯依照《临时约法》在全国实行选举。1月,国会两院选举结束,以同盟会为主干的国民党取得大胜。

3月20日晚,作为在大选中胜利的国民党代表,宋教仁应袁世凯之邀,从上海赴北京商议国家大事。3月20日10时,宋教仁及前来送别的国民党重要人物黄兴、于右任等到达车站;10时40分,当宋教仁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向检票口时,一声沉闷的枪响过后,宋教仁捂住腹部,痛苦地说道:“我中枪了。”整个站台顿时大乱。这时,只见一人拼命逃离站台奔向出口,其间连着摔了两跤,之后沿着车站铁栏向东逃脱。混乱中,黄兴等人护送宋教仁到车站外,拦住一辆车,由于右任送宋教仁到沪宁铁路医院,其余的人留下来希望能抓获凶手。而此时,整个站台上竟没有一名巡警。击中宋教仁的子弹从他的右肋穿到腹下部,伤及小腹及大肠。医生割开伤口,从他的身体内取出子弹。子弹尖小,推测为新式勃朗宁手枪。由于宋教仁不停叫痛,医生给他注射止痛药,依然没有效果。由于不见好转,医生们不得不给宋教仁做二次手术。除了缝补大肠的穿孔外,发现他的肾脏也受到伤害,大小便失禁,流血不止。3月22日凌晨,宋教仁不治身亡。


抓捕凶手

1913年3月21日,袁世凯得知宋教仁遇刺的消息后,当即发来慰问电报,并且在发给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上海通商交涉使陈贻范、上海县知事吴馨、沪宁铁路总办钟文耀的电报中明确要求:“立悬重赏,限期破获,按法重惩。一面由该交涉使、县知事亲莅医院慰问宋君,切劝静心调治,以期速愈。”国民党籍的国务总理赵秉钧,也于当天致电北京《民立报》代转宋教仁:“闻公遇险,无任惊骇。默相吉人,幸加珍重。”宋教仁于3月22日凌晨去世后,袁世凯复电陈贻范说:“……责成江苏都督、民政长迅缉真凶,穷追主名,务得确情,按法严办,以维国纪而慰英魂。”


悬赏告示登出后不久,就有一名叫王阿法的倒卖古董的人前来报案。他声称,认识上海滩大名鼎鼎的黑帮人物应桂馨。有一天,他到应宅交易,中途应桂馨拿出一张相片,要他认仔细了,说与此人有仇,希望王阿法做掉他,作为酬金可以给一千元。王阿法说自己从没有做过犯法勾当,所以当时拒绝了应桂馨的要求。现在在报纸上看到宋教仁的相片,认出就是应桂馨给他看过的人物,因此报案。王阿法的言说虽然诸多漏洞,但是,巡警在逮捕应桂馨后,在他的家里却有意外发现。

首先抓获了一名不明身份的男子,这名男子叫武士英,被当时在刺杀现场的人认出就是凶手。其次在应宅发现大量秘密电报,竟是由当时担任袁世凯临时政府的总理赵秉钧及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发来。还有就是黄兴也与应桂馨有大量电报往来。洪述祖的电报内容,主要是以如何对付宋教仁为主,里面有“毁宋”的文字,提到在日本找到了宋、孙、黄等人的劣迹。而与黄兴的电文,则是帮黄兴打理钱财。由于武士英、应桂馨在租界被捕,所以两人被暂时关押在租界牢房。

关于刺杀宋教仁的幕后凶手,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袁世凯幕后指使,两岸教科书都是这么说的,说袁世凯为了保住总统之位,曾多次以贿赂拉拢宋教仁不成,最后干脆从背后放冷枪,定点清除了这个政敌,言之凿凿;

二说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是幕后真凶,说赵秉钧担心宋教仁北上后,参与政府,担心夺取他的国务总理要职,因此铤而走险,派人杀害了宋教仁;

三说陈其美是暗杀策划者。因为宋教仁在党内的声望越来越高,陈其美作为国民党元老,不但名誉下降,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与宋教仁因政见不合而针锋相对,宋教仁要搞法式责任内阁制,陈其美要搞美国总统制,宋教仁主张南北议和,陈其美主张继续北伐,最主要的,是宋教仁此时的声望太高了,成为了国民党的核心,甚至盖过了孙中山,杀了宋教仁,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会抬升,还可望帮助孙中山夺回党内核心地位。

四是,甚至有人说幕后指使者竟然是孙中山。宋教仁与孙中山确实有过矛盾,而且不少,有人说,宋教仁是国民党最早的建立者,不是没有道理。当年,他实际主持和推动了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事,这一党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下令解散,后来的国民党是宋教仁去世几年后,由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成的。在这些活动中,孙中山和宋教仁是有过矛盾的,而且宋教仁对孙中山曾有过微词,甚至与日本朋友交谈时,说过孙已落后于时代,不足以指导革命运动这样的话语。

1912年,宋教仁主持解散了同盟会,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促进会一起,合并成立了“国民党”,然后,领导他的国民党在选举中赢得空前胜利。但在空前胜利的情况下,孙中山作为国民党的灵魂人物、荣誉领袖,却表现出非常异常的冷淡,甚至对组阁没发表过任何意见,而且在1913年2月10日,匆匆往日本进行考察访问。

一个人被暗杀,谁在暗杀后是最大获益者,这个人大约就是幕后真凶。教科书里说的袁世凯,他在宋教仁遇刺后获益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袁世凯不但没有因为宋教仁的遇刺获益,反而遭到了全国的讨伐。

那么,宋教仁遇刺后,谁是最大获益者呢?

宋教仁被刺杀案件,是民国最大的疑案之一,也是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宋教仁之死,直接导致了中国民主宪政的破产,可以说,宋教仁若未被刺死,中国历史当改写。但宋教仁毕竟遇刺了,历史不容改写。那么,谁是刺杀宋教仁的幕后真凶?百十年来,众说纷纭。

我是千河,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小主千河


历史上的刺客有很多,但许多人知道的都是一些很知名的刺客,比如聂政专诸荆轲等,有没有原本不怎么出名,却干出了惊天大事的刺客呢?当然有,符合这个答案的,首推一个青年学生加夫里洛·普林西普。


提到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如果说萨拉热窝枪击斐迪南大公事件,那大家肯定就都知道了。


萨拉热窝枪击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和妻子一起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结果遭遇袭击并受了轻伤,于是决定前往医院,不曾想转过街角就碰到了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对奥匈帝国充满了仇恨,于是拔出手枪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


事实上,在刺杀事件发生前,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只是一个普通的民族主义青年,并没有专门策划过,也没有精密准备过,完全是偶然碰到了斐迪南大公的车子之后,顺手掏出手枪实施了刺杀,可以说,他是个实打实的不出名的刺客。


  • 斐迪南大公夫妇


但这次刺杀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死亡,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奥匈帝国因此向塞尔维亚宣战(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身份是塞尔维亚大学生),以此为契机,总共有38个国家纷纷卷入战争,38个国家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阵营,投入兵力超过7000万人,战死近1000万人,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受审


可以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本身并不是一个名人,更不是一个知名的刺客,却因为以此机缘巧合的刺杀,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索,他受到审判时,甚至因为年龄不满20而 被免除了死刑。


卧闻海棠


个人认为肯定是要离了。

当时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帮助下,阴养死士专诸,刺杀了自己的堂弟吴王僚,篡位自立,史称吴王阖闾。但是在吴国发生政变,一片混乱的时候,吴国的另一位有万夫之勇的公子庆忌却逃亡国外。他招纳死士,训练士卒,准备伐吴为前吴王僚报仇雪恨。为此吴王阖闾寝食难安,必欲除庆忌而后快。此时伍子胥再次帮助了阖闾,他物色了一名勇士,名叫要离。伍子胥与阖闾精心设计了一场苦肉计,最终使要离成功刺杀了勇猛无比的公子庆忌。

这就是要离刺庆忌的故事。

勇斗椒邱诉

椒邱䜣是敢于和妖怪作战的勇士。他自恃勇猛,瞧不起人,经常出言不逊。

要离见他如此盛气凌人,讥讽道:“你被妖怪打瞎一只眼睛,还自认为勇士,不觉得可耻吗?”椒邱䜣哑口无言,含羞带愧走了。

要离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椒邱䜣怀恨在心,今晚必来杀我,我在床上等他,你不必关门。”

午夜时分,椒邱䜣果然手持宝剑闯进要离的卧室。要离直挺挺、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到身边,丝毫没有恐惧之意。

椒邱䜣用剑顶住要离的喉咙说:“你有三条死罪:第一,在众人面前羞辱我;第二,回家不闭门;第三,见我来杀你,不快躲开。你自己找死,别怪我!”

要离义正言辞说:“我并无死罪,你倒是有三种不好的品行:第一,我当众羞辱你,你不敢反驳;第二,偷袭我家;第三用剑抵住我的喉咙,才敢大声说话。你不觉得你自己卑鄙吗?”

椒邱䜣慢慢放下剑,叹息到:“我这样杀了你,会被天下人耻笑;我不杀你,也不能再以勇气著称于世了!”

说罢,扔掉宝剑,一头撞死在要离的床前。

为出名舍妻儿,断右臂

要离接受了刺杀庆忌的任务。但是,庆忌聪明过人,疑心又重根本没有接近他的机会。

要离说:“请大王先砍断我的右臂,再将我的妻儿都杀死,我就能接近庆忌了。”

阖闾本不情愿这样做,要离再三恳求,便同意了。要离的妻儿就这样被杀害,并在集市中焚尸示众。

要离带着残臂,投奔庆忌。庆忌对此深信不疑,把要离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修治舟舰,常在左右,同谋举事。

在一次乘船出征时,要离坐在庆忌的身旁。忽然,江面起了大风,要离借助风势,以独臂用长矛深深刺向庆忌的心窝。可怜文武双全的庆忌,惨叫一身,气绝身亡。

接着,要离仰天长叹道:“舍了妻儿、断了右臂,以求勇士之名,我没有脸面活在世上!”然后,自刎而死。

结语

要离一心想扬名立万。对妻子不仁,对孩子不义,有悖人伦;庆忌是在要离看起来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收留并信任重用他的。刺杀庆忌是违背忠诚的大逆不道行为。所以,史书中没有记载要离的故事。

面对这种情况,众叛亲离的要离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拔剑自杀是他最好的选择。


小白读秦汉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唐·李白)

鉏鸒 虽然刺杀未遂乃是为大义

鉏鸒(?-前607年),春秋晋国人。

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雍凉怪谈


1。鲁国人曹沫很勇敢而且有力气,他也很有智谋他当时侍奉鲁庄公,被封为将军,在齐国和鲁国订盟约的大会上,他拿出匕首,在众军面前威胁齐桓公,最终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土地全部还了回去,随后走下盟坛,面不改色,谈吐自若,齐桓公想反悔,但是管仲劝他不能背信弃义,于是就只能吃个哑巴亏了。

这些刺客都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为此都可以把生命置之度外,他们是真正历史上勇敢的人,他们的忠义之心也可千古留名,希望他们的事迹被更多人所熟知。

2。专诸是吴国人,他起初得不到吴国的重用,后来伍子胥来到了吴国,他知道专诸的本事,于是就竭力把他推荐给了当时的公子光,但是由于吴国的传位问题,公子光本应被立为国君,但是被王僚所抢夺了,于是他杀了王僚,帮助吴王公子光坐上了王位,最终也献出了自己的性命。

而公子光就是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也正是阖闾帮助吴国变得强盛起来,所以专诸是吴国的最大功臣,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虽然最终还是死了,但是他却成了吴国的功臣,子孙后代都因此受到恩宠。

3。聂政在春秋后来当他的母亲去世后,他便感念严仲子的相交之情,决意为他杀仇人,后来知道了严仲子的仇人是韩国宰相侠累,他并没有退却,直接带上宝剑去了韩国的朝堂,径直而入杀了侠累,又杀了好多人,最后有害怕连累严仲子,就毁坏了自己的面容,最后挖了自己的眼睛,刨开自己肚子,就这样死了。

无疑聂政是真正的侠士和孝子,母亲在时,全心侍奉母亲,母亲死后报答严仲子的相识之情为他杀人,而杀人后又怕连累严仲子自残,这样一个大公无私,满心都是他人理应称为侠士。时期的齐国当屠夫,而一个当时的大官严仲子奉上百两黄金为聂政的母亲祝寿,而且与聂政结交为好友,聂政当即拒绝收取,严仲子求他帮自己杀人,他坚决不肯,他说自己当屠夫就是为了侍奉母亲,如果为了钱而去拼命那么,对于母亲来说是很残酷的事情。

4。豫让(新世界)电视剧中所讲的豫让故事。豫让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但起初侍奉范式和中行式都没有的得到重用,于是他离开他们选择侍奉智伯,智伯对他很尊重信任,但是由于智伯的自大,遭到韩赵魏的合攻,最终智伯丧命,他视智伯为知己,决意要为智伯报仇。

他首先用匕首藏在身在准备刺杀赵襄子,可是事情败露,赵襄子看在他忠义之士的份上放了他,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不惜毁容把声音变嘶哑,去找赵襄子报仇,在桥上埋伏赵襄子,可是又被发现了,他求赵襄子让他刺赵襄子的衣服表示帮助智伯报仇,赵襄子答应了他,他刺完衣服就自杀了。

5。荆轲是在战国七雄末期,秦国一家独大,其余各国在连年征战中损失惨重,其中的燕国就是最弱小的一个,由于远在边塞,且一直无法变大变强,所以韩国太子丹忧心忡忡,他明白韩国这样迟早会被别国灭亡。就在这时荆轲出现了,这样一位侠义之士为了国家不惜担起刺秦的重任,他出发了,带着国家的希望和全国人民的未来,但是毕竟一己之力有限,在有虎狼之称的秦国最终送了性命。

荆轲出发之时,或许早已明白此时成功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而他却要为此赌上性命,但是他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对于他,就算有一丝的机会,也要为国家献出全部的力量,所以荆轲是值得的后人钦佩的。

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位,他凭借着刺杀秦王嬴政而千史留名,但是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但是对于原因却知之甚少,而荆轲刺秦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国家免遭受灭亡,企图凭借刺杀秦王阻止这个结局,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刺杀的失败,也导致了燕国的更加迅速的灭亡。


一个大蘑菇


1.普林西普。

刺杀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小山丰太郎。

枪击李鸿章。导致马关条约日本做出让步,少要一亿两白银。

3.约翰.威尔克斯。

刺杀了林肯。但南北战争已经打完了。


木木大神0111


刺杀了小霸王孙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