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多看多寫”為啥對孩子提高作文用處不大:3件事沒整明白


“多讀多看多寫”為啥對孩子提高作文用處不大:3件事沒整明白


剛看到這題目,你一定在想,沒搞錯吧?

讀多看多寫,不就是人人都知道的提高寫作文水平的常見說法嗎?怎麼可能是誤區?沒錯,大到作家,小到孩子,張嘴都能說的道理,就是多看多讀多寫。

而且有些作家,還要在後米麵補充半句話: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可是我們仔細一想,這話還是多少有些問題啊!

第一,為什麼有的孩子多讀書還是寫不好作文呢?

因為“看書”這件事,可以從3個層面來說:

(1)看的是什麼書

是漫畫書、童話書、小說書,還是經典名著?每一種書的內容不同,孩子能從中吸收的營養也就不一樣。

比如,孩子讀古典詩詞,起初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所以最多隻能是收到語言美的薰陶。至於這種薰陶的效果什麼時候能看到,那就不一定了。

(2)看書的方法是什麼

是躺在沙發上看完把書一扔,還是睡覺前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再或者,坐在書桌前,一邊看書,一邊做筆記?

看書的方法不同,最終收穫的結果也不一樣。

不動筆墨不看書。如果有這種習慣的孩子,看書的實際效果會更好。

(3)看書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尋求精神探險、刺激和好玩,那麼看玄幻小說、武俠小說之類的就可以了,因為你看此類書就是為了自我消遣和娛樂。

但是你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這是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去看書,那就大不一樣。帶著直接又強烈的目的,看書的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多讀多看多寫”為啥對孩子提高作文用處不大:3件事沒整明白


第二,“看”等於觀察嗎?

如果看等於觀察,那麼到處遊山玩水,或者年紀大的人,一定是寫作最好的人。為啥?因為他看得多。可事實上呢?我們知道很多著名作家並不是靠看得多,才寫出知名作品的。

比如,蒲松齡他寫《聊齋志異》,其中很大的一個素材來源是,在路邊給人提供免費的茶水,然後要求路人給他講個狐妖鬼怪的故事。

在此基礎上,他加以改編創作,就成了家喻戶曉的《聊齋志異》。

真正的觀察,是帶著體驗、比較、思考的。

第三,“多寫”究竟提高了什麼?

多寫,本身也沒有錯。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孩子多寫多練的作文,真的有用嗎?我曾經見過一個男孩讀到高中了,他的作文水平還真不如小學六年級的優秀生。

照正常情況說,都讀到高中了,他兩國的作文應該不少呀,為什麼水平還是差呢?就因為多寫多練,沒有找對方向。

有句話說得好,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多讀多看多寫”為啥對孩子提高作文用處不大:3件事沒整明白


那麼該怎麼辦?

教給孩子讀書、觀察和寫作的方法。如果只是簡單粗暴,扔給孩子一句“你要多讀多看多寫”,這是不負責任的,也是無效的。

01 分清楚“消遣式讀書”和“為了提高寫作的讀書”

但凡是可以躺著讀,或者一邊嗑瓜子一邊讀書,都屬於“消遣式閱讀。並不是消遣式閱讀不需要。而是說要清楚知道,這種閱讀的作用也只能是娛樂、放鬆,尋求單純"好看”罷了。

為了提高寫作的讀書呢?

至少有以下幾點應該努力做到:

(1)摘記

摘記,要記什麼?因人而異。

假如孩子不會運用詞語,那麼應該摘記的應該是句子或者段落,而不是詞語。因為單獨一個詞語,摘抄下來,你是不知道如何去運用的。

比如,下面這個句子:

那雪下得正緊。(選自《水滸傳》)

這句話沒有一個好詞好句,但是寫出了雪下得很緊迫,和林沖當時的處境和接下來的緊張情節,就十分吻合。

(2)寫感悟

什麼叫感悟?

就是讀了一個故事,讀了一篇文章,甚至是一句話,你覺得有什麼感受,覺得它好在哪。經常這樣做的孩子,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也不會差。當然,也能從模仿佳作中學習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上文,怎麼品析“緊”字,就能很好地幫助孩子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

02 帶著體會和思考的看,才是觀察

我們先來舉個例子吧。

老師說,春天到了,同學們去觀察一下校園草坪有什麼變化。

甲同學去了,回來說,春天來了,草坪綠了,校園真美!

乙同學去了,回來說,春天來了,草坪碧綠碧綠的,校園真美!

丙同學去了,回來說,春天來了,草坪綠了,不過沒有河邊的草綠得鮮豔。

發現了嗎?這3位同學,最大的區別在哪裡?甲和乙是“看”,而丙同學是觀察。因為丙有體會,有思考,有比較。

世界著名作家莫泊桑曾拜福樓拜為師,學習寫作。福樓拜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觀察。

有一次,福樓拜對莫泊桑說:“你去巴黎第九大街,在第二個十字路口向左拐,看看路右邊的第一個人是誰?”莫泊桑來到路口,遠遠看到一座老婦人的雕塑,就回來告訴老師:“是一個老太婆。”老師搖搖頭說:“你看到的別人也能看到,你再去瞧瞧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太婆。”莫泊桑又來到路口,這次走得更近了,回來說:“那個老太婆很髒,滿臉灰塵,頭髮亂得像雞窩。”福樓拜聽後微笑說:“有進步,但你看到的東西別人還是可以看到,你應該用你的第三隻眼睛去看,看到別人沒有看到東西。”莫泊桑再次來到路口,看得非常認真,回來後說:“老師,我看到了那個老太婆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蹩腳的木匠隨便拿了一塊木頭削了一塊安在她臉上的。”福樓拜聽後高興地說:“你今天的作業完成得很好,可以得滿分了。”

看出了吧。用第三隻眼睛去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這就是高級別的觀察,因為這樣才能發現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的精彩。

“多讀多看多寫”為啥對孩子提高作文用處不大:3件事沒整明白


03 多寫多練自己不擅長的作文類別

多寫多練,這本身沒錯。可是究竟要練啥、要寫啥?這就因人而異了。好比是體操運動員,原本的基本動作很不錯的,弱的是有難度係數的動作,這就要加強難度動作的訓練。

有的孩子擅長寫“寫人記事”的作文,怕寫寫景狀物的作文;有的孩子很喜歡寫想象類作文,卻討厭寫實類作文。

你看,喜好和優劣勢都不同,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強調說,你要多寫多多練,很可能孩子練來練去都是他自己熟悉的、擅長的作文,那麼不擅長的就得不到提高。

所以,多寫多練的正確做法是:

(1)根據孩子寫過的作文,判斷出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項

很簡單的一個做法,就是拿出孩子的作文本,然後對照一下語文課本每個單元的主題作文。你會發現,哪種類型的作文,孩子些的特別好,哪種類型的寫得不咋滴

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類作文、應用文、看圖寫話、續編童話、縮寫擴寫等等,小學階段,大致就這些類別。

(2)針對弱項,找到正確的練習方法

有一種練習方法叫做刻意練習。(出自《刻意練習》,作者是佛羅里達州 心理學家 安德斯·艾利克森。)

什麼意思呢?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練習時要有明確目標。

第二,練習時能得到他人的反饋。

第三,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應及時得到糾正。

看完這種方法,我們應該能明白,為什麼老師批改作文之後,學生要及時修改了。

(3)請老師幫忙指點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高人指路。為什麼老師的指點那麼重要,因為可以讓孩子減少摸索的時間,少走很多彎路。


“多讀多看多寫”為啥對孩子提高作文用處不大:3件事沒整明白


並不是所有的“多讀多看多寫”都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文能力,正如不是所有的辛勤付出都能得到回報一樣。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做到:

1.分清楚“消遣式讀書”和“為了提高寫作的讀書”

2.帶著體會和思考去“看”,學會觀察

3.多寫多練自己不擅長的作文類別

願每一個孩子讀過的書,寫過的文,更能成為他向上生長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