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年不上朝,靠什么来维持明朝这个庞大机器运作

万历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明神宗朱翊钧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时间长达三十年,这就是著名的“

万历怠政”

那明朝这个庞大的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呢?而且也没有大权旁落的现象。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靠什么来维持明朝这个庞大机器运作


政治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靠什么来维持明朝这个庞大机器运作


万历十岁登基,但是在二十四岁前,朝廷一直由首辅张居正把持,算是最大的权臣,包括当时摄政皇后都要听其安排,不过张居正还算是个有能力的忠臣,在他手上,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过为了维护皇权,在张居正病死后,万历重新获得大权,第一步就是对张居正的党羽进行清算。虽然这不是万历的本意,但从政治上考虑,这一步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个皇帝,是要牢牢把握住朝廷百官的。可以说清算张居正,就是万历从新拿回皇权和一次彻底的政治洗牌。

随后万历自己培养了一批文臣武将,把部分权力下放给他们,同时使用东西厂作为监察部门,替他监察百官。可以说这一手从政治上说,即使不上朝,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经济

经济上除了延续之前张居正改革的成果,随后又推出了矿税。这个矿税非常重要,虽然在后世中对评价不高,甚至认为明朝的灭亡,矿税这一制度有百分之70的责任,其实不然。

先从用途上看,万年二十年,拨内帑十万钱粮用于河西边疆用兵。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十二月十二日,户部因京师库银减少,边饷告急,请神宗拨内帑,朱翊钧虽然责怪户部未提前做好库银储备,并且不要因为有内帑而有恃无恐,但仍迅速拨发内府库银救急。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户部更是因北部边疆兵饷告急,请拨内帑百万两,朱翊钧最顾及边情,所以同意照数拨用。 另外,含矿税银的内帑也用于国家救灾,如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初九日,因河南饥荒,拨内帑三万三千两用于赈灾。可以说皇帝的内帑不仅仅帮助国家财政擦了屁股,也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安心丸(国家没钱,皇帝有钱)。


在此以前,内库主要依靠南直隶地区的田赋。不过内库所有收支最终仍由户部负责,并对皇帝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干预和管理。自从矿税的执行,慢慢的大部分钱财都归于皇室,也就是万历手中。从此就相当于握紧了明朝的经济命脉,也更加的巩固了皇权。

军事

军事上来说,万历三大征一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战争。

万历三大征分别是朝鲜、宁夏、播州,这三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仅为明朝的边疆巩固了地位,而且通过战争,间接的对军队来了一次大换血。从此外患基本已经接触,而且也不会有军队造反的存在。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靠什么来维持明朝这个庞大机器运作


其实万历不上朝和怠政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1958年定陵的发掘,这位30年不上朝的皇帝,生前患上了严重的腿疾,比通常说的长短腿要严重多了,可能一走路腿就疼痛难忍。这可能就是不上朝的根本原因,不过在这期间各种政务也是在处理和批复,不然这样庞大一个国家早就土崩瓦解了。

很多时候看历史,我们也可以用结果去推导过程,不难发现,其实万历也不能算作亡明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