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導語:近日,《大明風華》電視劇正在熱映,劇中明太祖與明仁宗、明宣宗爺孫三人的表現讓人矚目,在歷史上,明太祖之後的仁宗、宣宗兩人是非常傑出的皇帝,他們在位期間,被稱為“仁宣之治”。但是聖明的君主也有過失的地方。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大明風華

1.明宣宗其人

明宣宗名叫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皇長孫,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皇長子。明太祖朱棣非常喜愛孫子,常常把他帶在身邊出征蒙古,並有意鍛鍊他的治國理政才能,因此明宣宗文武雙全,聰慧過人,正是因為喜愛長孫,所以明太祖對朱高熾也改變了不滿意的態度,這也是朱高熾能被立為太子的關鍵因素。明宣宗在位期間,在施政方面秉承父親仁宗的休養生息政策,國內局勢穩定,政治清明,因此在他統治期間被史家比作漢朝的“文景之治”。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明宣宗


2.明宣宗的玩樂個性

明宣宗從小受到嚴格的皇家教育,明朝的大部分開創性工作都在洪武和永樂時期完成,明仁宗在位時間又極短,因此明宣宗成為事實上的第一位太平天子,在宣德年間,政治和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繁榮,而明宣宗本人又是一個喜歡玩樂的皇帝,因此充分享受了宮廷生活。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明宣宗觀看蹴鞠比賽


明宣宗在位時期,對射箭、蹴踘、馬球、捶丸、投壺等遊戲都非常熱衷,射箭是古代六藝之一,因此宣宗對射箭也非常重視。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宣宗對蹴鞠非常喜愛,曾親自賦詩一首:“密密清陰接貝宮,錦衣花帽蹴東風。最憐宛轉如星度,今古風流氣概同。”馬球在古代又稱“擊鞠”、“擊球”、“打球”等,它把高超的騎術和精湛的球技結合起來,是一項驚險刺激的傳統體育運動。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明宣宗觀看馬球比賽場景


馬球的玩法是騎在馬背上用球杆擊球,一般分為兩隊,以打入對方球門的次數來判別勝負。球門分單球門和雙球門,單球門是一個木板牆,牆下開一個半橢圓形的孔洞,約一尺見方,並加上網囊 ;雙球門則是球場兩邊各設一門。球杆多用木料製成,首端稱為“杖頭”,形狀頗似半月狀的勺子。比賽所用的球,形體很小,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外面塗上硃紅色,鮮豔奪目,因此古人又稱馬球為“綵球”、“畫球”等。馬球運動在明朝宮廷流行已久。捶丸,顧名思義,就是用球杆擊打小球的遊戲。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舉行的一種投擲遊戲,也有一套類似於射禮的程序。

3.“促織天子”的由來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描寫道:“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在這裡,蒲松齡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即明宣宗(年號宣德)喜歡促織(鬥蟋蟀)這種遊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地方官的催促下,一些百姓家破人亡。因此明宣宗在民間又被稱為“促織天子”。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宣德蟋蟀罐


在各種遊戲中,明宣宗最喜歡的是促織,促織就是蟋蟀的古名,因為蟋蟀入秋而鳴,正當預製冬衣之際,似有催人織作之意,因此被稱為“促織”。明宣宗即位時已經二十七歲,但是他對蟋蟀的熱愛卻像孩童一樣。他讓內侍四處尋找上好的蟋蟀,帶回宮中參加比賽,散朝以後,宣宗不顧皇帝身份,與宦官宮女圍在一起,將兩隻蟋蟀放置於精巧裝飾的盆中,讓它們振翅相鬥,圍觀的人紛紛叫好不已,宣宗則與民同樂,興奮不已。

明宣宗認為北京一帶氣候寒冷,土地貧瘠,根本養不出什麼好蟋蟀,因此派宦官到鬥蟋蟀成風,氣候溫暖潮溼的江南一帶採辦蟋蟀。宣德九年(1434年),明宣宗特地給蘇州知府況鐘下了一道旨意,“比者內官安兒、吉祥採取促織,今他所進數少,又多有細小不堪的,已敕他末後一運。自來時要一千個。敕至,爾可用心協同他幹辦,不要誤了!故敕。”況鍾雖然愛民如子,但也不得不遵守上面的旨意,給下面的老百姓攤派任務,但是一千隻蟋蟀不是什麼小數目,蘇州百姓只好到處翻牆倒瓦去找蟋蟀,一般體弱年老的百姓無法親自去捉蟋蟀,只能出高價購買蟋蟀,一時間,蟋蟀價格猛漲數倍,上好的蟋蟀一隻需要十幾兩黃金才能買到。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明宣宗鬥鵪鶉圖


蘇州城西楓橋鎮有個糧長,在市場上看到一隻上好的蟋蟀,為了完成上司攤派的任務,被迫用心愛的馬換取蟋蟀,回到家後,糧長的妻妾想要一睹這隻蟋蟀的風采,便將籠子打開,沒想到這隻蟋蟀一躍而出,從籠子中跑的無影無蹤,再也找不到了,妻妾非常害怕,嚇得上吊自殺,糧長回到家之後,發現蟋蟀已經不見,而且自己的妻妾又上吊自殺,在雙重打擊之下,糧長也跟著自殺身亡。蒲松齡的故事《促織》便是由此改編而來。

明宣宗在蘇州採辦蟋蟀導致蟲比人貴,一度民怨沸騰,蘇州一帶的衛所士兵只要能捕捉到一隻上好的蟋蟀,就可得到世襲的官職,甚至堪比在前線殺敵立功者,當時在蘇州流傳著這樣的一句民謠:“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為了觀看鬥蟋蟀,在宣德時期,蘇州還生產一種籠盒,叫做促織盆,在生產促織盆中,以陸、鄒兩家最為上乘,每個促織盆都雕刻著人物,妝彩工巧,在蘇州的府庫中也儲存了大量的促織盆,明英宗繼位後,對鬥蟋蟀一事不感興趣,因此這些促織盆一直儲存在府庫,直到正德時期才開始變賣。清人史夢蘭在《全史宮詞》卷二十中專門諷刺此事:“秋聲滿院月黃昏,香盡燻爐閉殿門,欲試江南新進種,羅巾輕拭戧金盆。”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明宣宗畫的花下狸奴圖

4.蓑翁說

明宣宗在歷史上是一位明君,也是“仁宣之治”的主要開創者,作為普通人,他也有喜歡遊戲的天性,而且在位期間正值盛年,玩心更重。在這種高度的君權專制社會下,皇帝的個人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國家大事,因此宣宗的愛好無意間造成了局部地區百姓的苦難。

參考文獻

1. 郭熙途:《促織天子—宣德皇帝鬥蛐蛐兒》

2. 李大鳴:《皇帝的綽號:促織天子》

3. 許冰彬:《從宮廷文物看明宣宗的娛樂生活》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促織天子:明宣宗的歷史


合作與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